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向隅独泣(向隅独泣)  拼音:xiàng yú dú qì
面对墙角独自哭泣。形容孤单绝望而伤心哭泣。参见「向隅而泣」条。唐。杜牧〈上吏部高尚书状〉:「每遇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向隅独泣。」
《国语辞典》:一隅之地  拼音:yī yú zhī dì
泛指狭小偏远之地。《南史。卷二一。王弘传。论曰》:「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
分类:狭小偏远
《分类字锦》:负海东隅(负海东隅)
徐彦伯 登长城赋 凿临洮之西徼,穿负海之东隅。
分类:关塞
《國語辭典》:负隅顽抗(負隅頑抗)  拼音:fù yú wán kàng
依恃险要的地势,做顽强的抵抗。语本《孟子。尽心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比喻凭藉某种条件,做顽强抵抗。如:「困守在屋子里的枪击要犯,虽负隅顽抗,终被警察击毙。」
《國語辭典》:苟安一隅  拼音:gǒu ān yī yú
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加以抵抗,而偏安一地。《精忠岳传》第五九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不知将来如何。」
《漢語大詞典》:斗绝一隅
孤悬边远之地;僻处边远之地。
《國語辭典》:斗绝一隅(斗絕一隅)  拼音:dǒu jué yī yú
1.在陡峭险峻、与世隔绝的偏僻之处。《魏书。卷一○二。西域传。焉耆国传》:「焉耆为国,斗绝一隅,不乱日久。」
2.称赞他人独具文才或技艺。《旧五代史。卷六○。唐书。李袭吉传》:「李公斗绝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袭吉之笔才,虎傅翼矣。」
《漢語大詞典》:海角天隅
见“ 海角天涯 ”。
《國語辭典》:海角天涯  拼音:hǎi jiǎo tiān yá
形容极遥远的地方。参见「天涯地角」条。唐。白居易 春生诗:「春生何处闇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分類:偏僻遥远
《漢語大詞典》:观隅反三(觀隅反三)
犹言举一反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序》:“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
《分类字锦》:海隅苍生(海隅苍生)
书光天之下至于丨丨丨丨孔传光天之下至于丨丨丨丨丨始丨言草木所及广远正义旁至四丨之丨丨然丨草木之处
分类:
《分类字锦》:海隅出日
书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孔传德教大覆冒海隅日所出之地
分类:
《國語辭典》:安于一隅(安於一隅)  拼音:ān yú yī yú
习惯、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大功于社稷也。」
《漢語大詞典》:避溺山隅
谓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譬於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梁书·王僧孺传:“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止冠李下,既貽疵辱,方致徽绳,解籙收簪,旦归初服。”
《漢語大詞典》:砥厉廉隅(砥厲廉隅)
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孔颖达 疏:“言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孔丛子·连丛子下:“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亦作“ 砥礪廉隅 ”。 宋 苏轼 《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绅之风。”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礪廉隅,崇尚名节。”
《國語辭典》:砥砺廉隅(砥礪廉隅)  拼音:dǐ lì lián yú
廉隅,品行方正不苟。砥砺廉隅指磨鍊之,使品行方正不苟。宋。苏轼除苗授特授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勋封食实封如故制〉:「砥砺廉隅,得士君子之概。」《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本大臣砥砺廉隅,一介不取,所到之处,一概不许办差。」
《漢語大詞典》:砥厉廉隅(砥厲廉隅)
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孔颖达 疏:“言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孔丛子·连丛子下:“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亦作“ 砥礪廉隅 ”。 宋 苏轼 《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绅之风。”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礪廉隅,崇尚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