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陕 → 陜陕”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七盘(七盤,七槃)
(1).亦作“ 七槃 ”。古舞名。在地上排盘七个,舞者穿长袖舞衣,在盘的周围或盘上舞蹈。《宋书·乐志一》:“ 张衡 《舞赋》云:‘歷七槃而纵躡。’ 王粲 《七释》云:‘七槃陈於广庭。’近世文人 颜延之 云:‘递间关於槃扇。’ 鲍照 云:‘七槃起长袖。’皆以七槃为舞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乐府诗云,‘妍袖陵七盘’,言舞用盘七枚也。”
(2).指 七盘岭 。在 四川 广元 东北与 陕西 宁强 的交界处,上有 七盘关 ,是 川 陕 间重要关隘之一。 唐 岑参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诗:“ 蜀 郡路漫漫, 梁州 过 七盘 。”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七盘 遮 骆谷 ,十口隔 秦仓 。”
(2).指 七盘岭 。在 四川 广元 东北与 陕西 宁强 的交界处,上有 七盘关 ,是 川 陕 间重要关隘之一。 唐 岑参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诗:“ 蜀 郡路漫漫, 梁州 过 七盘 。”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七盘 遮 骆谷 ,十口隔 秦仓 。”
《漢語大詞典》:泾水(涇水)
渭河 的支流,在 陕西省 中部。也称 泾河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五十五里,曰 涇谷之山 , 涇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渭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渠》:“ 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 郊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资治通鉴·秦始皇帝元年》:“ 韩 欲疲 秦 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为间於 秦 ,凿 涇水 自 仲山 为渠,并北山,东注 洛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诗泾见谓浊申笺义》:“七月啟 涇 口,引 涇水 灌地,则春、秋、冬皆清。”
《漢語大詞典》:赤岸
(1).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王逸 注:“ 楚 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
(2).传说中的地名。《文选·枚乘〈七发〉》:“凌 赤岸 ,篲 扶桑 ,横奔以雷行。” 李善 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 广陵 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 积石 ,南踰 赤岸 ,北过 寒谷 。”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赤岸 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3).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 新亭 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 新林 至 赤岸 ,大破之。”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 赤岸 ,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
(4).山名。在 四川 新都 南。《文选·郭璞〈江赋〉》:“﹝ 长江 ﹞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阳 ;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于光华 注引《大清一统志》:“ 赤岸山 ,在 成都府 新都县 南一十七里, 中江 支流经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 江 右, 贵溪 , 弋阳 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 楚 有 赤壁 , 越 有 赤城 , 蜀 有 赤岸 ,北塞外有 燕支山 ,想当尔耳。”
(5).古水泽名。在 陕西 大荔 西南,今湮。 北周 庾信 《同州还》诗:“ 赤岸 绕新村, 青城 临 綺门 。” 倪璠 注:“《周书·宣帝纪》云:‘幸 同州 ,自 应门 至於 赤岸泽 ,十里间幡旗相蔽。’是 同州 有 赤岸泽 也。”
(2).传说中的地名。《文选·枚乘〈七发〉》:“凌 赤岸 ,篲 扶桑 ,横奔以雷行。” 李善 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 广陵 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 积石 ,南踰 赤岸 ,北过 寒谷 。”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赤岸 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3).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 新亭 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 新林 至 赤岸 ,大破之。”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 赤岸 ,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
(4).山名。在 四川 新都 南。《文选·郭璞〈江赋〉》:“﹝ 长江 ﹞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阳 ;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于光华 注引《大清一统志》:“ 赤岸山 ,在 成都府 新都县 南一十七里, 中江 支流经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 江 右, 贵溪 , 弋阳 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 楚 有 赤壁 , 越 有 赤城 , 蜀 有 赤岸 ,北塞外有 燕支山 ,想当尔耳。”
(5).古水泽名。在 陕西 大荔 西南,今湮。 北周 庾信 《同州还》诗:“ 赤岸 绕新村, 青城 临 綺门 。” 倪璠 注:“《周书·宣帝纪》云:‘幸 同州 ,自 应门 至於 赤岸泽 ,十里间幡旗相蔽。’是 同州 有 赤岸泽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