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轻举(輕舉)  拼音:qīng jǔ
1.举止浮躁,随意行事。《韩非子。难四》:「明君不悬怒,悬怒则臣罪轻举以行计,则人主危。」《金史。卷一○八。胥鼎传》:「特畏吾威力,不能窥其虚实,故未敢轻举。」
2.登仙、归隐。汉。王充《论衡。道虚》:「且凡能轻举入云中者,饮食与人殊之故也。」《汉书。卷四十。张良传》:「乃学道,欲轻举。」
《國語辭典》:隐逸(隱逸)  拼音:yǐn yì
1.隐居、退隐。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宋。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
2.隐居的高士。《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
《漢語大詞典》:栖云(棲雲)
(1).栖于云雾中。谓生活于高山。 唐 张乔 《猿》诗:“挂月栖云向楚林,取来全是为清音。”
(2).指隐遁。宋史·聂冠卿传:“公先世饵霞栖云,高尚不仕。”
《國語辭典》:隐伏(隱伏)  拼音:yǐn fú
藏匿、潜伏。《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列子。黄帝》:「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
《漢語大詞典》:沦隐(淪隱)
隐遁;埋没。《明诗纪事戊籤》卷四引 明 王慎中 遵岩集:“沦隐声迹者之所为言,非世人语也。”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君受劾归,不问世事,恬愉冲夷,沦隐以没。”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粲然为 索虏 ,其沦隐者未能明也。”
分類:隐遁埋没
《漢語大詞典》:逸遁
(1).犹隐遁。太平御览卷四二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 刘驎之 字 子驥 ,志在逸遁,居於 岐阳 ,凡人致赠一无所受。”
(2).犹逃跑。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督师望风溃散,守土先期逸遁。”
分類:隐遁逃跑
《國語辭典》:采薇  拼音:cǎi wéi
1.相传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于武王克殷之后,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临终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后借指隐居山林。三国魏。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将人浪品题,惹得他长歌忆采薇。」也作「采薇」。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國語辭典》:采薇(採薇)  拼音:cǎi wéi
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宋。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漢語大詞典》:骑鲸(騎鯨)
(1).亦作“ 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 李善 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 晁补之 《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 明 张煌言 《沈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诗:“侧闻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 远骑鲸。”
(2).亦作“ 骑鲸鱼 ”、“ 骑长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禹穴 见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寻句,一作‘若逢 李白 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 太白 醉骑鲸鱼,溺死 潯阳 ,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 李白 之典。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 謫仙 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 李东阳 《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漢語大詞典》:嘉遁
亦作“ 嘉遁 ”。 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 明 许潮 《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漢語大詞典》:隐雾(隱霧)
谓隐遁待时。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 尧皇 未登极,此地曾隐雾。”参见“ 隐豹 ”。
分類:隐遁待时
《漢語大詞典》:隐豹(隱豹)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 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諫不用……‘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后因以“隐豹”比喻爱惜其身,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漢語大詞典》:仙隐(仙隱)
(1).仙人与隐士。 南朝 宋 谢灵运 《衡山诗》:“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2).谓学仙而隐遁。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寿隐士》词:“橘记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见説 彭 成 仙隐,对此庆生辰。”
《漢語大詞典》:栖山(棲山)
栖息于山。指隐遁。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隐逸教》:“虽 周 惠之富,犹有鱼潭之士; 汉 教之隆,亦见栖山之夫。”
分類:栖息隐遁
《漢語大詞典》:遐踪(遐蹤)
亦作“ 遐踪 ”。
(1).先贤的事迹。 晋 陆云 《赠顾骠骑后诗·有皇》:“徽音鑠颖,邈矣遐踪。”《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慷慨遐踪,有愧高旨。” 李善 注:“言心慷慨,慕古贤之远踪。” 唐 李百药 《劝封禅表》:“听万岁之逸响,绍千载之遐踪。”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赧表》:“振千龄之垂绪,绍 三代 之遐踪。”
(2).踪影远离尘世。谓隐遁或修道。 元 揭傒斯 《杂诗四首寄彭通复》之四:“脉脉我所思, 彭氏 躡遐踪。婉婉若处子,未曾出房櫳。” 明 陈子龙 《灵隐寺》诗:“遐踪愜幽径,赏心淡栖迟。明霞带高馆,乳桐拂华榱。”
《國語辭典》:振缨(振纓)  拼音:zhèn yīng
1.登仕。《晋书。卷六一。周浚传》:「馥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文选。陆机。赴洛诗二首之二》:「抚剑遵铜辇,振缨尽祇肃。」
2.比喻心志高洁,超脱尘俗而隐居。《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临世濯足,希古振缨。」唐。钱起过曹钧隐居〉诗:「济济振缨客,烟霄各致身。」
《漢語大詞典》:习隐(習隱)
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后因以“习隐”谓习学隐遁,有超然物外,忘情一切之意。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金 麻革 《归潜堂为刘京叔赋》:“第恐遯世志,还负习隐讥。” 明 李东阳 《与孙志同太宰书》:“僕久衰多病,未遂投閒,习隐之怀,与岁俱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