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景附
趋附
款附
附枝
疏附
收附
来附
附状
未附
党附
附众
附著
附上
附离
附权
《漢語大詞典》:景附
如影附身。比喻依附密切。汉书·叙传上:“其餘猋飞景附,煜霅其间者,盖不可胜载。”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谋。”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每一先生出,则有党徒景附。”
《國語辭典》:趋附(趨附)  拼音:qū fù
趋承附随。《宋史。卷三四七。李昭󿻽传》:「与今之人友,或趋附而陷于祸,吾宁与十者友,久益有味也。」
《國語辭典》:款附  拼音:kuǎn fù
诚心归附。《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漢語大詞典》:附枝
树木的分枝。汉书·萧望之传:“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权德舆 《寄侍御从舅初免职归东山》诗:“落落幽涧松,百尺无附枝。”
分類:树木分枝
《漢語大詞典》:疏附
使疏远者亲附。 宋 叶适 《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初如别逃 秦 ,疏附耻独贤。”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夫圣王之王也,居为后先疏附,出为奔走御侮,曷有二也。”
分類:疏远亲附
《漢語大詞典》:收附
使归附。《元典章·兵部四·入递》:“本部参详亡 宋 收附以来,诸国悉平。”元史·外夷传三·瑠求:“﹝ 吴志斗 ﹞以为若欲收附,且就 澎湖 发船往諭。”
分類:归附
《國語辭典》:来附(來附)  拼音:lái fù
前来归顺。《孔子家语。卷一○。王言解》:「近者悦服,远者来附,政之治也。」《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靡不奔走贡献,欢忻来附。」
《漢語大詞典》:附状(附狀)
敬称对方的来函。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赞善十一郎行,已附状,伏计寻上达。” 宋 欧阳修 《与尹师鲁书》之三:“两路地壤相接,幸时文字往还,然闕附状。”
分類:敬称来函
《韵府拾遗 遇韵》:未附
周书尉迟迥传迥明赏罚布恩威绥缉新邦经略未附夷夏怀而归之
《漢語大詞典》:党附(黨附)
(1).结党阿附。后汉书·马融传论:“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貲之躯,终以喜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明史·阉党传·焦芳:“当 刘瑾 时,廷臣党附者甚众。” 林纾 《与姚叔节书》:“近者其徒某某,腾譟於京师,极力排媢 姚氏 ,昌其师説,意可以口舌之力,挠衊正宗,且党附於目録之家,矜其淹博,谓古文之根柢在是也。”
(2).指党徒。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其妻 董氏 諫止之曰:‘ 俊臣 ,国贼也,势不久,一朝事败,党附先遭。’”
《漢語大詞典》:附众(附衆)
使众人归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穰苴 虽 田 氏庶孼,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智以折敌,仁以附众。”
分類:众人归附
《国语辞典》:附著  拼音:fù zhuó
依附、黏著。《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迫胁诸小种,附著者稍众,莫须之属不轻得离也。」《老残游记》第一二回:「一面走著,觉得脸上有样物件附著似的。」
《漢語大詞典》:附上
(1).对君上随声附和。 汉 荀悦 申鉴·政体:“以苛为密,以利为公,以割下为能,以附上为忠,此叛国之风也。”
(2).书信用语。附带奉上。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附上稿一篇,可用与否,仍希裁夺。”
《漢語大詞典》:附离(附離)
(1).附着,依附。庄子·骈拇:“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 成玄英 疏:“离,依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胜流者有所激发以厉其节,平进者无所附离而行其志。” 清 沈珩 《〈原诗〉叙》:“诗自 唐 以后迄於 有明 ……偏畸间出,餘子或附离以起,亦不数数称也。”
(2). 突厥 族对卫士的称呼。北史·突厥传:“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夏言亦狼也。”新唐书·突厥传上:“卫士曰附离。”
《漢語大詞典》:附权(附權)
依附权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言官例转反诘:“ 赵 初议假王时,意在存 楚 ,偶与 四明 暗合,初非有心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