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严陵濑
阳陵
陵季
拜陵
平陵东
陵虚
陵田
十三陵
谷陵
陵川
陵蔑
陵侮
守陵
中陵
风陵
《漢語大詞典》:严陵濑(嚴陵瀨)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漢語大詞典》:阳陵(陽陵)
古曲名。又称《阳阿》。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其为《阳陵》《採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参见“ 阳阿 ”。
《國語辭典》:阳阿(陽阿)  拼音:yáng ē
1.乐曲名。古歌曲名,春秋时期楚国中等水准的歌曲,能让较多人所演唱的作品。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晋。张华〈轻薄篇〉:「新声踰激楚,妙妓绝阳阿。」也作「扬阿」、「扬荷」。
2.舞蹈名。《淮南子。俶真》:「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后汉书。卷八○下。文苑列传。边让》:「扬激楚之清宫兮,展新声而长歌。繁手超于北里,妙舞丽于阳阿。」
《漢語大詞典》:陵季
末世,衰微之世。 南朝 梁 沈约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之一:“陵季相沿,训随世殆。政缺雅乖,风漓化改。”
分類:末世衰微
《漢語大詞典》:拜陵
拜谒皇陵。晋书·王导传:“自 汉 魏 以来,羣臣不拜山陵。 导 以 元帝 睠同布衣,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进,皆就拜,不胜哀戚。由是詔百官拜陵,自 导 始也。” 唐 王建 《宫词》之十三:“拜陵日近公卿发,卤簿分头入太常。”
分類:拜谒皇陵
《漢語大詞典》:平陵东(平陵東)
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 汉 翟义 门客所作。 王莽 立 孺子婴 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故丞相 翟方进 子 东郡 太守 义 起兵,事败为 莽 所杀, 义 门客为作哀歌。原辞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下。 清 吴伟业 《读史杂诗》之四:“徒令千载后,流涕《平陵东》。”
《漢語大詞典》:陵虚
(1).飞行于空际。 晋 潘岳 《寡妇赋》:“如涉川兮无梁,若陵虚兮失翼。”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虽混成以无跡,寔遗训之可秉,始飡霞而吐雾,终陵虚而倒景。” 唐 慧净 《杂言》诗:“金花逸掌仪前奉,芳盖陵虚殿后过。”
(2).凭空,没有依凭。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陵虚画局,有若蛛丝,校軫既多,中窾无实,言国粹者,固若尔率易耶?”
《漢語大詞典》:陵田
陵墓旁的田地。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陵田野寂,松逕寒深。”
分類:陵墓田地
《國語辭典》:十三陵  拼音:shí sān líng
明代成祖至思宗十三个皇帝陵寝的统称。位于河北省北平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以明成祖的长陵规模最大。
《漢語大詞典》:谷陵
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喻世事变化。 清 魏源 《岱山经石峪歌》:“只恐大地殊谷陵,此石泐坏终难凭。”
分類:世事事变
《骈字类编》:陵川
水经:河水又南,陵水注之。注:水出陵川,北溪南径其川,西转入河。 明一统志:陵川县,在泽州城东北一百四十三里,本汉泫氏县地,隋初析置陵川县,属泽州,因县境陵阜环列,故名。
《漢語大詞典》:陵蔑
凌侮蔑视。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 仲礼 ﹞神情傲狠,陵蔑诸将。” 宋 司马光 《论李玮知卫州状》:“数违君父之命,陵蔑夫家。” 明 李东阳 《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公神道碑铭》:“奈侍郎 亨 掌寺事,挟中贵势,陵蔑官属,公每正色拒之,为所构陷。”
分類:凌侮蔑视
《漢語大詞典》:陵侮
凌辱,欺压。六韬·上贤:“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津 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大姐乃前来妈妈所生,二姐则今妈妈所生也。恃母钟爱,每事相陵侮。”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致仕官》:“庶民以官礼謁见,敢有陵侮者论如律。”
分類:凌辱欺压
《国语辞典》:守陵  拼音:shǒu líng
看守帝王陵寝的人。《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唐庄宗、明宗、晋高祖各置守陵十户。」
《漢語大詞典》:中陵
(1).山陵之中。《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毛 传:“中陵,陵中也。” 晋 陆云 《南征赋》:“临川屯於广陆,武骑被乎中陵。”
(2).中等高度的丘陵。管子·地员:“中陵十五施,百五尺而至於泉。” 尹知章 注:“施者,大尺之名也,其长七尺。”
《漢語大詞典》:风陵(風陵)
地名。亦名“风陵堆”。在 山西省 永济县 南。传说谓因有 风后 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 女娲 之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关 之直北,隔 河 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 河 阳,世谓之 风陵 。”新唐书·五行志二:“ 天宝 十一载六月, 虢州 閺乡 黄河 中 女媧 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 乾元 二年六月乙未夜,濒 河 人闻有风雷声,晓见其墓踊出,下有巨石,上有双柳,各长丈餘,时号 风陵堆 。”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不见 风陵 之堆高突兀,没入 河 中寻復出,天迴地转无多日。”
分類:地名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