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陕 → 陜陕”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玄扈
(1).山名。在 陕西省 雒南县 西, 洛水 之南。据《太平寰宇记》引《黄帝录》称, 黄帝 于此山拜受凤鸟啣来之图。《山海经·中山经》:“自 鹿蹄之山 至于 玄扈之山 ,凡九山。”《宋书·符瑞志下》:“ 玄扈 之凤,昭 帝轩 之鸿烈, 酆宫 之雀,徵 姬文 之徽祚。”《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瑞鸟飞 玄扈 ,潜鳞跃翠涟。”
(2).水名。在 陕西省 雒南县 西,源出 玄扈山 ,因注 洛水 ,故又名 洛汭 。传说 仓颉 帝于此受灵龟负书。《山海经·中山经》:“ 阳虚之山 ,多金,临于 玄扈 之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河图玉版》曰:‘ 仓頡 为帝,南巡狩,登 阳虚之山 ,临于 玄扈 洛汭 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3). 玄扈山 上石室名。《初学记》卷三十:“《春秋合诚图》:‘ 黄帝 坐 玄扈 洛水 上,与大司马 容光 等临观,凤皇衔图置 黄帝 前,帝再拜受图。’ 宋均 注:‘ 玄扈 ,石室名。’”《梁书·武帝纪下》:“詔曰:‘皇王在昔,泽风未远,故端居 玄扈 ,拱默巖廊。’”
(2).水名。在 陕西省 雒南县 西,源出 玄扈山 ,因注 洛水 ,故又名 洛汭 。传说 仓颉 帝于此受灵龟负书。《山海经·中山经》:“ 阳虚之山 ,多金,临于 玄扈 之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河图玉版》曰:‘ 仓頡 为帝,南巡狩,登 阳虚之山 ,临于 玄扈 洛汭 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3). 玄扈山 上石室名。《初学记》卷三十:“《春秋合诚图》:‘ 黄帝 坐 玄扈 洛水 上,与大司马 容光 等临观,凤皇衔图置 黄帝 前,帝再拜受图。’ 宋均 注:‘ 玄扈 ,石室名。’”《梁书·武帝纪下》:“詔曰:‘皇王在昔,泽风未远,故端居 玄扈 ,拱默巖廊。’”
《漢語大詞典》:二梁
(1).冠名。古代以冠上梁数区分官职级别。 汉 ,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二梁; 晋 ,卿、大夫至千石以上二梁; 唐 宋 四品、五品二梁; 明 六品、七品二梁。 唐 皮日休 《添鱼具诗·篛笠》:“纵带二梁冠,终身不忘尔。”
(2).指 汉 梁孝王 、 梁怀王 。《汉书·叙传下》:“ 孝文 三王, 代孝 二 梁 , 怀 折亡嗣, 孝 乃增光。” 颜师古 注:“ 代孝王 参 及 梁孝王 武 、 梁怀王 揖 。”
(3).指 前秦 梁谠 、 梁熙 兄弟。《古谣谚》卷二三:“ 讜 与弟 熙 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一时,时人为之语曰:‘ 关东 堂堂,二 申 两 房 ,未若二 梁 ,瓌文綺章。’”
(4).二 梁山 。指今 安徽省 境内隔 长江 相对的 东梁山 和 西梁山 。 唐 李湜 《江州冲阳观碑》:“长史 京兆 韦公允 、司马 滎阳 潘公綬 ,并题舆九派,展驥二 梁 。”
(5).二 梁山 。指今 陕西省 乾县 境的 梁山 及 韩城县 境的 梁山 。 唐 李庾 《东都赋》:“若乃用 洛 为池,带 河 为沼,洞八门之会要,控二 梁 之夭矫。”
(2).指 汉 梁孝王 、 梁怀王 。《汉书·叙传下》:“ 孝文 三王, 代孝 二 梁 , 怀 折亡嗣, 孝 乃增光。” 颜师古 注:“ 代孝王 参 及 梁孝王 武 、 梁怀王 揖 。”
(3).指 前秦 梁谠 、 梁熙 兄弟。《古谣谚》卷二三:“ 讜 与弟 熙 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一时,时人为之语曰:‘ 关东 堂堂,二 申 两 房 ,未若二 梁 ,瓌文綺章。’”
(4).二 梁山 。指今 安徽省 境内隔 长江 相对的 东梁山 和 西梁山 。 唐 李湜 《江州冲阳观碑》:“长史 京兆 韦公允 、司马 滎阳 潘公綬 ,并题舆九派,展驥二 梁 。”
(5).二 梁山 。指今 陕西省 乾县 境的 梁山 及 韩城县 境的 梁山 。 唐 李庾 《东都赋》:“若乃用 洛 为池,带 河 为沼,洞八门之会要,控二 梁 之夭矫。”
《漢語大詞典》:朝元阁(朝元閣)
唐 代阁名。在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阁 。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 朝元阁 迥《羽衣》新,首按 昭阳 第一人。” 宋 程大昌 《雍录》卷四:“ 朝元阁 。”自注:“ 天寳 七载, 玄元皇帝 见于 朝元阁 ,即改名 降圣阁 。” 宋 谢翱 《吊宋内》诗之四:“禾黍何人为守閽?落花臺殿暗销魂。 朝元阁 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鸚鵡言。”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闻那 朝元阁 ,在禁苑西首,我且绕着红墙,迤邐行去。” 唐 王建 《华清宫感旧》诗:“尘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发大龙迴。” 宋 苏轼 《骊山》:“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清 吴翊 《新燕》诗:“近识 朝元 消息否?珠帘零落几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