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别为不动阿罗汉与不退阿罗汉之称。
(名数)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别为不动阿罗汉与不退阿罗汉之称。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舍戒,二不净,三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馀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名数)一舍戒,二不净,三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馀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十六大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十六罗汉也。(参见:罗汉)
【三藏法数】
(出法住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三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三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遇世间设大施无遮会时,即同诸眷属,蔽隐圣仪,同于凡流,密受供养,令施者得胜果报,饶益有情,是为十六大阿罗汉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六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也。)
〔一、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梵语宾度罗,华言不动,字也;梵语跋啰惰阇,华言捷疾,姓也。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耶尼洲。(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
〔二、迦诺迦伐蹉尊者〕,梵语迦诺迦伐蹉(无翻),此尊者与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三、迦诺迦跋釐惰阇尊者〕,梵语迦诺迦跋釐惰阇(无翻),此尊者与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四、苏频陀尊者〕,梵语苏频陀(无翻),此尊者与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五、诺讵罗尊者〕,梵语诺讵罗,华言鼠狼山,此尊者与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梵语赡部,亦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六、跋陀罗尊者〕,梵语跋陀罗,华言好贤,此尊者与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七、迦哩迦尊者〕,梵语迦哩迦(无翻),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梵语伐阇罗弗多罗(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剌拿洲。
〔九、戍博迦尊者〕,梵语戍博迦(无翻),此尊者与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十、半托迦尊者〕,梵语半托迦(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
〔十一、啰怙罗尊者〕,梵语啰怙罗,华言执日,此尊者与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飏瞿洲。
〔十二、那伽犀那尊者〕,梵语那伽犀那(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十三、因揭陀尊者〕,梵语因揭陀(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十四、伐那婆斯尊者〕,梵语伐那婆斯(无翻),此尊者与一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十五、阿氏多尊者〕,梵语阿氏多(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梵语注荼半托迦(无翻),此尊者与一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名数)即十六罗汉也。(参见:罗汉)
【三藏法数】
(出法住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三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三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遇世间设大施无遮会时,即同诸眷属,蔽隐圣仪,同于凡流,密受供养,令施者得胜果报,饶益有情,是为十六大阿罗汉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六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也。)
〔一、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梵语宾度罗,华言不动,字也;梵语跋啰惰阇,华言捷疾,姓也。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耶尼洲。(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
〔二、迦诺迦伐蹉尊者〕,梵语迦诺迦伐蹉(无翻),此尊者与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三、迦诺迦跋釐惰阇尊者〕,梵语迦诺迦跋釐惰阇(无翻),此尊者与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四、苏频陀尊者〕,梵语苏频陀(无翻),此尊者与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五、诺讵罗尊者〕,梵语诺讵罗,华言鼠狼山,此尊者与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梵语赡部,亦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六、跋陀罗尊者〕,梵语跋陀罗,华言好贤,此尊者与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七、迦哩迦尊者〕,梵语迦哩迦(无翻),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梵语伐阇罗弗多罗(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剌拿洲。
〔九、戍博迦尊者〕,梵语戍博迦(无翻),此尊者与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十、半托迦尊者〕,梵语半托迦(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
〔十一、啰怙罗尊者〕,梵语啰怙罗,华言执日,此尊者与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飏瞿洲。
〔十二、那伽犀那尊者〕,梵语那伽犀那(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十三、因揭陀尊者〕,梵语因揭陀(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十四、伐那婆斯尊者〕,梵语伐那婆斯(无翻),此尊者与一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十五、阿氏多尊者〕,梵语阿氏多(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梵语注荼半托迦(无翻),此尊者与一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大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罗汉中年长德高者。称为大阿罗汉。阿弥陀经曰:「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慈恩疏曰:「大者名称位高,善见律云:僧中功德极大者为大阿罗汉。」
(术语)阿罗汉中年长德高者。称为大阿罗汉。阿弥陀经曰:「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慈恩疏曰:「大者名称位高,善见律云:僧中功德极大者为大阿罗汉。」
不动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阿罗汉中根性最利,而不为烦恼所动乱者。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阿罗汉中根性最利,而不为烦恼所动乱者。
六种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罗汉)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又云无学。谓三界生死已尽,故名无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退法阿罗汉〕,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皆名违缘也。第四果,即阿罗汉。初果,即须陀洹也。)
〔二、思法阿罗汉〕,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三、护法阿罗汉〕,谓于所證之法,心生爱乐,善加守护,故名护法。
〔四、住法阿罗汉〕,谓住于所證之法,不退不进,故名住法。
〔五、进法阿罗汉〕,谓能加功进行,至不动法,故名进法。
〔六、不动法阿罗汉〕,谓不被烦恼之所动乱,故名不动法。
(名数)(参见:罗汉)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又云无学。谓三界生死已尽,故名无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退法阿罗汉〕,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皆名违缘也。第四果,即阿罗汉。初果,即须陀洹也。)
〔二、思法阿罗汉〕,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三、护法阿罗汉〕,谓于所證之法,心生爱乐,善加守护,故名护法。
〔四、住法阿罗汉〕,谓住于所證之法,不退不进,故名住法。
〔五、进法阿罗汉〕,谓能加功进行,至不动法,故名进法。
〔六、不动法阿罗汉〕,谓不被烦恼之所动乱,故名不动法。
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Arha%n^,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智度论三曰:「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又译曰应真,真人。法华文句一上曰:「阿颰经云应真,瑞应云真人。」四果之一。(参见:阿卢汉)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术语)Arha%n^,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智度论三曰:「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又译曰应真,真人。法华文句一上曰:「阿颰经云应真,瑞应云真人。」四果之一。(参见:阿卢汉)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阿罗汉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悟位谓之果。以是为对于修行之因之结果也。阿罗汉为小乘之极果。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即第四果也。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證涅槃,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四智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术语)悟位谓之果。以是为对于修行之因之结果也。阿罗汉为小乘之极果。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即第四果也。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證涅槃,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四智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阿罗汉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向之一。不还之圣者,进断馀残之烦恼而向于阿罗汉果者。见俱舍论二十四。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术语)四向之一。不还之圣者,进断馀残之烦恼而向于阿罗汉果者。见俱舍论二十四。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阿罗汉具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经名)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思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人名)二十七贤圣之一。六种阿罗汉之一。恐證果退转而自杀欲入无馀涅槃之罗汉也。
【三藏法数】
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人名)二十七贤圣之一。六种阿罗汉之一。恐證果退转而自杀欲入无馀涅槃之罗汉也。
【三藏法数】
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退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最钝根之罗汉,一旦證罗汉果后时逢恶缘退没自果者。
【三藏法数】
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皆名违缘也。第四果,即阿罗汉。初果,即须陀洹也。)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最钝根之罗汉,一旦證罗汉果后时逢恶缘退没自果者。
【三藏法数】
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皆名违缘也。第四果,即阿罗汉。初果,即须陀洹也。)
进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积功行,精进而将至不动阿罗汉之阿罗汉也。
【三藏法数】
谓能加功进行,至不动法,故名进法。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积功行,精进而将至不动阿罗汉之阿罗汉也。
【三藏法数】
谓能加功进行,至不动法,故名进法。
漏尽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尽一切烦恼而住于阿罗汉之位者。法华经序品曰:「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同方便品曰:「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术语)断尽一切烦恼而住于阿罗汉之位者。法华经序品曰:「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同方便品曰:「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护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于自己所證之法,心生爱乐,而常护持者。不然,则有退失所得阿罗汉果之恐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阿罗汉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所證之法,心生爱乐,善加守护,故名护法。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于自己所證之法,心生爱乐,而常护持者。不然,则有退失所得阿罗汉果之恐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阿罗汉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所證之法,心生爱乐,善加守护,故名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