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14,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阿字内外声
阿字七义
阿字布心
阿字本不生
阿字门功德七句
阿力多柯
阿乞史罗
阿乞叉野句势
阿乞朝啰
阿叉摩罗
阿尸罗婆那
阿比目祛
阿比目祛印明
阿比罗提
阿支罗迦叶
阿字内外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字之一字,有喉内声与喉外声之二音也。大日经疏十七曰:「阿有内外,若虽无外声,然不能离阿字内声。内声者即谓喉中阿声也。」云云,外声者谓其喉中阿字之显现也。
阿字七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菩提心,二法门之义,三无二之义,四法界之义,五法性之义,六自在之义,七法身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字布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真言心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是名心作心,又云心布心,略称心心。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简称心心。
阿字本不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为阿字之实义,何谓阿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为元初根本者,必为不生之法。生法必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阿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于知此为不生之义,故托于阿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谓之阿字观。大日经二曰:「阿真言教法,谓阿字门,谓一切诸法本不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阿字门功德七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转字轮品曰:「真言门修菩萨行,菩萨若欲见佛者:一若欲供养,二欲證发菩提心,三欲与诸菩萨同会,四欲利益众生,五欲求悉地,六欲求一切智智者,七于此一切佛心(阿字),当勤修习。」今此七句合为五点功德。初一句为发心,第二句为修行,第三句为證菩提,第四、第五二句为于涅槃中,第四句为内證,第五句为外用,第六第七两句为方便,此中第六句为身之方便,第七句为心之方便。慧光云故和上谓第五、六、七三句并是中方方便。见演奥钞四十二。
阿力多柯
【佛学大辞典】
(衣服)Haritaka,衣名。阿毗昙经下曰:「阿力多柯衣者,织吉贝庸磨之多毛也。」
阿乞史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恶察那)
阿乞叉野句势
【佛学大辞典】
(杂语)Aks!ayakos/a,又曰恶乞叉也句势,译言无尽藏。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阿乞叉野句势:阿者无也,乞叉野者尽也,句势者藏也,无尽藏也。」仁王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恶乞叉也句势:恶,梵本云此是;阿字,此翻为无;乞叉也,此翻云尽;句势此云藏,即无尽藏也。」
阿乞朝啰
【佛学大辞典】
(植物)Aks!ot!a,又作播啰史。胡桃也。
阿叉摩罗
【佛学大辞典】
(印相)Aks!amama%la%,印相名。别名跢赊波啰蜜多印Das/apa%ramita%,译言十度彼岸印,数珠印。见陀罗尼集经三。
阿尸罗婆那
【佛学大辞典】
(杂名)Abhijit,星宿名。译曰女宿。见大威德陀罗尼经六。
阿比目祛
【佛学大辞典】
(术语)Abhimukha,又作阿毗目祛。菩萨位之名。是十住中之第六住。出三藏记九曰:「阿比目祛,晋曰六住,或作阿比牟祛。」
阿比目祛印明
【佛学大辞典】
(印明)或作阿毗目祛印明,译言相向,守力金刚之印也。
阿比罗提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又作阿维罗提。阿閦如来之净土名。
阿支罗迦叶
【佛学大辞典】
(人名)Acela,王舍城之居士名。佛入城乞食,于途上问苦事,遂得悟。见阿支罗迦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