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五
蒋立镛,字笙陔,天门人。嘉庆辛未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维基
蒋立镛(1782年—1842年),字序东,号笙陔,湖北天门人,清代状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3—1853 【介绍】: 清湖南衡阳人,字兰陔。道光三年进士。咸丰初官湖北巡抚。太平军急攻武昌,因不娴军旅,长叹傍徨,日与幕客读书谈艺,城破自杀。谥文节。
维基
常大淳(1792年—1853年),字正夫,号南陔,湖南衡阳人。累官湖北巡抚。太平军破武昌时自尽。道光三年(1823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其后多次升迁,1833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1837年任福建督粮道,署按察使;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驻防泉、漳州防备英军侵入。1842年任浙江盐运使,后任安徽按察使。咸丰二年(1852年),任湖北巡抚。同年12月,太平军数万围攻武汉,守城的正规军仅得数千人。汉阳、汉口先后失守,1853年1月12日武昌城破,常氏自杀身亡。诏赠总督,谥文节,祀昭忠祠,于湖北建立专祠。与常大淳父子同时殉难的有正蓝旗汉军抚署巡捕官胡氏增喜及妻女(增喜之子同治二年癸亥(1863)恩科进士守忠)(据陈徽言,《武昌纪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1 【介绍】: 清湖北汉阳人,字荀陔。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咸丰间由侍讲学士超擢内阁学士,迭署礼、工、刑、户、兵诸部侍郎。英、法、俄、美四国联军入侵时,希祖力主杀所获英官巴夏礼。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九
袁希祖,字笋陔,汉阳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户部侍郎。
维基
袁希祖(1809年—1861年),字荀陔,湖北汉阳人,原籍浙江上虞。袁希祖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二年(1852年),大考二等,擢为侍讲,三迁至侍讲学士。咸丰八年(1858年),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先后代理礼部、工部、刑部各部侍郎。咸丰年间,朝廷铸虚值大钱以应对经济紧张,造成通货膨胀,希祖于咸丰九年上疏请求回复旧有制钱。次年又上疏建言进剿太平天国事。不久,署户部侍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陷落,希祖建议暂时议和,以拖延时间,部署军队。僧格林沁扣押英国官员巴夏礼,希祖疏请将其处死。不久,北京陷落,咸丰帝逃往热河。希祖屡次上疏,不报,数度北望痛哭,因此得病。《北京条约》签订后,希祖兼署兵部侍郎。不久即卒。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张盛藻,字春陔,又字君素,枝江人。道光庚戌进士,历官御史。有《笠杖集》。
薛允升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1901 【介绍】: 清陕西长安人,字克猷,号云阶。咸丰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间累迁刑部侍郎,历礼、兵、工三部,擢刑部尚书。长于听讼治狱,精研律例。有《汉律辑存》、《唐明律合编》、《服制备考》、《读例存疑》等。
维基
薛允升(1820年—1901年),字克猷,号云阶、云陔。陕西长安人。咸丰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山西按察使、山东布政使、署漕运总督。光绪三年(1877年)由江西饶州府知府调任四川成绵龙茂道道员。光绪十九年(1893年)官刑部尚书。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1896年5月30日)中午,永和宫太监李苌材、张受山在北京大栅栏“庆和戏园”看戏时因争西楼三桌雅座与人发生口角,掌柜黑永闻声前来解劝。下午太监再返庆和园,张受山唆使范连沅、阎葆维、王连科、李来喜、毕汶碌等人持械行凶,后至天全茶馆。中城练勇局的副指挥杨绍时派遣队长赵云起率领兵勇二十名前往镇压。太监见状挥刀乱砍,竟“击杀捕者”,赵云起受重创殒命,兵士刘文生、马连恒等多人受伤。薛允升下令将二人斩首。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慈禧太后下令要求改判。薛允升仍判张受山“斩立决”,改判李苌材“监候斩,秋后处决”。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三,受其侄薛济受贿案牵连,贬为宗人府府丞。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病辞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随驾至河南,以病卒于汴梁。
廖平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廖平(1852年—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陔,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后改名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廖平一生治经学,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学说,形成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廖平出身于贫困之家,父亲曾为地主放牧,后靠卖茶水为生。廖平早年学习宋学和八股文,昼夜苦读,成年后,仍勤学不倦。同治十年(1873年),补县学生(秀才),三年后参加科试,受到四川学政张之洞奖掖,以学识拔之,入尊经书院,自经解与经学历史省思经今古学。光绪五年(1879年),师从王闿运治今文经学,常就王闿运请业,每至深夜,尤重《春秋》,光绪七年(1881年),注《谷梁春秋》。光绪十一年(1885年)著《何氏公羊春秋续十论》,次年又著《何氏公羊春秋再续十论》。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印《古学考》(本名《辟刘篇》)与《知圣篇》,康有为的作品《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皆受其影响,廖平多次指责康抄袭自己,康始终讳言莫深,不予表态。梁启超承认其师受廖平影响为“不可诬”。皮锡瑞也指出:“康学出于廖”。张之洞甚至认为康有为为廖平的嫡传弟子。钱穆以为康有为剽窃廖平的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写道:“盖长素《伪经考》一书,亦非自创,而特剽窃之于川人廖平。”甚至说“康门学说,尚是廖季平范围”。但也有学者指出两人是同时发明,没有抄袭问题。光绪十五年(1889年),廖平赴京应礼部春闱,中贡士。次年补殿试,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朝考三等,授知县。以高堂亲老,不欲远出,改为龙安府儒学教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成都创办《蜀学报》。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铁路月刊》主笔。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赴成都洽谈出版事业,至乐山时,忽发大病,其子廖成励将之抬回,半途卒于河坎场。章太炎撰写《清故龙安府教授廖君墓志铭》。廖平之女廖幼平编有《廖季平年谱》。
陈浚芝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浚芝(1855~1901),一作陈浚芝,字瑞陔,号纫石,新竹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考取贡士,曾任教于新竹明志书院及台北明道书院。乙未割台后,定居祖籍福建安溪。光绪二十四年(1898)补行殿试,以进士任考亭书院山长。(江宝钗撰)
维基
陈浚芝(1855年—1901年),字瑞阶,号纫石,台湾淡水厅竹堑城西门石坊人。赐同进士出身。清光绪年间,举孝廉,授知县,因清理田赋及奏办全台团练有政绩,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光绪八年壬午科(1882年)郑孝胥榜中举人,曾与布政使唐景崧、举人林鹤年倡设“台阳吟社”,著有《竹梅吟草》。曾入新竹梅社,竹梅吟社及台北牡丹诗社为社友,又曾掌教新竹明志书院及台北明道书院,1894年笫五次赴礼部考试(会试),中为贡士,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应殿试而返台。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起,遂协办台湾防务。次年,《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让台湾。浚芝与台湾名士邱逢甲等联名奏请增加赔款以易台湾,勿割地资敌。书上,不报。浚芝劝唐景崧成立台湾民主国,领导军民抗日,并请召台南刘永福将军北上,部署抗敌机宜。后唐景崧软弱无能,且不听黑旗将军刘永福意见,闻日本占领军悬赏六十万银两欲购其首级,大惊失色,不听军民挽留,立即辞卸总统职位,假扮商人,乘轮内逃。台北失陷后,台南亦告失守。陈浚芝见局势已无可挽回,义愤填膺,纵横泪下,耻为异族之奴,愤然携眷离台内渡,归籍福建安溪,掌教考亭、崇文两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经岭病逝。
庄陔兰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庄陔兰(1870年—1946年),字心如,号春亭,山东莒州(今莒南县)大店镇大店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末科殿试,中二甲第十四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诰封朝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