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8
典故
47
词典
3
分类词汇
47
其它
1
共47,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栗里
陶谢
桃花源
高柯
赋归去
陶令宅
陶巾
陶韦
通子
陶菊
晋年
陶柳
折腰吏
蜡日
彭泽米
《漢語大詞典》:
栗里
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晋 陶潜 曾居于此。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 渊明 尝往 庐山 , 弘 命 渊明 故人 庞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之间。” 唐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
诗:“ 柴桑 古村落, 栗里 旧山川。” 李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
诗之二:“浮家泛宅 梨川 梦,寻壑经邱 栗里 情。”
分類:
地名
江西
九江
陶潜
《漢語大詞典》:
陶谢(陶謝)
晋 末 南朝 宋 初诗人 陶潜 、 谢灵运 的并称。 陶 善写田园诗, 谢 长于山水诗,两人都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诗:“ 陶 谢 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仇兆鳌 注:“
钟嵘
《诗品》
:‘ 陶潜 诗,其源出於 应璩 ,又协 左思 风力。 谢灵运 诗,其源出於 陈思 ,杂有 景阳 之体。’”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至於诗亦然, 苏 李 之天成, 曹 刘 之自得, 陶 谢 之超然,盖亦至矣。”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
诗之四:“ 陶 谢 与 李 杜 ,大冶归陶鎔。”
分類:
诗人
陶潜
谢灵运
《國語辭典》:
桃花源
拼音:
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
李白
〈
古风
〉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分類:
陶潜
桃花源
渔人
人从
一山
山洞
《漢語大詞典》:
高柯
高树。 晋 陶潜 等
《联句》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南朝 宋 鲍照
《行京口至竹里》
诗:“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復仄。”
分類:
高树
陶潜
《漢語大詞典》:
赋归去(賦歸去)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去”为辞官归隐之典。 唐
王维
《奉送六舅归陆浑》
诗:“酌醴赋归去,共知 陶令 贤。”亦作“ 赋归田 ”、“ 赋归来 ”。 宋
邵雍
《诲答尧夫见寄》
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宋
晁补之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词:“谓 东坡 、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宋
叶梦得
《满江红·重阳赏菊》
词:“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 彭泽 。”
分類:
陶潜
彭泽
不愿
辞官
归隐
并赋
《漢語大詞典》:
陶令宅
晋 诗人 陶潜 的家宅。后用指隐者居所。 唐
顾非熊
《万年厉员外宅残菊》
诗:“今朝 陶令 宅,不醉却应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前章纪广济仓事》
词:“种柳已成 陶令 宅,散花更满 维摩 室。”
分類:
诗人
陶潜
家宅
隐者
居所
《漢語大詞典》:
陶巾
陶潜 的软帽。
《
宋书·隐逸传·陶潜
》
:“郡将候 潜 ,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后因以为文人放诞闲适之典。 唐
王绩
《尝春酒》
诗:“野觴浮 郑 酌,山酒漉 陶 巾。” 宋
陆游
《开元暮归》
诗:“日暖登山思 谢 屐,病餘漉酒负 陶 巾。”亦作“ 陶令巾 ”。 宋
范仲淹
《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
:“大言出物表,本性还天真。或落 孟嘉 帽,或抛 陶令 巾。”
分類:
陶潜
软帽
为文
文人
放诞
闲适
《漢語大詞典》:
陶韦(陶韋)
(1). 晋 代诗人 陶潜 与 唐 代诗人 韦应物 的并称。 元 郑元祐 等
《学诗斋联句》
:“直登 陶 韦 奥,旁摩 鲍 谢 垒。” 清
翁方纲
《〈陶庐杂录〉序》
:“﹝ 法式善 ﹞多蓄古今人集,閎览彊记,而专为 陶 韦 体。故以诗龕自题书室,又以 陶庐 为号。”
(2).制陶和制革。泛指从事手工劳动。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自是以降,乃以蒙学课本,为之讲説形体音训。根柢既成,后虽废学习农圃陶韦之事,以之记姓名而书簿领,不患其盲。”
分類:
和制
制革
诗人
陶潜
从事
劳动
韦应物
《漢語大詞典》:
通子
晋 陶潜 小儿的乳名。 晋
陶潜
《责子》
诗:“ 通子 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后以“通子”为咏子之典。 唐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
诗:“好栗分 通子 ,名香赠 莫愁 。” 唐
白居易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各有 文姬 才稚齿,俱无 通子 继餘尘。”自注:“ 陶潜 小儿名 通子 。”
分類:
陶潜
小儿
乳名
《漢語大詞典》:
陶菊
指菊花。 晋 陶潜 爱菊,故称。 唐
杜牧
《将赴湖州留题庭菊》
诗:“ 陶 菊手自种, 楚 兰心有期。”
分類:
菊花
陶潜
爱菊
《漢語大詞典》:
晋年(晉年)
晋 陶潜 自以曾祖 陶侃 为 晋 世宰辅,不欲出仕新朝,故所著文章,在 义熙 以前均书 晋氏 年号, 永初 以后则只记甲子,以示追思前朝之意。见
《
宋书·隐逸传·陶潜
》
。后遂以“晋年”指怀念故朝之思。 元
萨都剌
《上赵凉国公》
诗:“ 新亭 不必悲 王导 , 彭泽 何曾改 晋 年。”
分類:
陶潜
曾祖
陶侃
宰辅
出仕
新朝
《漢語大詞典》:
陶柳
(1).指柳树。 晋 陶潜 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株柳树,自号 五柳先生 。后世因称柳为“陶柳”。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
诗:“ 陶 柳应惭弱, 潘 花只竞红。”
(2). 晋 代诗人 陶潜 和 唐 代文学家 柳宗元 的并称。 清
陶澍
《〈靖节先生集〉序》
:“作诗须从 陶 柳 门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淡之趣,不免於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
分類:
柳树
诗人
陶潜
少有
柳宗元
《漢語大詞典》:
折腰吏
晋 陶潜 为 彭泽县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
《
晋书
》
本传。后因以“折腰吏”泛称地方低级官吏。 唐
白居易
《旱热》
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
诗:“自嘆犹为折腰吏,可怜驄马路傍行。”参见“ 折腰 ”。
分類:
陶潜
彭泽县
本传
《國語辭典》:
折腰
拼音:
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分類:
折腰
弯曲
弯腰
崇敬
舞貌
百戏
格律诗
行礼
鞠躬
倾倒
节目
屈身
身事
事人
《漢語大詞典》:
蜡日
年终蜡祭八神之日。 晋 陶潜 有
《蜡日》
诗。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德行
》
:“ 王朗 每以识度推 华歆 。 歆 蜡日尝集子姪燕饮, 王 亦学之。” 刘孝标 注:“ 晋 博士 张亮 议曰:蜡者,合聚百物索饗之,岁终休老息民也。”
分類:
年终
蜡祭
八神
陶潜
《漢語大詞典》:
彭泽米(彭澤米)
《
晋书·隐逸传·陶潜
》
载 陶潜 为 彭泽 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遂解印去县。后因以“彭泽米”指微薄的官俸。 宋
苏轼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
诗:“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
分類:
陶潜
彭泽
束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