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要塞  拼音:yào sài
险要的关隘。《礼记。月令》:「备边竟,完要塞。」汉。郑玄。注:「要塞,边城要害处也。」《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也作「要隘」。
《漢語大詞典》:城险(城險)
指城池险要处的防御设施。尉缭子·攻权:“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渠答未张,则虽有城无守矣。”
《國語辭典》:反攻  拼音:fǎn gōng
1.战争或竞赛时,处于劣势或呈现败象的一方,重新整顿,再度出击。
2.回头反击。《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
《國語辭典》:国防(國防)  拼音:guó fáng
国家为防禦外患,并保卫国土完整、国民安全,所设置的一切军事设施。《后汉书。卷七○。孔融传》:「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
《漢語大詞典》:堡栅
用土石、木栅或其他障碍物构筑的防御设施。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绕逆贼州县堡栅等,各置兵马。”元史·朱国宝传:“ 宋 据上流,方舟数百,结为堡栅。”
《漢語大詞典》:锁连(鎖連)
亦作“鎻连”。 锁链。可作防御的战具。六韬·军用:“天罗虎落鎻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
《國語辭典》:鹿砦  拼音:lù zhài
旧时作战时的防禦设施。参见「鹿角」条。
《國語辭典》:鹿角  拼音:lù jiǎo
1.雄鹿的角。可以制药。
2.旧时作战时的防禦设施。把带有枝桠的树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营寨门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挡敌人前进。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四下里摆放鹿角蒺藜,铃索齐整。」也称为「鹿砦」、「鹿寨」。
《國語辭典》:禦敌(禦敵)  拼音:yù dí
防禦敌人。《晋书。卷六。明帝纪。赞曰》:「晋阳禦敌,河西全壤。」《三国演义》第一○回:「当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二军将至,一同商议禦敌之策。」
《漢語大詞典》:砦栅
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宋书·柳元景传:“又於东南据高丘,屯砦栅。” 明 宋濂 《故胡母欧阳夫人墓志铭》:“募驍勇,植砦栅,相率固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 蒙古 图垒 帅众入 陕西 ,于京兆、 同 、 华 间破砦栅六十餘所,遂趋 凤阳 。”
《國語辭典》:布防  拼音:bù fáng
军队于战场上布置防线。如:「师长命令第二营到前线布防。」
《漢語大詞典》:屯防
驻兵防御。新唐书·兵志:“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於边将之屯防者。”
《漢語大詞典》:前沿
(1).前部的边沿。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我住的是山上一间小土窑,我在窑顶上种南瓜,破坏了走水沟,结果大雨冲刷,前沿塌落,险些把我封闭在里面。”
(2).防御阵地最前面的边沿。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敌人的几次冲锋虽被打退,但是前沿支撑点却被敌人夺去了一处。”
(3).泛指斗争的第一线。《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我从心底里相信,我同我们这一代人一起,正站在解放全人类的战斗的最前沿。”《文汇报》1984.6.28:“在核酸研究这个当代国际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阵地上,闯进来了一个 中国 人。”
《漢語大詞典》:辽事(遼事)
指 明 末于 辽 东防御 女真 入侵之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福将:“使其今日在事, 辽 事未必败坏至此。” 明 夏完淳 《〈续幸存录〉自序》:“幸存録者,先 忠惠 国变后所述也。首盛衰大势, 辽 事门户与流寇,皆有大略。”《檮杌闲评》第四三回:“便矫旨道:‘自有 辽 事以来,厂臣毁家紓国,士饱其粟,马饱其芻,禄米宜从优给。’”
《漢語大詞典》:障堡
边塞险要处防御用的城堡。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今岁 西戎 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漢語大詞典》:排叉
军事防御设施。以带丫杈的树枝排列插在地上阻遏敌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一週迴鹿角交加,四下里排叉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