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私布
私自陈述。左传·昭公十六年:“ 侨 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国语·晋语四:“敢私布於吏,唯君图之!” 韦昭 注:“布,陈也。”
《國語辭典》:报告(報告)  拼音:bào gào
1.陈述,一般多为下对上。如:「这事我须回营报告。」
2.宣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
3.报告的言语内容或文书。如:「口头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
4.应用文的一种。用于下级属员向上级陈述意见时用之。
《國語辭典》:供认(供認)  拼音:gōng rèn
承认所做的事情。如:「你的同夥已经供认罪行,你还不赶快俯首认罪。」《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大尹听罢,呆了半晌,遂问排邻,委果供认是实。」
《國語辭典》:敷训(敷訓)  拼音:fū xùn
施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國語辭典》:奏效  拼音:zòu xiào
1.臣下向君上陈说事物的功效。《战国策。秦策一》:「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2.产生功效。如:「这药一吃,保證立即奏效。」也作「奏功」。
《漢語大詞典》:说陈(説陳)
陈说,陈述。《何典》第七回:“ 活死人 觉着他意思,又见 臭鬼 这般説陈,便答道:‘既蒙错爱,不敢固辞,容日央媒説合便了。’” 阿英 《袁中郎做官》:“这样的说陈,也依然是没有结果。”
分類:陈说陈述
《漢語大詞典》:述怀(述懷)
陈述情怀,表达志向。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序》:“乃命史臣,累德述怀。”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閒适,感伤,则随时写景,述怀、赠答之作,故次之。” 朱自清 《〈燕知草〉序》:“其实不但‘一样’,他那洞达名理、委曲述怀的地方,有时竟是出蓝胜蓝呢。”
《国语辞典》:叙文(叙文)  拼音:xù wén
作者陈述作品主旨、写作过程,或他人对著作的介绍、评述。也作「序言」。
《國語辭典》:谓语(謂語)  拼音:wèi yǔ
句法中说明主语的性质或状态的描写语。如「鸟飞」中的「飞」。也称为「述语」。
《漢語大詞典》:诉陈(訴陳)
诉告陈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夫其饮恨积愤于 廷琬 ,已非一日矣,屡诉陈卑职之前,思以赔累之苦,包隐之害,赴省控告。”《革命民歌集·谁人不爱那红军》:“妹拿镜子亮晶晶,镜中笑脸喜盈盈,请问妹你笑什么,肯否从头来诉陈?”
分類:诉告陈述
《漢語大詞典》:历说(歷説)
游说。 汉 陆贾 新语·本行:“歷説诸侯,欲匡帝王之道,反天下之政。”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若然者, 主父偃 、 公孙弘 对策不升第,歷説而不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苏秦 歷説壮而中, 李斯 自奏丽而动。”
一一陈述。东观汉记·光武纪:“﹝ 汉 兵﹞闻 寻邑 兵盛,皆怖,帝歷説其意为陈大命,请为前行。”
《漢語大詞典》:沥陈(瀝陳)
竭诚陈述。 清 林则徐 《辞两淮盐政呈》:“为恭谢天恩,并沥陈服制未满,及患病未痊实情,仰求转奏,恳请另行简放事。” 孙中山 《致黄兴书》:“前由 英士 沥陈近况,迟迟未得还云,甚悵,甚悵!”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二》:“曾于五月十二日具呈大部,将其阴险横暴实情沥陈梗概,请予撤换在案。”
分類:竭诚陈述
《漢語大詞典》:陈议(陳議)
陈述谋议。 陈春生 《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因 谢纘泰 与 香港 《孖刺西报》记者 根寧 ,咸先向 英国 当道有所陈议故也。”
分類:陈述谋议
《國語辭典》:直率  拼音:zhí shuài
性情直爽不虚伪。《红楼梦》第一六回:「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
《漢語大詞典》:举陈(舉陳)
部署战阵。陈,同“ 阵 ”。尉缭子·战威:“所以夺敌者五:……五曰举陈加刑之论。”
列举陈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新充蠢朴之人,皆其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