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险 → 礆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峡口(峽口)
(1).指 西陵峡 口,为 长江 出 蜀 的险隘。 晋
陆机 :“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 荆 杨 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引
《直都记》:“自 黄牛滩 东入 西陵 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紆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唐
杜甫 《峡口》诗之一:“峡口 大江 开,西南控百蛮。”
(2).泛称峡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北即 苍山 ,至此南尽。中穿一峡,西去甚逼,而峡口稍旷。” 清
阮元 诗:“ 三龙潭 峡口,如防復如堂。”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这个极险的山峡中间, 河 水从三条峡口奔腾而出,真象千军万马似的。”
《國語辭典》:束马悬车(束馬懸車) 拼音:shù mǎ xuán chē
裹缠马脚,绑牢车子,以防走在颠簸路时散落滑倒。形容山路险隘难行。《管子。封襌》:「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晋书。卷三四。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漢語大詞典》:险狭(險狹)
亦作“ 险陿 ”。 犹险隘。
《史记·张仪列传》:“ 秦惠王 欲发兵以伐 蜀 ,以为道险狭难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南逕 函谷关 西,关高险陿。”
《漢語大詞典》:隘束
狭窄险隘。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馹遽之途,敧危隘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剑南道三·剑州》:“ 诸葛亮 相 蜀 ,於 剑阁 立门,以 太剑山 至此有隘束之路,故曰 剑门 。”
《國語辭典》:隘害 拼音:ài hài
险要的地方。《文选。张衡。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
《漢語大詞典》:隘角
险隘的山口。 元
秦简夫第二折:“捱日月,度昏朝,我猛转过山林隘角。”
《漢語大詞典》:阸狭(阸狹)
亦作“ 阸陜 ”。 险隘。
《汉书·赵充国传》:“虏久屯聚,解驰,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 湟水 ,道阸狭, 充国 徐行驱之。”
《汉书·郊祀志下》:“又至 云阳 ,行谿谷中,阸陜且百里。”
《新唐书·孔纬传》:“既及行在, 纬 策 玫 必反,建言关邑阸狭,不足驻六师,请幸 梁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