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左队(左队)
后汉书光武帝纪:注见前队下。唐书突厥传:思太等分为二队北走,王晙又破其左队。 水经: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注: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汉高帝二年,以为韩国,王莽之左队也。
《漢語大詞典》:仗队(仗隊)
仪仗队。宋史·仪卫志一:“左右厢各步军六队,分东西,在仗队后。”宋史·仪卫志一:“排列仗队职掌六人,分立仗队之间,殿内四人,殿外二人。”
分類:仪仗队
《漢語大詞典》:兵队(兵隊)
军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查 江苏 仅 徐州 驻扎兵队。” 鲁迅 《二心集·“友邦惊诧”论》:“ 日本 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 辽 吉 。” 茅盾 《故乡杂记》第二:“伊拉兵队调动得快,为啥勿早点调到 上海 ,同十九路军一淘打?”
分類:军队
《漢語大詞典》:拔队(拔隊)
拉出队伍。指部队拔离驻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井崧生 所统游击队扎 茅津 , 毅 军恐两面受敌,乃拔队远遁。”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凡马、步、砲、工、輜等军,闻 中和门 外砲声,即由原驻地拔队,依左列命令进攻。”
《骈字类编》:八队(八队)
宋史兵志:其八队旗,别绘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天地则象其方圆,风、云则状其飞剔,龙、虎则状其翔盘之势,以备大阅趋。又杨存中传:存中以八队万人 督府助世忠。
《漢語大詞典》:队旗(隊旗)
(1).标志某支军队名目或数量的旗帜。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张文宝》:“ 建康 游弈军将 李进 ,健勇有力,为队旗头。”
(2).一个团体组织的旗帜。如:球队队旗。
(3).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旗帜。《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五:“我们的队旗: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
《漢語大詞典》:队官(隊官)
武官名。 清 代军制,一队之长官称为队官。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山东第五镇之联络》:“本军到境,能率百人以上投降者为管带,能率三十人以上投降者为队官,枪支照价发银。”
《骈字类编》:枪队(枪队)
玉海:长枪队有漆枪、木枪、白干枪、朴头枪。
《漢語大詞典》:六队(六隊)
王莽 时所设的六个行政区。队,通“ 遂 ”。汉书·王莽传中:“分 三辅 为六尉郡, 河东 、 河内 、 弘农 、 河南 、 潁川 、 南阳 为六队郡,置大夫,职如太守。” 颜师古 注:“队,音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与 王莽 前队 大夫 甄阜 ” 唐 李贤 注:“ 王莽 置六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 南阳 为 前队 , 河内 为 后队 , 潁川 为 左队 , 弘农 为 右队 , 河东 为 兆队 , 滎阳 为 祈队 。”
《国语辞典》:团队(团队)  拼音:tuán duì
成员间基于共同任务或目标而产生连结的团体。
《国语辞典》:不入队(不入队)  拼音:bù rù duì
不相称、不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女眷们各各盛装斗富,惟有赵娘子衣衫蓝褛。虽是自己心里觉得不入队,又不好独自一个推掉不去得。」
《漢語大詞典》:队命(隊命)
丧君。谓君主丧亡。《左传·襄公十一年》:“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杨伯峻 注:“队同坠,失落也。坠命犹言死其君主。”
《漢語大詞典》:本队(本隊)
(1). 宋 制,军队五十人为一大队,系作战的基本单位,谓之“本队”。《宋史·兵志九》:“如逗挠观望不即赴救,致有陷失者,本队委拥队军校,次队委本辖队将,审观不救所由,斩之。”
(2).原来的队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各军止鬭,侧身退还本队。”
《國語辭典》:舰队(艦隊)  拼音:jiàn duì
1.由许多舰艇、飞机、陆战部队及设在岸上的舰队设施所组成,且由同一指挥官所指挥的部队。若冠上地理区名词,则表示此舰队担负某一战略区的战略任务。如:「大西洋舰队」。
2.基于作战、训练或某种任务需要,而以多艘舰艇临时组成的船队。如:「敦睦舰队」。
《骈字类编》:雪队(雪队)
唐 白居易 送徐州高仆射赴镇 离筵歌舞花丛散,候骑刀枪雪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