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11,分348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茵陈蒿
郢陈
营陈孤虚
锥行之陈
哲陈部
朱陈之好
朱陈之睦
在陈之厄
万缕横陈
万表星陈
万乘星陈
推陈出新
推陈致新
托物陈喻
托物陈喻
《國語辭典》:茵陈蒿(茵陳蒿)  拼音:yīn chén hāo
菊科「茵陈」的别名。参见「茵陈」条。
分類:释名
《國語辭典》:茵陈(茵陳)  拼音:yīn chén
植物名。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蒿的一种,生水滨砂地,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细线形,近无毛。夏秋著花,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总状,总苞黄绿色。茎叶可入药。也称为「茵陈蒿」。
《韵府拾遗 真韵》:郢陈(郢陈)
史记秦始皇纪:二十三年,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分类字锦》:营陈孤虚(营陈孤虚)
庾信纥干弘神道碑铭云:风顺逆,营陈孤虚。
分类:
《漢語大詞典》:锥行之陈(錐行之陳)
前尖如锥的阵形。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锥行之陈,卑之若剑,末不閲(鋭)则不入,刃不溥则不剸,本不厚则不可以列陈。”
分類:如锥阵形
《漢語大詞典》:哲陈部(哲陳部)
明 代 建州女真 诸部之一,在 苏克素护河 ( 苏子河 )与 浑河 合流处。 万历 十五年(公元1587年)为 努尔哈赤 合并。
分類:建州女真
《國語辭典》:朱陈之好(朱陳之好)  拼音:zhū chén zhī hǎo
比喻两姓缔结婚姻的情谊。参见「朱陈」条。《明史。卷一三七。刘三吾传》:「后世,晋王、谢,唐崔、卢,潘、杨之睦,朱、陈之好,皆世为婚媾。」
《國語辭典》:朱陈(朱陳)  拼音:zhū chén
本为村名。该村住家仅朱陈二姓,世世代代缔结婚姻。唐。白居易 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后引申比喻为缔结婚姻的代词。宋。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诗二首之二:「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漢語大詞典》:朱陈之睦(朱陳之睦)
同“ 朱陈之好 ”。 明 唐顺之 《贺氏孙杨二妻墓志铭》:“ 孙 贺 皆 丹阳 鉅族,而 杨 之族亦望於 无锡 ,故二孺人相继归于 贺氏 ,有 朱 陈 之睦焉。”
《國語辭典》:在陈之厄(在陳之厄)  拼音:zài chén zhī è
比喻在旅途中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参见「陈蔡之厄」条。《镜花缘》第五一回:「幸亏女王将衣箱送还;若不送还,只怕还有甚么『在陈之厄』哩!」
分類:困境
《分类字锦》:万缕横陈(万缕横陈)
马祖常 琉璃帘诗 万缕横陈银色界,一尘不入水精宫。
分类:
《分类字锦》:万表星陈(万表星陈)
应㻛西狩赋:于是圜网周合,雷鼓天震;千乘辰罗,万表星陈。
分类:蒐狩
《分类字锦》:万乘星陈(万乘星陈)
唐无名氏述圣赋:时维仲春,乃整法驾,驭华轮;六军雷动,万乘星陈。临浊河以北眷,指清洛而东巡。
分类:巡幸
《國語辭典》:推陈出新(推陳出新)  拼音:tuī chén chū xīn
除去老旧的,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清。方薰《山静居诗话》:「诗固病在窠臼,然须知推陈出新,不至流入下劣,此慈溪叶丈凤占之论也。」
分類:推陈出新
《漢語大詞典》:推陈致新(推陳致新)
(1).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指肌体内的新陈代谢。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东坡帖》:“夜来飢甚。 吴子野 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清 曹庭栋 《养生随笔·晨兴》:“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后多作“推陈出新”。
(2).泛指排除旧的,创出新的。明史·范济传:“严伪造之条,开倒换之法,推陈出新,无耗无阻。” 清 纳兰性德 《赋论》:“ 杜牧之 辈始推陈出新,更为奇肆,实以开 宋 人漶漫无纪极之风。” 孙犁 《澹定集·答吴泰昌问》:“即使是演剧、绘画,也要在同一流派之中,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发展进步。”
《漢語大詞典》:推陈致新(推陳致新)
(1).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指肌体内的新陈代谢。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东坡帖》:“夜来飢甚。 吴子野 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清 曹庭栋 《养生随笔·晨兴》:“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后多作“推陈出新”。
(2).泛指排除旧的,创出新的。明史·范济传:“严伪造之条,开倒换之法,推陈出新,无耗无阻。” 清 纳兰性德 《赋论》:“ 杜牧之 辈始推陈出新,更为奇肆,实以开 宋 人漶漫无纪极之风。” 孙犁 《澹定集·答吴泰昌问》:“即使是演剧、绘画,也要在同一流派之中,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发展进步。”
《漢語大詞典》:托物陈喻
1.借事物设喻。
《漢語大詞典》:托物陈喻(託物陳喻)
借事物设喻。 元 杨载 诗法家数·讽谏:“古人凡欲讽諫,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託物陈喻,以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