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例句

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 曹松 赠雷乡张明府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卢纶 送乐平苗明府

典故
陶令醉
 
陶潜醉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例句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刘长卿 三月李明府后亭泛舟

日得谢客游,时堪陶令醉。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

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 司空图 书怀

纵酒真彭泽,论诗得建安。 严维 赠万经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那惜醉为眠。 张继 冯翊西楼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李白 戏赠郑溧阳

罢酒惭陶令,题诗答谢公。 许浑 南海使院对菊怀丁卯别墅

茂陵闲久病,彭泽醉长贫。 许浑 赠王处士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醉从陶令得,善必丈人知。 赵嘏 岁暮江轩寄卢端公

陶令接䍦堪岸著,梁王高屋好欹来。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

应思陶令醉,时访远公禅。 齐己 寄江西幕中孙鲂员外

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 齐己 题东林十八贤真堂

《国语辞典》:陶潜(陶潜)  拼音:táo qián
人名。(西元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国语辞典》:陶潜三径(陶潜三径)  拼音:táo qián sān jìng
原指陶渊明归隐回到家园后,见到道路荒芜,然松菊尚存的情形。典出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后遂用陶潜三径来比喻归隐或厌官思归。
《国语辞典》:陶潜五柳(陶潜五柳)  拼音:táo qián wǔ liǔ
陶渊明弃彭泽县令的官位而归隐家园,于门前栽种五株柳树,并自号五柳先生。见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后用以比喻归隐、隐居,也用以形容环境的幽雅、隐居的閒适。
《國語辭典》:归来(歸來)  拼音:guī lái
1.回来。《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漢語大詞典》: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俯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泽东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分類:陶潜彭泽
《國語辭典》:柴桑  拼音:chái sāng
1.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汉置,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荆州,刘备派诸葛亮见孙权于此。晋陶潜故里。
2.借指故里。唐。杜甫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诗:「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漢語大詞典》:陶公
(1).指 晋 陶侃 。晋书·陶侃传:“尚书 梅陶 与亲人 曹识 书曰:‘ 陶公 机神明鉴似 魏武 ,忠顺勤劳似 孔明 , 陆抗 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 唐 李商隐 《潭州》诗:“ 陶公 战舰空滩雨, 贾傅 承尘破庙风。”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漢語大詞典》:陶家
(1).谓烧制陶器与从事稼穑。家,通“ 稼 ”。大戴礼记·五帝德:“﹝ 帝舜 ﹞ 蟜牛 之孙, 瞽叟 之子也,曰 重华 。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 王聘珍 解诂:“‘家’当为‘稼’。孟子曰:‘自耕稼陶渔。’”
(2).烧制陶器的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广州 陶家皆作土锅鑊,烧熟,以土油之,其洁浄则愈于铁器,尤宜煮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鉢盂,小者瓶罐。”
(3).指 晋 诗人 陶潜 。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 陶 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唐 薛能 《折杨柳》诗之九:“众木犹寒独早青,御沟桥畔 曲江亭 , 陶 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满遶厅。”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夜凉喜无讼,霽色摇閒情。暑退不因雨, 陶 家风自清。”参见“ 陶叟 ”。
《漢語大詞典》:陶叟
指 晋 陶潜 。 明 高启 《初开北窗晚酌》诗:“幽怀悟澹泊,末事辞纷揉。更拟长夏眠,风期结 陶叟 。”
分類:陶潜
《漢語大詞典》:柴桑翁
(1).指 晋 陶潜 。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 ,故称。 宋 朱熹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 柴桑翁 。”
(2).指 晋 刘遗民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 柴桑翁 为 陶渊明 ,不知 刘遗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参见“ 柴桑令 ”。
《漢語大詞典》:柴桑令
指 东晋 末隐寓 庐山 西林寺 的 刘遗民 。因其曾为 柴桑 令,故称。 唐 白居易 《宿西林寺》诗:“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心知不及 柴桑 令,一宿 西林 便却回。”
《漢語大詞典》:陶子
指 陶潜 。 元 吴澄 等《〈渊明集补注〉序》:“ 屈子 不忍见 楚 之亡而先死, 陶子 不幸见 晋 之亡而后死。”
皋陶 之子。史记·秦本纪“ 女脩 织,玄鸟陨卵, 女脩 吞之,生子 大业 ” 唐 张守节 正义:“列女传云:‘ 陶 子生五岁而佐 禹 。’ 曹大家 注云:‘ 陶 子者, 皋陶 之子 伯益 也。’”
《漢語大詞典》:陶居士
指 晋 陶潜 。 唐 司空图 《雨中》诗:“ 维摩居士 陶居士 ,尽説高情未足夸。簷外莲峰阶下菊,碧莲黄菊是吾家。”
分類:陶潜
《漢語大詞典》:陶叟
指 晋 陶潜 。 明 高启 《初开北窗晚酌》诗:“幽怀悟澹泊,末事辞纷揉。更拟长夏眠,风期结 陶叟 。”
分類:陶潜
《漢語大詞典》:种柳人(種柳人)
指 晋 陶潜 。他于门外种五棵柳树,自号 五柳先生 。 唐 孟郊 《过彭泽》诗:“扬帆遇 彭泽 ,舟人讶嘆息。不见种柳人,霜风空寂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