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3,分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阳侯波(又作:阳侯之波 ...)
辟阳侯
阳侯之变
阳侯之患
平阳
侯波
十八侯
项伯( 缠 字 伯 射阳侯 刘 )
曹参( 平阳侯 懿 )
樊哙( 临武侯、舞阳侯 武 )
刘仲(名 嘉 代王、合阳侯 顷 字 仲 )
典故
与阳侯争阳侯波(又作:阳侯之波 ...)
词典
阳侯辟阳侯
阳侯之变
阳侯之患
分类词汇
东阳平阳
侯波
十八侯
其它辞典
吕青( 新阳侯 )项伯( 缠 字 伯 射阳侯 刘 )
曹参( 平阳侯 懿 )
樊哙( 临武侯、舞阳侯 武 )
刘仲(名 嘉 代王、合阳侯 顷 字 仲 )
典故
相关人物
与蛟龙争
澹台璧
与阳侯争
澹台毁璧
拔剑斩蛟
让双璧
水神夺
斩蛟破璧
相关人物
澹台灭明
《水经注》卷五《河水》
河水又东北,通谓之延津。石勒之袭刘曜,途出于此,以河冰泮为神灵之助,号是处为灵昌津。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侯波起,两蛟挟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波休,乃投璧于河,三投而辄跃出,乃毁璧而去,示无吝意。
河水又东北,通谓之延津。石勒之袭刘曜,途出于此,以河冰泮为神灵之助,号是处为灵昌津。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侯波起,两蛟挟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波休,乃投璧于河,三投而辄跃出,乃毁璧而去,示无吝意。
简释
澹台璧:喻气概豪迈。南朝梁何逊《和刘咨议守风》:“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例句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 李瀚 蒙求
《昭明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
「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东汉·王逸注:「阳侯,大波之神。」
「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东汉·王逸注:「阳侯,大波之神。」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上》
「扬雄《反离骚》:『凌阳侯之素波兮。』」东汉·应劭注:「阳侯,古之诸侯也,有罪自投江,其神为大波。」
「扬雄《反离骚》:『凌阳侯之素波兮。』」东汉·应劭注:「阳侯,古之诸侯也,有罪自投江,其神为大波。」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哀郢〉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淩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汉·王逸注:「淩,乘也。阳侯,大波之神。」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淩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汉·王逸注:「淩,乘也。阳侯,大波之神。」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汉·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溺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汉·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溺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例句
谁能问帝子,何事宠阳侯。 元稹 鹿角镇
徒知怀赵景,终是倦阳侯。 孔德绍 王泽岭遭洪水
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 李白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罗隐 钱塘江潮
四运移阴律,三翼泛阳侯。 骆宾王 晚泊江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2 【介绍】: 秦末人。各地反秦军起,先从项羽。后为义帝令尹。汉王五年归刘邦,任左令尹。六年封新阳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2 【介绍】: 秦末下相人,名缠,字伯。项羽叔父。曾犯罪,得张良救。从项羽起兵击秦,为楚左令尹。刘邦入咸阳后,项羽驻鸿门,与范增定计击刘邦。伯夜驰告张良,并在项羽前为刘邦解脱。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欲杀刘邦;伯亦舞剑,以身翼蔽刘邦。邦得免。高祖七年封射阳侯,赐姓刘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0 【介绍】: 西汉泗水沛人。秦时,为沛狱掾,萧何为主吏。秦末,与萧何同随刘邦起事,屡立战功。高祖六年,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并从刘邦击破陈豨、英布。任齐相时,用盖公所言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初与萧何友善,及为将相,有隙。何将死,推荐继相。为惠帝丞相三年,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卒谥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89 【介绍】: 西汉沛人。吕媭之夫。少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兵攻秦,屡立战功。入咸阳,在鸿门宴上斥项羽,卫护刘邦得脱身。迁郎中,封临武侯,历骑将、将军。高帝立,从击臧荼、陈豨和韩王信,迁左丞相、相国,封舞阳侯。卒谥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嘉,又作喜。西汉高祖兄。刘邦起事,仲侍父守丰。高祖六年封代王。八年匈奴攻代,仲弃国逃归洛阳。废为合阳侯。谥顷。简介
刘喜(?—前193年),字仲,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宗室,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太上皇刘煓第二子。汉六年(前201年)受封代王。汉七年(前200年)匈奴攻打代国,刘喜逃到洛阳,降封合阳侯。惠帝二年(前193年),刘喜逝世,谥号为顷。
《漢語大詞典》:东阳(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费县 境。《左传·哀公八年》:“ 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 。” 杜预 注:“ 东阳 , 齐 竟上邑。”
(3).古邑名。 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 韦昭 注:“ 东阳 , 楚 北邑。”
(4).古地区名。 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 、 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吴 略 东阳 。” 杜预 注:“ 东阳 , 晋 之 山 东邑, 魏郡 广平 以北。”
(5).古地区名。 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 、 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 东阳 、 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 东阳 属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 。《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东阳侯 、 冯敬 之属尽害之。” 颜师古 注:“ 东阳侯 , 张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 ,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沈约 。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 宋 曹组 《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 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 ,病添 中散 。”参见“ 东阳销瘦 ”。
(8).复姓。 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
(2).古邑名。 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 。” 杜预 注:“ 东阳 , 齐 竟上邑。”
(3).古邑名。 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 韦昭 注:“ 东阳 , 楚 北邑。”
(4).古地区名。 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 、 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吴 略 东阳 。” 杜预 注:“ 东阳 , 晋 之 山 东邑, 魏郡 广平 以北。”
(5).古地区名。 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 、 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 东阳 、 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 东阳 属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 。《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东阳侯 、 冯敬 之属尽害之。” 颜师古 注:“ 东阳侯 , 张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 ,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沈约 。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 宋 曹组 《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 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 ,病添 中散 。”参见“ 东阳销瘦 ”。
(8).复姓。 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