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阿罗汉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悟位谓之果。以是为对于修行之因之结果也。阿罗汉为小乘之极果。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即第四果也。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證涅槃,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四智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阿罗汉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向之一。不还之圣者,进断馀残之烦恼而向于阿罗汉果者。见俱舍论二十四。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阿罗汉具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思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人名)二十七贤圣之一。六种阿罗汉之一。恐證果退转而自杀欲入无馀涅槃之罗汉也。
【三藏法数】
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退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最钝根之罗汉,一旦證罗汉果后时逢恶缘退没自果者。
【三藏法数】
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皆名违缘也。第四果,即阿罗汉。初果,即须陀洹也。)
进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积功行,精进而将至不动阿罗汉之阿罗汉也。
【三藏法数】
谓能加功进行,至不动法,故名进法。
漏尽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尽一切烦恼而住于阿罗汉之位者。法华经序品曰:「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同方便品曰:「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
【佛学常见辞汇】
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护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于自己所證之法,心生爱乐,而常护持者。不然,则有退失所得阿罗汉果之恐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阿罗汉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所證之法,心生爱乐,善加守护,故名护法。
三义──阿罗汉三义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谓三界生死已尽,是为无生;无法可学,是为无学。或言不翻者,名含三义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杀贼〕,贼即见、思惑也。以其劫人功德之财,夺人智慧之命,故名为贼。阿罗汉能断三界见、思之惑,故名杀贼。
〔二、不生〕,不生,即无生也。谓阿罗汉既断见、思惑尽,更不受三界生,故名不生。
〔三、应供〕,谓阿罗汉智断功德既已具足,应受人天供养,故名应供。(智,谓得漏尽智;断,谓断三界见、思惑尽也。)
阿罗汉所应供养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而能利益有情,为世福田,以是因缘,一切天人所应供养。
佛地,是阿罗汉果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得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罗汉果。
杀阿罗汉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住法阿罗汉
【三藏法数】
谓住于所證之法,不退不进,故名住法。
不动法阿罗汉
【三藏法数】
谓不被烦恼之所动乱,故名不动法。
弑阿罗汉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也。又名应供,谓应受人天供养也。即当恭敬供养,以种其福,岂宜悖戾,妄加杀害,若以恶心瞋心而杀之者,堕无间狱,求出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