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胪陈(臚陳)  拼音:lú chén
一一陈述。通常用于公文或书信中。如:「谨将施行细则,胪陈如下。」《清史稿。卷三八六。列传。文祥》:「洎穆宗亲政,胪陈历年洋务情形,因应机宜甚备,冀有启悟。」
分類:逐一陈述
《國語辭典》:陈见(陳見)  拼音:chén jiàn
陈旧的见解。如:「看人要不带陈见。」
分類:陈述表达
《漢語大詞典》:白记(白記)
汉 时下对上陈述意见的奏记。后汉书·杨终传“太守奇其才” 李贤 注引《袁山松书》:“时 蜀郡 有雷震决曹, 终 上白记,以为断狱烦苛所致,太守乃令 终 赋雷电之意,而奇之也。” 王先谦 集解:“案白记不见他书。 汉 世白事有奏记。周礼·内史疏:诸侯凡事有书奏白于王,内史读示王,亦谓白事也。此白记当即掾属白事之所用。”
《國語辭典》:主语(主語)  拼音:zhǔ yǔ
语法上指位于谓语前,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如「孔子是圣人」中的「孔子」。也称为「主词」。
《漢語大詞典》:陈祈(陳祈)
陈述请求。 南朝 梁 朱瑒 《致陈尚书仆射徐陵求琳首书》:“昧死陈祈,伏待刑宪。”
分類:陈述请求
《漢語大詞典》:纵横术(縱横術)
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建元 元年冬十月,詔举贤良方正,丞相 卫綰 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乱国政,罢之。” 唐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李白 ﹞性倜儻,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五:“陋彼纵横术,揣摩独《阴符》。”参见“ 纵横家 ”。
《國語辭典》:纵横家(縱橫家)  拼音:zōng héng jiā
战国时学派之一。多智谋与辩才,以游说见长,如苏秦、张仪等。也作「从横家」。
《國語辭典》:对状(對狀)  拼音:duì zhuàng
1.对答事状,陈述案情。《史记。卷一○一。袁盎传》:「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明史。卷一九九。李钺列传》:「钺累疏力争,帝皆不纳,至责以抗旨,令对状。钺引罪乃罢。」
2.诉讼者的供词。用以对核与诉状中所陈各词有无出入者,称为「对状」。
《國語辭典》:对簿(對簿)  拼音:duì bù
簿,文状,即现代的起诉书。对簿指依据文状加以审问,期能经由勘察而符于事实。后乃将狱讼受审称为「对簿」。《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漢語大詞典》:辞听(辭聽)
谓听取诉讼之人的陈述。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 郑玄 注曰:“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漢語大詞典》:声述(聲述)
声明陈述。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先由 满清 政府之代言人律师 古柏 声述案由。”
分類:声明陈述
《漢語大詞典》:邀说(邀説)
谓向上陈述。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上:“昔 唐明皇 欲相 姚崇 , 崇 以十事邀説,皆中一时之病,类多施行,后世美之。”
《漢語大詞典》:知启(知啓)
一种陈述事由、传递通知的帖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待我把这知启另外誊一份,明日我上衙门去,当面求藩臺资助些。只要藩臺肯了,无论多少,只要他写上一个名字就好了。”
《漢語大詞典》:傅左
陈述证实。新唐书·杨虞卿传:“御史大夫 李固言 素嫉 虞卿 周比,因傅左端倪。帝大怒,下 虞卿 詔狱。”
分類:陈述证实
《漢語大詞典》:讲陈(講陳)
讲说陈述。正法华经·光瑞品:“为声闻乘讲陈圣諦,则令众庶度生老死忧恼众患,入近无为。” 宋 王圭 《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 仁宗 召公 邇英阁 ,问《乾》卦,既讲陈之,翌日又为手奏。” 元 胡助 《京华杂兴诗》之四:“讲陈 尧 舜 道,庶使皇风宣。”
分類:讲说陈述
《漢語大詞典》:陈报(陳報)
陈述报告。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我本来想在这一两天进省,陈报灾情,再替你们求请赈款。”
《漢語大詞典》:陈条(陳條)
犹条陈,向上级分条陈述意见的书面材料。 王西彦 《夜宴》六:“ 大容 ,你这次到陪都去,务必向你那位亲戚上个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