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
词典
2
分类词汇
9
分类词汇
手挝
彭排
折刀
铔鍜
小铠
合气道
梢棒
啮镞法
哨棒
《漢語大詞典》:
手挝(手撾)
宋 时一种可用以击人、防身的手杖。 宋
司马光
《
涑水记闻
》
卷一:“ 太祖 将亲征,军校有献手挝者。上曰:‘此何以异于常挝而献之?’军校密曰:‘陛下试引挝首视之。’挝首即剑柄也,有刃鞱于中,平居可以为杖,缓急以备不虞。”
分類:
防身
手杖
《國語辭典》:
彭排
拼音:
péng pái
防御敌人攻击所使用的盾牌。汉。刘熙《释名。释兵》:「彭排,彭,旁也,在旁排敌御攻也。」《南史。卷一六。朱龄石传》:「帝先命超石戒严二千人,白毦既举,超石赴之,并赍大弩百张,一车益二十人,设彭排于辕上。」也作「旁排」、「旁牌」。
分類:
盾牌
防身
战具
《漢語大詞典》:
折刀
又叫“折刀儿”。能折叠嵌入刀柄内的袖珍刀具
藏族人用以防身或砍切物品的各种腰刀,多随身携带。又叫“藏刀”
分類:
藏族
族人
防身
折叠
物品
嵌入
刀柄
腰刀
随身
刀具
携带
《漢語大詞典》:
铔鍜(錏鍜)
颈甲。一种防身用具。 唐
韩翃
《送刘将军》
:“明光细甲照錏鍜,昨日承恩拜虎牙。”
分類:
防身
用具
《漢語大詞典》:
小铠(小鎧)
防身内甲。
《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
“ 卓 闻之,以为 毖 琼 等通情卖己,皆斩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
后汉书
》
:“ 董卓 作乱,百僚震慄。 孚 著小鎧,於朝服里挟佩刀见 卓 ,欲伺便刺杀之。”
分類:
防身
身内
《国语辞典》:
合气道(合气道)
拼音:
hé qì dào
一种与柔道相似的防身术。是日本人植芝盛平于西元一九二七年所创。在相距一个手臂长的范围,借对方的力量,将其摔倒。它特别注重镇静的精神与躯体的自我控制。
分类:
柔道
相似
防身
日本人
年所
公元
其日
《国语辞典》:
梢棒
拼音:
shāo bàng
巡逻、防身的棍棒。《水浒传》第二三回:「这武松提了梢棒,大著步,自过景阳冈来。」也作「哨棒」、「稍棒」。
分类:
巡逻
防身
棍棒
《漢語大詞典》:
啮镞法(嚙鏃法)
古代传说善射者以口接箭防身的技艺。
《
太平御览
》
卷三五○引
《
列子
》
:“ 飞卫 学射於 甘蝇 ,诸法并善,唯嚙法不教。 卫 密将矢以射 蝇 , 蝇 囓得鏃矢射 卫 , 卫 遶树而走,矢亦遶树而射。”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 羿 的咽喉飞过来……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
分類:
防身
技艺
《國語辭典》:
哨棒
拼音:
shào bàng
行路时做为防身用的短棍棒。《水浒传》第七三回:「拿得一伙牛子,有七八个车箱,又有几束哨棒。」也作「梢棒」、「稍棒」。
分類:
行路
防身
长木
木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