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6,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致思
总兵
聚集
灌注
民主
定志
引来
倾注
设心
独钟
一撮
涣散
天桥
聚居
别集
《國語辭典》:致思  拼音:zhì sī
用心思考。《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可宣。」《文选。潘岳。马汧督诔》:「然絜士之闻秽,其庸致思乎?」
《國語辭典》:总兵(總兵)  拼音:zǒng bīng
1.统领军队。《隋书。卷四○。元谐传》:「上敕谐曰:『公受朝寄,总兵西下。』」《宋史。卷二五。高宗本纪二》:「以周望为两浙、荆湖等路宣抚使,总兵守平江。」
2.职官名。明朝设置,为一高级武官,奉令统军镇守。清时为绿营兵的高级统将,位次提督。
《國語辭典》:聚集  拼音:jù jí
集合。《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有个富人黄宗旦,家产数万,贩盐为生,喜聚集恶少。」《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且说那苗酋正在洞里聚集众苗子,男男女女,饮酒作乐过年。」
《國語辭典》:灌注  拼音:guàn zhù
1.注入、流入。《文选。班固。西都赋》:「源泉灌注,陂池交属。」
2.将思想观念传达给他人。如:「他企图将自己的荒谬理论灌注给对方。」也称为「灌输」。
《國語辭典》:民主  拼音:mín zhǔ
政治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政治体制,施政以民意为准则,人民得依法选举民意代表,以监督政策运作。
《漢語大詞典》:定志
(1).集中意志;专心。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寡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於兹矣。”《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 唐 钱珝 《授秘书少监赐紫卢光启守中书舍人制》:“ 卢光启 励精不怠,处默有伦,定志而静专其谋,好古而敏求其要。”
(2).立志;决意。《后汉书·苏竟传》:“人无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然后求名。” 许地山 《东野先生》:“我已定志不离开她。”
《漢語大詞典》:引来
由某种吸引力而集合,集拢,集中,收集。例如:气球放出时引来了一小群观众。
引起注意而走过来。例如:这煤油灯…一定会将几英里内任何杀人的红皮肤印第安人引来。
《國語辭典》:倾注(傾注)  拼音:qīng zhù
1.倾斜容器使液体流出。亦用以形容由高处往下流泻。《聊斋志异。卷七。郭秀才》:「又一人持壶倾注,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
2.将精神、力量集中于某一事物。《花月痕》第八回:「荷生觉得那绝色眼波,更倾注在自己身上。」
《國語辭典》:设心(設心)  拼音:shè xīn
存心。《三国演义》第四回:「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这人设心不良,竟要拿枪打中兄弟。」
《國語辭典》:独钟(獨鍾)  拼音:dú zhōng
特别钟爱。如:「他对这张照片情有独钟,所以特别装框保存。」
《漢語大詞典》:一撮
(1).容量单位,古以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见孙子算经;或以四圭为一撮,见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说。按,今市制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
(2).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 华岳 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安太太 听了,便同 张太太 各拈了一撮香。” 徐光耀 《平原烈火》第二六章:“在桌后,还有个矮胖的小老头儿,鼻下留一撮小黑须。”
(3).一集中。《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 方杰 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 秦明 连鬭了三十餘合,不分胜败。”
《國語辭典》:涣散(渙散)  拼音:huàn sàn
散漫不集中。如:「军心涣散」、「精神涣散」。《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无奈经办的人,一再失信于民,遂令全国民心涣散。」
《國語辭典》:天桥(天橋)  拼音:tiān qiáo
1.古时军队攻城用的桥形木架。《宋史。卷三七七。陈规传》:「李横围城,造天桥,填濠,鼓噪临城。」
2.为便于行人或车辆穿越铁道或马路所架的桥梁。
3.一种体育运动器材。高而窄,形状略似独木桥,两端有梯子。
4.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为天桥,主禦风雨水道。」
5.地名。在北平市永定门内,清末逐渐形成民间艺人汇集演出之地。经常有各种戏曲、杂技、大鼓、木偶戏、武术等,以摆地摊方式或在简陋的棚子内演出。
《國語辭典》:聚居  拼音:jù jū
群居一处。《战国策。齐策三》:「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
《國語辭典》:别集(別集)  拼音:bié jí
辑录个人诗文作品的文集。如唐朝李白有《李太白诗文集》。《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八。集部。总序》:「集部之目,楚辞最古,别集次之,总集次之,诗文评又晚出,词曲则其闰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