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陕 → 陜陕”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阳华(陽華)
(1).古泽薮名。
《吕氏春秋·有始》:“ 楚 之 云梦 , 秦 之 阳华 。” 高诱 注:“ 阳华 在 凤翔 ,或曰在 华阴 西。”
(2).山名。(1)在 江 浙 一带。
《吕氏春秋·本味》:“ 阳华 之芸, 云梦 之芹。” 高诱 注:“ 阳华 乃 华阳 ,山名也……在 吴 越 之间。”(2)在 陕西省 华阴县 东南。
《山海经·中山经》:“ 阳华之山 ,其阳多金玉。”
《漢語大詞典》:白阁(白閣)
(1).山峰名。在 陕西省 。 唐
岑参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诗:“东望 白阁 云,半入 紫阁 松。”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错磨 终南 翠,颠倒 白阁 影。” 仇兆鳌 注引
《通志》:“ 紫阁 、 白阁 、 黄阁 三峯,具在 圭峯 东。 紫阁 ,旭日射之,烂然而紫。 白阁 阴森,积雪不融。 黄阁 不知所谓。三峯不甚远。”
(2).指楼阁。 唐
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 前蜀
贯休 《读贾区贾岛集》诗:“青云终叹命,白阁久围炉。”
《国语辞典》:程邈 拼音:chéng miǎo
人名。字元岑,秦下杜人(今陕西省西安县南),生卒年不详。尝为县狱吏,因获罪幽系于云阳,在狱中省改小篆,创新体,始皇善之而赦其罪,出为御史,名其书为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国语辞典》:苏蕙(苏蕙) 拼音:sū huì
人名。字若兰,生卒年不详。前秦始平人(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窦滔之妻。滔有宠姬赵阳台,蕙嫉之,因与滔相忤,滔断蕙音,蕙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璇玑图以寄滔。滔感其妙绝,因具礼迎蕙。
《國語辭典》:轵道(軹道) 拼音:zhǐ dào
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县东北的一座亭子。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在此投降。《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漢語大詞典》:骆谷(駱谷)
地名。在今 陕西 周至 西南。谷长200馀公里,为 关中 与 汉中 的交通要道。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正始 五年, 爽 乃西至 长安 ,大发卒六七万人,从 骆谷 入……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 梁州 刺史 张光 ,亦遣 巴 汉 之卒,屯在 骆谷 。” 宋
陆游 《纵笔》诗:“千艘衝雪 鱼关 晓,万灶连云 骆谷 秋。”
《国语辞典》:窦武(窦武) 拼音:dòu wǔ
人名。(?~西元168)字游平,东汉茂陵(今陕西省东平县东北)人。桓帝窦后之父。桓帝崩,拥立灵帝,官拜大将军,与陈蕃辅政,多辟名士,后因谋诛宦官事泄,遇害。
《国语辞典》:班彪 拼音:bān biāo
人名。(西元3~54)字叔皮,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人,才高好著述,继司马迁《
史记》作西汉史六十五篇,未完而殁,后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继续完成,即今汉书。
《漢語大詞典》:云台观(雲臺觀)
道观名。在 陕西 华山 云台峰 上,故名。其一为 北周 道士 焦道广 建,其一为 宋 建隆 二年为 陈抟 建。 唐
李商隐 :“然所以拳拳而不能忘者,正以往年爱 华山 之为山而有三得……又得 谢生 於 云臺观 ,暮留止宿,旦相与去,愈復记熟。”
《宋史·职官志十》:“又詔:‘ 杭州 洞霄宫 、 亳州 明道宫 、 华州 云臺观 ……置管干或提举、提点官。’”
《水浒传》第五九回:“ 戴宗 报知 云臺观 观主并庙里职事人等,直至船边,迎接上岸。”
《漢語大詞典》:五丈原
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南, 斜谷口 西侧, 渭水 南岸。相传 蜀汉 诸葛亮 六出 祁山 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 诸葛亮 伐 魏 ,出 斜谷 ,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建兴 ﹞十二年春, 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据 武功 五丈原 。” 唐
王维 《送崔五太守》诗:“ 黄花县 西 九折坂 , 玉树宫 南 五丈原 。” 古直
《弔赵伯先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例声吞 五丈原 。”亦省作“ 五丈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吕温题阳人城》:“ 孔明 屯 五丈 , 魏 人畏之如虎。”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秋风 五丈 ,悲 蜀 相之陨星。”
《國語辭典》:乾陵 拼音:qián líng
1.唐高宗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北的梁山。
2.辽景宗的陵墓。位于辽宁省北镇县的医巫闾山。
《國語辭典》:华清宫(華清宮) 拼音:huá qīng gōng
唐朝时的宫殿。旧址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南骊山上,有华清池温泉。
《漢語大詞典》: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姜子发 云:‘曾闻 朱未孩 言,火砲中弹子,必于沙中磨之极圆,出砲门后,空中之气,不能阻碍,其去必远,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最高处曰 箭括岭 ,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华岳》诗:“ 扶桑 万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马鸣。”
《漢語大詞典》:霸桥(霸橋)
桥名。即 灞桥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城区东十公里 灞水 上。始建于 汉 。 汉 唐 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故桥在今桥西北十馀里处,后因“灞水”东徙,桥移今址。
《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城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王莽 时, 霸桥 灾,数千人以水沃救不灭,更 霸桥 为 长存桥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霸水 又北逕 枳道 ,在 长安县 东十三里……水上有桥,谓之 霸桥 。” 元
尚仲贤第二折:“你覷那 霸桥 北, 涇河 岸东,俺只见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参见“ 灞桥 ”。
《國語辭典》:灞桥(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筑于灞水之上。汉人常于此折柳送别。后遂引申为离别之地。宋。
陆游 词:「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也作「霸桥」。
《漢語大詞典》:洧水
(1).古水名。即今 双洎河 。源出今 河南省 登封县 阳城山 ,自 长葛县 以下,故道原经 鄢陵 、 扶沟 两县南,至 西华县 西入 颍水 。 北宋 时为丰富 蔡河 水量以资漕运,自 长葛县 东南引 洧水 经 鄢陵 、 扶沟 两县北,东汇 蔡河 。 元 时因 蔡河 为 黄河 所夺而改入 贾鲁河 。 明 时又名 双洎河 。
《吕氏春秋·离谓》:“ 洧水 甚大, 郑 之富人有溺者。”
《史记·苏秦列传》:“ 韩 北有 巩 、 成皋 之固……东有 宛 、 穰 、 洧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 洧水 出 河南 密县 西南 马领山 。”
(2).古水名。在今 陕西省 延长县 一带。此水中有石油成分,可以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