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坠驴
 
驴失脚
 
陈抟驴背
  
白驴遗迹
  
坠驴客
 
陈抟坠驴
 
先生坠驴

相关人物
陈抟


《宋人轶事汇编》卷五〈陈抟种放魏野杨朴穆修郭忠恕江直木〉~77~
华山隐士陈抟,字图南,唐长兴进士,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诗云:「他年南面去,记得此山名。」本朝张邓公士逊改南面为南岳,题其后云:「苏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抟尝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人,欲入汴州,在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堕骡曰:「天下于是定矣。」
《邵氏闻见录》卷七~69~
华山隐士陈抟,字图南,唐长兴中进士,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诗云:「他年南面去,记得此山名。」本朝张邓公改「南面」为「南岳」,题其后云:「藓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盖唐末时诗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
典故
相关人物
陈抟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六〈周书·世宗本纪·显德三年〉~55~
十一月己丑朔,诏废天下无名祠庙。庚子,日南至,帝不受朝贺,以宣懿皇后迁祔日近也。乙巳,江南进奉使孙晟下狱死,江南进奉使钟谟责授耀州司马。戊申,放华山隐者陈抟归山。帝素闻抟有道术,徵之赴阙,月馀放还旧隐。
典故
希夷睡
 
陈抟高卧
 
希夷卧
 
云台翁
 
酣睡陈抟
 
华顶睡
 
华山酣睡
 
五龙甘睡
 
陈抟醉
 
酣醒陈抟
 
输抟

相关人物
陈抟


《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隐逸列传上·陈抟〉~3420~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馀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馀日不起。
典故
薇垣小星韩王普

相关人物
赵匡胤
 
赵普
 
陈抟


《续湘山野录》
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居潜日,与赵韩王(指赵普)游长安市。时陈抟乘一遇之,下驴大笑,巾簪几坠。左手握太祖,右手挽太宗:「可相从市饮乎?」祖宗曰:「与赵学究三人并游,可,当同之。」陈睥睨韩王甚久,徐曰:「也得,也得,非渠不得预此席。」既入酒舍,韩王足疲,偶坐席左,陈怒曰:「紫微帝垣一小星,辄据上次,不可!」斥之使居席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 【介绍】: 宋人。道士。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号扶摇子。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绝意仕途,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服气。后移居华山云台观。相传每寝处辄百余日不起。后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固辞。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两至京师,为帝所重,赐号“希夷先生”。好读《》,著《无极图》及《先天图》,以为万物一体,唯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存在。其说经周敦颐、邵雍推演,实为理学发端。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正易心法》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89 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后唐明宗长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20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少华石室,摄生修炼。后周世宗时被召赴阙,拜左拾遗,不受,留月余而归。相传宋太祖登极后,陈大笑坠骡,谓“天下自此定矣”。宋太宗时,两次被征入朝,赐号希夷先生,留数月放还。《宋史》有传。陈抟通经史百家言,尤精于《》。据云曾从麻衣道者得《正易心要》42章,演为《先天图》、《无极图》等,对北宋理学家影响甚巨。曾作诗600余首,多佚。《五代史补》、《诗话总龟》、《五朝名臣言行录》、《老学庵笔记》、《诗林广记》等书中存诗10余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诗14首、断句2。另《太华希夷志》尚存入宋后诗多首。
全宋诗
陈抟(?~九八九),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人称白云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明宗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二十馀年。又移居华山云台观,止少华石室。后周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朝京,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卒。有诗六百馀首,已散佚。《宋史》卷四五七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全唐诗补逸
陈抟字图南,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服气避谷。移居华山。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入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卒端拱初。诗四首。(复出一首)
全宋文·卷一○
陈抟(?——九八九),字图南,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太平兴国中朝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抟好读《》,自号扶摇子,学者又称白云先生。端拱二年七月卒。著《易龙图》一卷,传先天之学;《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今所传陈抟著述,多为后人伪托。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冯椅《厚斋易学》附录二。
《国语辞典》:陈抟(陈抟)  拼音:chén tuán
人名。(西元?~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真源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五代时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指元篇》。
《国语辞典》:陈抟的兄弟(陈抟的兄弟)  拼音:chén tuán de xiōng dì
(歇后语)陈扁。扁谐音「平」,意谓睡得很沉,不能动弹。《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及至收拾睡倒,也便做了陈抟的兄弟──陈扁。」
《國語辭典》:白云(白雲)  拼音:bái yún
白色的云。《文选。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南朝梁。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漢語大詞典》:白云谣(白雲謡)
古神话中 西王母 为 周穆王 所作之歌。 明 冯惟讷 《古诗纪》前集三有《白云谣》。参见“ 白云 ”。参阅穆天子传卷三。
《漢語大詞典》:白云篇(白雲篇)
(1). 汉武帝 《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帝王的诗作。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2). 晋 隐士 陶潜 《和郭主簿》中有“遥遥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唐 郎士元 《冯翊西楼》诗:“ 陶令 好文尝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3).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诗中有“白云在天, 龙门 不见”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亲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与诸生留别》诗:“去国已违丹壑志,望乡空赋《白云篇》。”
《漢語大詞典》:白云亭(白雲亭)
(1).亭名。在 江西省 馀干县 之南。 唐 刘长卿 《登馀干古县城》:“孤城上与 白云 齐,万古荒凉 楚 水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饶州府》:“又县( 餘干县 )西南八十步有 白云亭 ,亦 德裕 ( 李德裕 )所建,跨古城之危,瞰 长江 之深,与 干越亭 对峙。”
(2).亭名。在 湖北省 巴东县 之西。 宋 寇準 建。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 白云亭 则天下幽奇絶境……予自 吴 入 楚 ,行五千餘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 白云 者。”
《漢語大詞典》:老祖
(1).对道教祖师的尊称,如 陈抟 老祖、 纯阳 老祖。亦泛称古圣先贤。儒林外史第七回:“ 刘大老爷 因 李梦阳 老爷参 张国舅 的事下狱,请仙问其吉凶,那知乩上就降下 周公 老祖来,批了‘七日来復’四个大字。”
(2).特指 老子 。《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这太上感应篇便是道教老祖 李老子 先生亲手著的救世真言。”
《國語辭典》:急流勇退  拼音:jí liú yǒng tuì
在湍急的水势中,当机立断回舟退出。比喻人处于得意顺遂时,能见机功成身退,以求明哲保身。宋。苏轼 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贤路。」也作「勇退激流」。
《漢語大詞典》:道士坠驴(道士墜驢)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载: 五代 末隐士 陈抟 ,乘骡去 汴州 ,途中听到 赵匡胤 登极作皇帝的消息,大笑坠骡说:“天下从此定矣。”遂入 华山 为道士。后因以“道士坠驴”为乱世结束,天下趋于太平的典故。 清 丘逢甲 《四迭秋怀韵》之八:“道士坠驴天下定, 香孩 夹马 圣人生。”
《漢語大詞典》:骑驴倒堕(騎驢倒墮)
典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华山 隐士 陈摶 ……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 汴州 。中途闻 艺祖 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 华山 为道士。”后以“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 清 钱谦益 《徐大于王闻诏枉诗见贺奉答》之二:“骑驴倒堕君休笑,圣世今真作幸人。”
分類:太平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