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84,分1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阿难
阿那
阿那
阿那
阿连
阿侬
阿弥
东阿
阿爷
阿谀
阿罗
阿育
阿娘
阿奴
阿环
《國語辭典》:阿难(阿難)  拼音:ā nán
人名。阿难陀的略称,意译庆喜。传说是斛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侍从释迦牟尼二十五年,为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多闻第一」。
《國語辭典》:阿难陀(阿難陀)  拼音:ā nán tuó
人名。(?~西元前463)为梵语Ananda的音译。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当佛的侍者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为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漢語大詞典》:阿那
鲜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见周书·杨宽传
《漢語大詞典》:阿那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 唐 李白 《相逢行》:“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宋 杨万里 《过南荡》诗:“垂杨一径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注:“阿那,阿读入声如‘屋’,发语词,无义。阿那,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九:“﹝阿那﹞ 李白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阿那,犹言若个也。”
鲜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见周书·杨宽传
《漢語大詞典》:阿那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 婀 ”。文选·张衡〈南都赋〉:“阿那蓊茸,风靡云披。” 李善 注:“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郍 ”。 明 徐渭 《题〈折花美人图〉》诗:“高髻阿那长袖垂,玉釵彷彿挂罗衣。”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身娇阿那,非关 石尉 之珠;颊薄分明,略比 萧宫 之醉。”
(2).舒徐貌。阿,通“ 婀 ”。文选·王褒〈洞箫赋〉:“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也。” 李善 注:“阿那腲腇,舒迟貌。”
(3).茂盛貌。阿,通“ 婀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鯈於南北,兰芝阿那於东西。” 张载 注:“黝鯈、阿那,皆茂盛之貌。” 三国 魏 曹植 《社颂》:“灵稼阿那,一禾千茎。”
(4). 唐 代乐曲名。 明 杨慎 《艺林伐山·阿那纥那曲名》:“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从事》诗曰:‘恋别山登忆水登,山光水焰百千层。 谢公 留赏 山公 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刘禹锡 《夔州竹枝词》云:‘ 楚 水 巴山 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紇那》披緑萝。’《阿那》《紇那》,皆当时曲名。 李郢 诗言变梵唄为艷歌, 刘禹锡 诗言翻南调为北曲也。‘阿那’皆叶上声,‘紇那’皆叶平声,此又随方音而转也。”
《國語辭典》:阿连(阿連)  拼音:ā lián
南朝宋谢灵运对其从弟谢惠连的爱称。惠连工诗,灵运甚爱之,常呼之为「阿连」。见《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后人因借以称别人的弟弟。
《漢語大詞典》:阿侬(阿儂)
(1).古代 吴 人的自称。我,我们。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刘雋》:“间一日,又见向小儿持来门侧,举之,笑语 雋 曰:‘阿儂已復得壶矣。’言终而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 吴 人之鬼,住居 建康 ,小作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语则阿傍。” 元 顾佐 《西湖竹枝词》:“阿儂心似湖水清,愿郎心似湖月明。”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别母正三载,母去永不归。阿侬姐与弟,愿随阿母来。”
(2).称对方。南齐书·东昏侯纪:“何世天子无要人,但阿儂货主恶耳。”
《漢語大詞典》:阿弥(阿彌)
见“ 阿弥陀佛 ”。
《國語辭典》:阿弥陀佛(阿彌陀佛)  拼音:ē mí tuó fó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著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也称为「无量寿佛」。
《漢語大詞典》:东阿(東阿)
(1).指 三国 魏 曹植 。 植 曾封为 东阿王 ,故称。《文选·左思〈魏都赋〉》:“勇若 任城 ,才若 东阿 ,抗旍则威噞秋霜,摛翰则华纵春葩。” 刘逵 注:“ 彰 后为 任城王 , 植 为 东阿王 。”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夜合花》:“ 东阿 才费, 文园 渴剧,端为卿卿。”
(2).东隅。宋书·后废帝纪:“晚至 新安寺 就 曇度道人 饮酒。醉,夕扶还於 仁寿殿 东阿毡幄中卧。”
(3).指阿胶。中药阿胶以产于 东阿县 (今属 山东省 )者为贵,因以代称。 宋 苏轼 《小圃五咏·地黄》:“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王文诰 注:“《本草》: 陶隐居 云:阿胶出 东阿 ,其用皮有老少,则胶有清浊。”
《國語辭典》:阿爷(阿爺)  拼音:ā yé
称谓。称父亲。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國語辭典》:阿谀(阿諛)  拼音:ē yú
阿附谄谀。《隋书。卷六一。郭衍传》:「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
《漢語大詞典》:阿罗(阿羅)
见“ 阿罗汉 ”。
《國語辭典》:阿罗汉(阿羅漢)  拼音:ā luó hàn
佛教的果位。为梵语arahan的音译。意为杀贼、应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罗汉是究竟的解境界,与佛果无别,但大乘佛教兴起后,将阿罗汉贬低,视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还有菩萨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传》卷五:「说法已竟,便得阿罗汉。」也称为「罗汉」。
《漢語大詞典》:阿育
象声词。呼痛声。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若今时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今人呼曰‘燠休休’,或呼‘如由’,或转呼曰‘阿育’,皆一语也。”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阿娘  拼音:ā niáng
1.称谓。称母亲。《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阿爹阿娘,教我传语:些儿酒米,担来与你。」也称为「亚娘」。
2.大娘。对年长妇女的敬称。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这个阿娘我有些面熟也。」
《國語辭典》:阿奴  拼音:ā nú
长辈对幼辈的爱称。《北史。卷七八。麦铁杖传》:「将度辽,呼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周侯独留,与饮酒这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阿奴好自爱。』」
《國語辭典》:阿环(阿環)  拼音:ā huán
1.女仙名。指上元夫人。汉。班固《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曰:『阿环不苟惜,向不持来耳。』」
2.唐杨贵妃名玉环,故称为「阿环」。唐。李商隐 曼倩辞:「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