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谢雨,字君泽,贵溪(今属江西)人。枋得弟。事见《隐居通议》卷一一。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五○
谢禹,字君泽,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枋得季弟。景定末为太学立礼斋生,能诗文,早有声曾因彗星变上书,尤绝出。德祐初在九江,九江失守后自署「立礼生宋仁」,从事反元活动,被系狱,不屈而死。见李养吾《读叠山北行诗跋》、李源道《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俱见《叠山集》附录)、《齐东野语》卷一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霆(一作雷)龙,字伯雨,仙游(今属福建)人。度宗咸淳间领乡荐。通判兴化军。有《春山集》,已佚。事见《闽诗录》丙集卷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5—1293 【介绍】: 名或作霆龙。宋兴化军仙游人,字伯雨,号春山,自号清逸处士,时人尊称漫翁。林大有子。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度宗咸淳初预乡荐。方应发辟为录事参军,迁莆田令,寻以宣教郎通判兴化军。有《耕吟前稿》、《醉吟漫吟后稿》、《春山草韵》。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陈汝霖,字伯雨,号休休居士,元举人,无锡人,官婺源路儒学教谕。陈肃后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润卿,号碧眼,江阴人。
汤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龙兴新建人,字伯雨。早丧父,事母至孝。母尝病热,更数医无效,思得冰。时天气甚燠,霖百计求得,疾竟得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括苍人,字叔雨。官江浙行省枢密院都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叔雨,括苍人。历官江浙行省枢密院都事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时。
熊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丰城人,字庶可。以五经教授乡里,学者称西雨先生,四方来学者常数百人,以明经举进士者众。有《春秋成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3—1350 【介绍】: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元诗选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年二十,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京,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句曲外史」。至正间,卒于开元宫斋舍。外史风裁凝峻,赵文敏公一见而异之,授以李北海书法。范德机以能诗名,外史造焉。范适他出,有诗集在几上,外史取笔书其后,为四韵诗,守者大怒,走白范。范惊曰:我闻若人不得见,今来,天畀我友也。即日诣外史,结交而去,由是外史名震京师。一时袁伯长、马伯庸、杨仲弘、揭曼硕、黄晋卿诸人,皆争与为友。他日谒虞伯生,虞问能作几家符篆乎?答曰未也,虞连书七十二家示之。外史下拜曰:真吾师也。自后与虞手札,必执弟子礼。晚年尤为杨廉夫所推重。吴郡徐良夫序其诗曰:虞范诸君子,以英伟之才,谐鸣于馆阁。而流风馀韵,播诸丘壑之间。外史以豪迈之气,孤鸣于丘壑,而清声雅调,闻诸馆阁之上。虽出处不同,其为词章之宗匠一也。夫以方外诗人,而与馆阁词臣相颉颃,宁非一代之盛欤。
词学图录
张雨(1283-1350) 初名泽之,字伯雨,一字天雨,号嗣真,又号贞居子、句曲外史、山泽臞者、幻仙等。钱塘人。与赵孟頫、杨载、虞集等为文字交。工书画。有《句曲外史集》、《贞居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一名天雨,字伯雨,别号贞居子,钱唐人。弃家为道士,晚居开元宫。有句曲外史集。
胡汝雨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汝雨,字均济,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进士出身。乡试十九名。洪武四年,会试十七名,登进士三甲,授大名府元城县县丞。
廖时雨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廖时雨(14世纪—15世纪),湖广辰州府黔阳县人。廖时雨十岁能文,有神童名声,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人,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获授铅山知县,为政简静无所营建,一年后辞官回乡,更加以道学自重,远近多人跟随学习,写下《绿野幽情集》流传,死后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6—1426 【介绍】: 明僧。浙江山阴人,字南洲,俗姓陆。出家于普济寺。研习佛经,旁通儒学,工诗文。洪武二十二年召为僧录司右讲经。永乐初为右善世,曾被诬左迁。仁宗时乞居南京报恩寺养老。有《雨轩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南洲,山阴人。族姓陆氏。出家普济寺。洪武中,召为僧录司右讲经,主天禧寺,历左右善世。永乐中,遭谗下狱。十馀年得释。洪熙初,归老应天报思寺。有《雨轩集》。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师。讳溥洽。字南洲。晚号迂叟。又称一雨翁。姓陆氏。宋宝章阁待制游之后。世居会稽之山阴。祖某。为饶州馀干县尹。父仁。甫因家焉。母周氏。师生于至正丙戌。自幼闿爽颖异。父教之诗书。悟解日益进。未龀。已志慕出世法。有老长戏之曰。仙人本是山人作。师应声对曰。凤鸟终非凡鸟。为众惊异之。每入招提瞻佛像。辄敬礼膜拜。父母知不可遏。命于郡之普济寺。礼雪庭祥公为师。受具上天竺。谒东明日公。一见器重之。命典宾客。其仪矩从容秩然。丛林老宿多推服。以为难能。而博究教典。虽寒暑夙夜不懈。已而从具庵玘公于普福。讲求旨要。凡诸经籍。精粗小大之义。靡不贯串。而旁通儒书。间以馀力为诗文。多有造诣。玘公命首忏事行三昧法。自是进于止观明静之道。洪武辛亥。出世住孤山玛瑙讲寺。又住苏州北禅。学徒云集。师为开演五时八教。如来一代施化之仪。无智愚高下。人人满所欲而退。一时宗门耆硕。如九皋声公。启宗佑公。咸共嗟赏。谓吴中法席第一。又六年。至杭之下天竺。乃循慈云故事。建金光明护国。期忏七昼夜。为众讲贯无虚日。太宗皇帝。闻其贤。召为僧录司右讲经。玉音褒谕。有通东鲁书博西来意之语。居长干西丈室三年。时梦观主天禧。其徒由高者。夜梦诣师室及门。有二神人。兜鍪金甲。卫护甚严。叱止高曰。寺主在是。既觉。诣师告所梦。且曰。公其代吾师乎。踰月梦观卒。有旨。命师主天禧。又三年。升左善世。太宗皇帝。举靖难。师道衍公。有辅翼居守功。及即位召衍。至自北京。命主教事。师以左善世逊衍。而己居右。上嘉从之。永乐四年诏修天禧寺浮图。落成之日。车驾临幸。命师庆赞。祥光烨煜。万众聚观。天颜愉怿。时有任觉义者。忌师之宠。搆词间之。左迁右觉义。疏斥。师不辩。自处裕如。既而上察其心。复右善世。仁宗皇帝临御。以老宿数被召问。礼遇特厚。命居庆寿寺松阴精舍。以自佚。而上御便殿。召师入见。慰劳甚至。遂奏乞还南京大报恩寺以终老。从之。赐佛像经钞若干缗。给驿舟。命中官护逃。既至。明年为宣德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微疾。呼寺之住持惟寔。付后事留偈。诀别其徒云。清净自在住。遂化。春秋八十有一。僧腊六十有九。塔全身于凤岭。送者万馀人。讣闻。上遣行人王麟莅祭焉。师历事列圣。一以至诚。而言动必祇礼度。处物和。驭众宽。解逅逢掖士。喜商论文事。三四十年间。钜缁老衲。有文声者。惟师与衍公耳。师所著。有金刚注解附录二卷。应制及与名人唱和诗若干卷。国家建法会。一切科仪文字。皆师所定。以贻范于后。所度弟子。慈霔圆悟大沾等若干人。得法弟子。圆净鸿义惠朗等若干人。宣德元年秋。示寂于南京。弟子奉龛建塔于长干西南凤岭之阳。复于塔前搆精庐以居。工部右侍郎庐陵周忱。为之记曰。公戒行之精。才望之高。既已详见少傅杨公塔铭矣。今之记似可略也。然予于兹寺之建。独有感焉。昔者孔子没。弟子皆冢于墓。服心丧之礼三年。丧毕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子贡反庐于墓上。又三年而后去。盖师之与弟子。所以传其道授其业。有父子之恩焉。后世此道不明。当其师之生存反其道。背之而去者有矣。能服乎心丧之礼者。几何人哉。心丧之礼。且不能服。况望其庐墓至于三年六年之久者乎。予闻。洽公当永乐间。尝为同列所间。太宗皇帝。欲试其戒行。系之于锦衣狱。一时门弟子。多云鸟散去。独霔公焦心苦骨。从其师于患难。服薪水之劳。未尝一日去左右。卒使其获全行业。蒙被国恩。大昌其教于晚节。观其尽心所事。不以死生穷达。而有所改易。此盖士大夫之所难能。而霔公能之。予于是重有感也。是用书以为记。使后之观于此者。或因霔公而有所激劝焉。 (有言。靖难兵起。师为建文君。设药师灯忏诅长陵。金川门开。又为建文君削发。长陵即位。微闻其事。囚师十馀年。荣国公疾革。长陵遣人问所欲言。言愿释漙洽。长陵从之释其狱。时白发长数寸覆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