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99
词典
1
分类词汇
198
共198,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祛尘
扫帚
除差
解秽
卸妆
掇皮
决壅
减除
夺服
决泄
除折
想开
落籍
勾注
栗黄
《漢語大詞典》:
祛尘(祛塵)
除去尘垢。 晋
王嘉
《
拾遗记·昆仑山
》
:“﹝ 崑崙山 ﹞又有祛尘之风,若衣服尘污者,风至吹之,衣则浄如浣濯。” 元
吴莱
《泛海书所见》
诗之五:“古棹苔驻跡,仙枰竹祛尘。” 明 孙柚
《琴心记·给管求文》
:“驾临 云梦 ,清风预为祛尘。”
分類:
除去
尘垢
《國語辭典》:
扫帚(掃帚)
拼音:
sào zhou
1.扫地用具。以竹枝、芒草等扎成。有长柄。《南史。卷四七。列传。刘休》:「令休于宅后开小店,使王氏亲卖皂荚扫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猛抬头看见他檐下,挂著一把破扫帚。」
2.植物名。藜科地肤属,一年生草本。高一公尺馀。分枝多,叶互生,扁平,线状披针形,长二至五公分。夏秋开花,花两性,偶兼具雄花,一至三朵簇生叶腋。胞果扁球形。茎枝晒乾后可做扫帚。也称为「地肤」。
分類:
扫帚
除去
尘土
植物
地肤
垃圾
用具
《漢語大詞典》:
除差
除去疾病,病愈。差,通“ 瘥 ”。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
》
:“故今土俗,诸有婴疾,香油涂像,多蒙除差。”
分類:
除去
疾病
病愈
《漢語大詞典》:
解秽(解穢)
解除秽恶。亦指除去秽气。 唐
南卓
《羯鼓录》
:“上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曰:‘待詔出去!’谓内官曰:‘速詔 花奴 ,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宋
苏辙
《种兰》
诗:“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清 张岱
《
陶庵梦忆·丝社
》
:“从容秘翫,莫令解秽於 花奴 。”
分類:
解除
秽恶
除去
《國語辭典》:
卸妆(卸妝)
拼音:
xiè zhuāng
1.去除装饰。隋。炀帝〈
效刘孝绰杂忆
〉诗:「卸妆仍索伴,解佩更相催。」
2.洗除脸上的化妆。如:「她下班回来后,就赶紧卸妆。」也作「卸脸」。
分類:
演员
除去
表演
衣服
身上
完毕
装饰
化装
《漢語大詞典》:
掇皮
除去皮。掇,通“ 剟 ”。喻彻里彻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赏誉
》
:“ 谢公 称 蓝田 掇皮皆真。”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排调
》
:“ 范啟 与 郗嘉宾 书曰:‘ 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 宋
楼钥
《真率会次适斋韵》
:“閒暇止应开口笑,詼谐尤称掇皮真。”
分類:
除去
《漢語大詞典》:
决壅(決壅)
亦作“决壅”。
(1).除去水道的壅塞。 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诗:“疏流似剪纸,决壅如裂帛。”
(2).消除壅蔽。 三国 魏
桓范
《政要论·决壅》
:“为人君之务在於决壅,决壅之务在於进下,进下之道在於博听。”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
:“今年秋宪副 张公 始来,决壅疏塞,剔蠧振坠。”
分類:
消除
除去
去水
水道
壅蔽
壅塞
《漢語大詞典》:
减除
减少或除去。例如:减除疲劳。
分類:
减除
减少
除去
《漢語大詞典》:
夺服(奪服)
谓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
后汉书·桓焉传
》
:“踰年,詔使者赐牛酒,夺服,即拜光禄大夫,迁太常。”
《
新唐书·张俭传
》
:“时 俭 以母丧,夺服为使者抚纳之。”
分類:
夺服
丧期
未满
官员
应诏
除去
丧服
出任
任官
官职
《漢語大詞典》:
决泄(決洩)
亦作“ 决洩 ”。 除去壅塞,排放积水。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
:“火耕水种,不烦人力,决泄任意,高下在心。” 晋 束晰
《广农议》
:“云雨生於畚臿,多稌生於决泄。”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
:“决洩有时,畎澮有度。” 宋
欧阳修
《论水入太社札子》
:“及差兵匠併力先且决洩,戽出积水。”
分類:
除去
壅塞
排放
积水
《漢語大詞典》:
除折
除去,减去。 后蜀 何光远
《
鉴诫录·高僧谕
》
:“一半悲与愁,一半病与悴。除折算将来,能得几多少?”
分類:
除去
减去
后蜀
《國語辭典》:
想开(想開)
拼音:
xiǎng kāi
凡事多从好的方面想,而不钻牛角尖。《红楼梦》第一一回:「你只管这么想著,病那里能好呢?总要想开了才是。」
分類:
想开
不如意
认定
只能
放在心上
态度
除去
心中
郁结
《國語辭典》:
落籍
拼音:
luò jí
古时妓女列名乐籍,若要从良,必须商得主管官吏的允许,将乐籍中名字除去,称为「落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待小生多将些金珠,去官司上下使了,与娘子落籍从良,不知意下如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名妓要落籍,最是一件难事。」也作「脱籍」。
分類:
脱离
除名
落户
簿籍
妓女
中除
女从
除去
从良
姓名
《漢語大詞典》:
勾注
(1).山名。即 雁门山 。在今 山西代县 西北。因山形勾转,水势流注而得名,为古代九塞之一。勾,亦写作“句”。
《
史记·张仪列传
》
:“昔 赵襄子 尝以其姊为 代王 妻,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
诗:“故园有子音书絶, 勾注 烽烟路百盘。” 蒋士超
《戍楼秋望》
诗:“天险雄 勾注 , 汾 流下 管涔 。”参见“ 句注 ”。
(2).用笔画勾以示除去。 宋
韩元吉
《跋司马公倚几铭》
:“勾注涂改甚多,而无一字行草。”
分類:
山名
用笔
笔画
除去
西北
因山
山形
《漢語大詞典》:
句注
山名。在今 山西 代县 北,为古代九塞之一。
《
吕氏春秋·有始
》
:“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句注 在 雁门 。”
《
史记·张仪列传
》
:“﹝ 赵襄子 ﹞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张守节 正义:“ 句注山 在 代州 也。” 唐 薛思渔
《河东记》
:“ 句注 以山形句转,水势注流而名,亦曰 陘岭 。” 清
赵进美
《太原》
诗:“天清 句注 连云起,木落 汾河 抱郭流。”
分類:
山名
山西
代县
九塞
《漢語大詞典》:
栗黄
栗子。栗子除去外壳而肉色黄,故称。 北魏
贾思协
《
齐民要术·和齑
》
:“蒜一、薑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黄五。” 前蜀
贯休
《上卢少卿觅千文》
诗:“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
《
宋史·礼志十一
》
:“ 元丰 元年,宗正寺奏:‘据太常寺报,选日荐新兔、藷藇、栗黄。’”
分類:
栗子
除去
外壳
肉色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