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衡阿
南北朝 任昉 别萧咨议 揆景巫衡阿,临风长楸浦。
《國語辭典》:偏阿 拼音:piān ē
偏袒徇私。《后汉书。卷二四。马严传》:「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异,异则中以刑法,不即垂头塞耳,采求财赂。」也作「偏私」。
《骈字类编》:石阿
史记赵世家成侯十一年秦攻魏赵救之石阿
《漢語大詞典》:阿纵(阿縱)
庇护纵容。《汉书·夏侯胜传》:“於是丞相 义 、御史大夫 广明 劾奏 胜 非议詔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 黄霸 阿纵 胜 ,不举劾,俱下狱。”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孔公 ﹞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詔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史·宦官传二·张鲸》:“给事中 张应登 再疏论之,御史 马象乾 并劾大学士 申时行 阿纵。”
《國語辭典》:阿阇梨(阿闍梨) 拼音:ā shé lí
佛教用语。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纠正弟子行为,并为其模范的人。为梵语ācā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师。《四分律》卷三四:「阿阇梨于弟子,当如儿想;弟子于阿阇梨如父想。」也译作「阿遮利那」。简称为「阇黎」。
《漢語大詞典》:阿阇黎(阿闍黎)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漢語大詞典》:阿剌吉
见“ 阿剌吉酒 ”。
《漢語大詞典》:阿剌吉酒
烧酒的别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烧酒》﹝释名﹞:“火酒,阿剌吉酒。” 清 郝懿行 《证俗文·酒》:“火酒,秫酒也……火酒自 元 时始创其法,一名阿剌吉酒,见《饮膳正要》, 李时珍 《本草》详之。”《雍熙乐府·一枝花·咏烧酒》:“甜甘甘甜如蜜脾,萃浸浸萃似薑汁,若齎,到席,黄封御醖都迴避, 韃靼 家呼为阿剌吉,声播华夷。”《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浑脱囊盛阿剌酒,达拏珠络只孙裳。”
《漢語大詞典》:阿梨
《漢語大詞典》:阿阇黎(阿闍黎)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