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南安人,字彦礼。孝宗淳熙间进士。为循州教授,以理义启迪后进。知宁德县,考课以最闻。知新州,奏减丁米,以宽民力。官终知兴化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谦叔,号止轩。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光宗绍熙中为建康府教授,修学校,增生徒。迁枢密院编修官、崇政殿说书。出知宁国,改处州,时严禁“伪学”,因乞祠去。后迁江东提刑,因里人陈自强居相位,引嫌归。
全宋诗
王益祥,字谦叔,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为建康府教授(《景定建康志》卷二八)。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由知处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三)。开禧二年(一二○六),除枢密院编修官,迁监察御史(《中兴东宫官僚题名》)。嘉定二年(一二○九)知楚州(《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之三二)。七年,由江南东路提点刑狱任罢(同上书职官七五之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景绍,一作景明,号日湖。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为浦城主簿。以问学未悉,游朱熹之门。迁知归安,为民爱戴。宁宗嘉定十二年,累官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进右丞相,辞不拜。卒谥文靖。有《日湖遗稿》。
全宋文·卷六六七三
郑昭先,字景绍,一字景明,号日湖,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初主浦城簿,叹曰:「侥倖一第,问学未悉。」遂游朱熹之门。迁知归安县。嘉定中官左司谏,七年,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八年除参知政事,十二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十四年罢。卒谥文靖。有《日湖遗稿》五十卷。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三之一○、食货六之三二、职官四八之八四、选举八之二三,《宋史》卷三九、四○、一二三、二一三、四一○,《南宋馆阁续录》卷七,真德秀《日湖文集序》(《真文忠公集》卷二八),《宋元学案》卷六九,《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字明可。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官南剑州顺昌尉。应诏上封事,议论恳恻;立朝荐引,多知名之士。宁宗嘉定间,主管官告院,累迁至刑部尚书、知平江府。为时相史弥远所亲,躐跻通显,人以此轻之。
全宋文·卷六五九六
赵汝述,字明可,宗室。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调南剑州顺昌尉。嘉定六年,主管官告院,迁将作少监,权侍立修注官。八年,为朝议大夫,任起居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兼枢密副都承旨(一作都承旨)。十年,为兵部侍郎。服阕,改刑部侍郎,迁尚书,知平江府,卒,谥荣虚。见《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二、崇儒七之三三,《宋史》卷二四七《宗室传》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申之、次夔,号蒲江。楼钥甥。宁宗庆元五年进士。嘉定中历官军器少监,权直学士院。工乐府,与翁卷、赵师秀为诗友。有《蒲江集》。
全宋诗
卢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六)。十二年,除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六年,权直学士院(同上书选举二一之一八)。有《蒲江词》传世。事见《南宋馆阁续绿》卷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六九一二
卢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庆元五年进士。嘉定中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秘书省正字、将作少监、权直学士院,以军器少监直北门,号称职。俄卒于官。祖皋工乐府,意度清远,有《蒲江词》一卷(存)。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六、一八,《浣川集》卷一○《祭卢直院文》,《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诗纪事》卷五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九,《全宋词》,唐圭璋《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1252 【介绍】: 宋庆元府鄞县人,字德源,号安晚。初名燮,字文叔。郑若冲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少曾从楼昉学,以能文极为楼钥称赏。历官国子学录、太学博士。与史弥远同策立理宗。累迁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绍定六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初,召还真德秀、魏了翁等人,时号“小元祐”。次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逾年疏请去职。淳祐九年累复左相。十一年致仕。卒谥忠定。有《安晚集》。
全宋诗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为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复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谥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为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九卷。
全宋文·卷七○三六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少从楼昉学,能文,登嘉定十年进士,调峡州教授。理宗即位,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宗正寺丞。宝庆元年,迁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中,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中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历封申国、卫国、越国、齐国公。淳祐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追封魏郡王,谥忠定。著有《安晚堂诗集》六十卷(今残存七卷)。见刘克庄《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37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累知嘉定府。史弥远入相,了翁力辞召命,居白鹤山授徒讲学。历知汉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为兵部郎中,至权工部侍郎。遭诬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复职,擢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筑城修武备,兴学校。曾上章论十弊,召还,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后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卒谥文靖。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师友雅言》等。
全宋诗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为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为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为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魏了翁(1178-1237) 字华甫。蒲江(今属四川)人。曾筑室白鹤山下。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鹤山词》。
全宋文·卷七○五三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外,乃知嘉定府。历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举,迁转运判官。十年,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对,进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太常少卿、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即位,迁起居郎。会论济王事忤时相,为言者所劾,诏降三官,靖州居住。绍定中复职奉祠,进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还朝,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六月之间,论奏二十馀上,皆当时急务。忌者合谋挤之,乃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未几兼江淮督府,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诏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了翁穷经博古,学术自成一家。著述甚丰,今存者有《周易要义》、《尚书要义》、《毛诗要义》、《古今考》、《经外杂抄》、《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迹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9—1260 【介绍】: 宋宗室。太祖十世孙,字德渊。居湖州。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历知庆元、临安、绍兴、平江、建康、扬州、镇江等七州府。理宗景定初复为淮浙发运使、知平江府。所至急于财利,时论目为聚敛之臣。卒谥忠惠。
全宋诗
赵与𥲅(?~一二六○),字德渊,处州(今浙江丽水西北)人,居湖州(今属浙江)。太祖十世孙。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历知嘉兴、庆元、临安、绍兴、平江、建康、扬州、镇江等州府。理宗景定元年卒。《宋史》卷四二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二一二
赵与𥲅(一一七九——一二六○),字德渊,太祖十世孙,居湖州。嘉定十三年进士,主管官告院,迁将作监主簿,知嘉兴府。为两浙路转运判官,知庆元府,迁浙西提点刑狱,知临安府。权兵部侍郎,迁户部侍郎,户部尚书,提举浙西常平,再知临安府,又知绍兴府、平江府、建康府、镇江府等。景定元年八月卒,年八十二。见《宋史》卷四二三《赵与𥲅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7—1269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刘夙孙。宁宗嘉定二年以荫补将仕郎,为真州录事参军、潮州通判。以作《落梅》诗获罪,不仕二十余年。理宗端平初起历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江东提刑等。淳祐六年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中书舍人。以劾权相史嵩之,贬知漳州。景定初迁工部尚书兼侍讲,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尝受学于真德秀。反对南宋朝廷苟安妥协。诗学晚唐,为江湖派诗重要代表。词风雄放沉厚,多感慨时事。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全宋诗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为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汇编为《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为底本,校以清冯氏芦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采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刘克庄(1187-1269) 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词风散文化、议论化。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
全宋文·卷七四八七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父弥正,宁宗朝吏部侍郎。克庄本名灼,嘉定二年以荫补将仕郎,改名。初授靖安县主簿,俄丁父忧。服除,注福州右理曹,改差真州录事参军。嘉定十七年,改宣教郎知建阳县,历潮、吉州通判。端平中,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立朝正直敢言,为人所忌,出主玉局观。寻知漳州,改袁州,复为言者劾罢。李宗勉当国,擢江西提举,改广东,升转运使。淳祐元年,为言者所劾,罢主崇禧观。四年,起为江东提举。六年,召除太府少卿。面对言事,颇切时政,理宗嘉之,即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寻兼崇政殿说书。是年末,兼中书舍人,力沮史嵩之除职致仕之命。事虽施行,仍为御史论劾,以秘阁修撰出为福建提刑。淳祐十年,除秘书监。次年入京,兼太常少卿、直学士院,兼崇政殿说书、史馆同修撰。同年十月,除起居舍人。复为言者论劾,罢提举明道宫。景定元年,除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复除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三年,除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同年八月,以宝章阁学士知建宁府。五年秋,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咸淳五年正月卒,年八十三,谥文定。克庄于诗、文、词皆工,叶水心至评其诗「当建大将旗鼓」。又尝受学于真西山,颇得为政之要。唯其文名太盛,故政绩多为所掩。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见林希逸所撰《行述》、洪天锡所撰《墓志铭》(分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四、一九五)及《宋史翼》卷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9—1256 【介绍】: 宋宗室,字用父,号虚斋。寓居长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理宗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诏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有《易通》、《虚斋乐府》。
全宋诗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又号芝山老人、云泉野客,彦括子,居长乐(今福建长乐)。嘉定十年登进士第,历知邵武军、漳州。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二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著有《易通》、《虚斋乐府》(均存)。见刘克庄《虚斋赵公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居温州永嘉,字几道。宁宗嘉定七年进士。官至主管进奏院。诗才高迈,自成一家,从其学者多知名。有《东阁吟稿》。
全宋诗
赵汝回,字几道,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太宗八世孙(《宋史》卷二二四《宗室世系》)。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历忠州判官(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为会昌军使(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七)。淳祐九年(一二四九)监澉水镇(《澉水志》卷下)。官终主管进奏院(《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九)。有《东阁吟稿》等,已佚。 赵汝回诗,据《两宋名贤小集》、《江湖后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九四一
赵汝回,字几道,号东阁,居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宗八世孙。嘉定七年登进士第。宝庆二年为台州录事,官终主管进奏院。诗才高迈,著有《东阁吟稿》(存)。见所作《台州推官重建听事述》、《重建录事听石记序》,《宋诗纪事》卷八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3 【介绍】: 宋镇江人,字子万。理宗嘉熙二年进士。谄事内侍卢允升、董宋臣,贪纵淫恶。累官大理司直,添差通判饶州。历太府寺簿、右司谏、殿中侍御史。宝祐四年弹劾、迫逐丞相董槐,迁左谏议大夫。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丹阳郡侯。六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开庆元年以隐匿军情罢相,出判镇江府。景定二年移送南安军,后移置新州。四年复徙海岛,舟过滕州,被将官迁挤落水而卒。
全宋诗
丁大全(一一九一~一二六三),字子万,镇江(今属江苏)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调萧山尉。添差通判饶州。入为太府寺簿,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宝祐六年(一二五八),拜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罢,景定元年(一二六○)致仕。二年,贬贵州团练使。三年,移置新州。四年,溺死藤州。《宋史》四七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全宋诗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按:集中有自注咸淳戊辰,可知卒年至少在此之后)
全宋文·卷七七二六
林希逸(一一九三——?),字肃翁,号竹溪,又号鬳斋,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端平二年登进士第。初为平海军节度推官,淳祐中迁秘书省正字、少监,出知兴化军,又知饶州。景定中官司农少卿,咸淳中终中书舍人。从同县陈藻学,以道学名世;又工诗,善书画,与刘克庄相友。著《易讲》、《春秋传》、《考工记解》(存)、《老》《庄》《列》三子《口义》(存)。诗文集有《鬳斋前集》六十卷,已佚,今存《续集》三十卷。见所撰《回新潮州林通判生日启》、《后村集序》等篇及《八闽通志》卷六二。
刘伯正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3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直卿。宁宗开禧元年进士。历监察御史、左司谏,建言备军食、察计吏、强边防、安流民。升右正言,出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召为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理宗淳祐四年,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拜参加政事,旋被劾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性之,又字孟颐、梦颐。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少力学,与叶味道、陈埴私淑朱熹之学。累官秘书丞,知汀州,以疾致仕卒。
全宋文·卷七七二四
谢梦生,字性之,一字梦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私淑朱熹之学,与陈埴、叶味道善。嘉定十六年第进士,历知新城县、国子录、宗正丞、秘书丞,知汀州,以疾致仕卒。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宋元学案》卷六五,道光《新城县志》卷二一,嘉庆《德清县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