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14,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别译杂阿含经
屈吒阿滥摩
屈屈吒阿滥摩
屈陀迦阿含
长阿含经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依止阿阇梨
九十四种阿僧祇依报庄严
法胜阿毗昙心论

阿字为月轮种子
阿字一百义
阿字观
阿字具四用
阿字数息观
别译杂阿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十卷,失译。自五十卷之杂阿含经撮要别行者。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六卷,失译。杂阿含经中之撮要别译。
屈吒阿滥摩
【佛学大辞典】
(寺名)寺名。译曰鸡园。(参见:屈屈吒阿滥摩)
屈屈吒阿滥摩
【佛学大辞典】
(寺名)Kukkut!aa%ra%ma,僧寺名。译言鸡园。阿输迦王所建。释迦方志下曰:「屈屈吒阿滥摩寺(言鸡园也)。」西域记八曰:「故城东南有屈屈吒阿滥摩(唐言鸡园)僧伽蓝,无忧王所建焉。无忧王,初信佛法也,式遵崇建,修殖善种。召集千僧凡圣两众,四事供养,什物周给。颓毁已久,基址尚在。」
屈陀迦阿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巴Khuddaka%gama,五阿含之一。为四阿含外之一切杂经。善见律毗婆沙一曰:「除四阿鋡馀一切佛法,悉名屈陀迦经」是也。其中有十馀小部。善见律毗婆沙以为法句Dhammapada,喻Apada%na,妪陀那Uda%na,伊谛佛多伽Itivuttaka,尼波多Sutta-nipa%ta,毗摩那Vima%navatthu,卑多Peta-vatthu,涕罗伽陀Thera-ga%tha%,涕利伽陀Theri-ga%tha%,本生Ja%taka,尼涕婆Niddesa,波致参毗陀Pat!isambhida%,佛种姓经Buddhavamsa。若用藏Cariya-pit!aka之十四。现存巴利佛典之屈陀迦部。加之以Khuddaka-pa%tha而为十五小部。
长阿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阿含经之一。二十二卷,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参见:阿含经)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龙树菩萨作。唐不空译。常略曰菩提心论。乃真言宗十卷书之一。
依止阿阇梨
【佛学大辞典】
(职位)比丘新度后,以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为法。此师曰依止阿阇梨。五种阿阇梨之一。见四分律三十四。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阿阇梨之一。
九十四种阿僧祇依报庄严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之菩萨,说愿回向其法施所修之善根,以九十四种阿僧祇之庄严具,庄严十方佛刹云。」
法胜阿毗昙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优婆扇多造,高齐那莲提黎耶舍译。是释法胜尊者之阿毗心论十品,归功于本,故谓之法胜阿毗昙心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a悉昙十二母韵最初之韵。五十字门之一。又作遏,哀,曷,安,庵,頞,恶。此音为本生一切之梵语,此字为元,生一切之梵字也。大日经疏七曰:「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声。若离阿声,则无一切言说,故为众声之母。」同十二曰:「阿字为一切字之种子。」理趣释曰:「阿字菩提心义,为一切字之先。」译曰无、非、不。日本弘法金刚顶经开题曰:「阿名无、不、非。」【又】,阿弥陀佛之略,如顿阿、他阿等。(参见:阿弥)
【佛学大辞典】
(术语)a%长声。安,阿,阿阿,安,庵,頞,悉昙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阿之转生。于阿字附修行之点者。金刚顶经字母品曰:「阿(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文殊问经曰:「称阿字时,是远离我声,」大庄严经曰:「唱长阿字时,出自利利他声。」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同十曰:「长声第二字,是金刚三昧。」一切法寂静者由阿练若A^ran!ya释之,远离我者由Atman(我)释之。又由A^ka%s!a,A^rya释为空,圣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阿字为月轮种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三密观观阿字为月轮,是阿字本不生之法有理智,智之本不生为现觉诸法本体不生之智,以此义故,智月之种子用阿字也。见护身法钞。
阿字一百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一切法无来。二、一切法无去。三、一切无行云云。举无住,无本性,根本以下一百。
阿字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之观法。观念阿字之方法也。辨惑指南一谓真言行者之要道,无过于阿字观。阿字观有三别:一声,二字,三实相。声观者其坐法与印相如常。口每出息唱阿字于其声付意息息不懈,修时妄相自息,其心寂灭真智自生,明达一心之本源。字观者,先于我身之心中,观径一肘量之圆明月轮,于其中观八叶白色之开莲花,于其台上观金色之字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宗的观法,亦即观念阿字的方法。
阿字具四用
【佛学大辞典】
(杂语)阿字有四种功用。大疏七谓:「如来真言于一一言皆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一一名中亦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一一成立相中亦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且举三昧耶真言:最初阿字以本不生义故,即有『息灾用』,以本不生故,一切功德具足无缺,即有『增益用』,以本不生故,无量过失殄灭无馀,即有『降伏用』,更无一法出此本不生者,即有『摄召用』,如是本不生中无所有功,即能成办一切诸事如阿字者,馀一一字亦如是。」
阿字数息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阿字于出入之息之观法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阿字门,作出入息三时思惟,行者尔时能持寿命。」大疏十一及演奥钞三十九说观入息为不生出息为不灭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于出入息中观阿字的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