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矲雉 拼音:bà zhì
身材短小。汉。扬雄《方言》卷一○「桂林之中谓短矲」晋。郭璞。注:「矲雉也。」钱绎《笺疏》引王楙《野客丛书》:「方言:『桂林之间谓人短为矲雉。』雉正作矮字呼也。」或读为ㄅㄞˇ ㄎㄞˇ bǎi kǎi。也作「矲矮」。
分類:身材
《骈字类编》:八雉
隋书礼仪志:见三㚤下。
《骈字类编》:鸱雉(鸱雉)
唐书五行志:乾符六年夏,鸱雉集于偃师高楼及县署。
《骈字类编》:全雉
袁豹伐蜀檄:广固之攻,陆无全雉;左里之战,水靡全舟。
《韵府拾遗 纸韵》:蛆雉
素问: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霆伏明之纪,是谓胜长。
《分类字锦》:射知雉兔
国史补凡射知雉兔头脚之法云先以加其头次减其脚以见脚除头以本头除脚飞者在上走者在下
《分类字锦》:蛇雉遗卵(蛇雉遗卵)
《玉壶清话》:唐陆禋续水经言:蛇雉遗卵于地,千年为蛟。余少时尝游杭州新城县之伊山,目击此事。方晚忽见茂草中一雌雉飞起丈馀,翅羽零落复入草中数次不绝。久而不出,薙草往视,果一巨蛇一雌雉蟠结缠纠不斯须,雉惊而飞,蛇亦入草。始验禋之说不诬。
分类:蛟
《漢語大詞典》:麇骇雉伏(麇駭雉伏)
亦作“麕骇雉伏”。 形容惊怕躲藏。《新唐书·逆臣传下·秦宗权》:“自 关中 薄 青 齐 ,南繚 荆 郢 ,北亙 卫 滑 ,皆麕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