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阙门庆忌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邹人。从鲁申公受《》。为博士。官至胶东内史,有廉节。
杜昙永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临江人。号元老。有道术。梁武帝天监中乘舟载家南上玉笥山,驻清虚馆,构清真宫。帝赐号金阙先生。后相传于太白峰顶白日升天。

人物简介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亡名,俗姓宋,南郡人。本名阙殆,事梁元帝,官爵未详,梁亡出家,为夏州三藏。宇文护迎还咸阳,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出宋氏。本名阙殆。世为南郡衣冠望族。弱龄绝意婚。娶任怀游适。每慕阮嗣宗之为人。长事梁元帝。尤见礼待。有制作。帝必称述。从容御筵。赐问优渥。逮梁祚云替。潜迹玄门。逃避尘累。远客汶蜀。始事兑禅师。兑定学澄明。声流关邺。而名以辨慧发之。是宜其志于道者所趋也。会周少保蜀国公宇文俊。出镇井络。供养殊伦。及齐王继政。敬仰弥隆。邀与谒帝。诏为夏州三藏。然以名文翰可观。宜从徵拔。任以台省。而名雅亮卓然。终无磷涅。天和二年五月。大冢宰宇文护。遗以书。名答以乡国殄瘁。宗戚丧亡。诚得收迹严中。摄心尘外。支养残命。敦脩净业。此本志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随缘化物。斯次愿也。不尔安能愦愦。久于尘埃间乎。护得书。知其难动。乃遣书迎之。名达咸阳贵游。奉谒盛筵。厚味日至。名益愧焉。乃拟周庙之制。作文以铭金人之膺。其序曰。余十五而尚文。三十而负誉望。值京都丧乱。冠冕沦没。海内知识。零落殆尽。呜呼夫其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彫谢。泰山磐石之固。忽焉烬灭。定知世相无常。浮生虚伪。譬如朝露。其停几何。子是以弃其簪弁。剃其须发。衣衲杖锡。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虑。弃捐识业。以求虚寂。庶几以法界如意之宝。九缄于身。其亦愈于三缄其口者矣。其辞曰。古之摄心人也。诫之哉。诫之哉。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勿谓何伤。其苦悠长。勿言何畏。其祸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将盈纤尘不拂。五岳将成。防末在本。虽小不轻。关尔七窍。闭尔六情。莫视于色。莫听于声。闻声者聋。见色者盲。一文一艺。空中小蚋。一伎一能。日下孤灯。英贤才艺是为愚蔽。舍弃淳朴。耽溺淫丽。识马易奔。心猿难制。神既劳役。形必损毙。邪径终迷。脩途永泥。莫贵才能。是曰昏懵。恶拙羡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徒舒翰卷。其用不恒。内怀憍伐。外致怨憎。或谈于口。或书于手。邀人令誉。亦孔之丑。凡谓之吉。圣谓之咎。赏悦暂时。悲忧长久。畏影畏迹。愈走愈剧。端坐树阴。迹灭影沈。厌生患老。随思随造。心想若灭。生死长绝。不死不生。无相无名。一道虚寂。万物齐平。何胜何重。何劣何轻。何贱何辱。何贵何荣。澄天愧净。皎日惭明。安如岱岭。固比金城。敬贻贤哲。斯道利贞。 又著至道论。淳德论。遣执论。去是非论。影喻论。脩空论。不杀论等。有集十卷。盛重于世。不知所终。有弟子僧琨。性沈审。善音调。为隋二十五众读经法主。后于曲池。造静觉寺。每临水映竹。体物赋诗。颇有篇什云。
续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三
释亡名。俗姓宋氏。南郡人。本名阙殆。世袭衣冠称为望族。弱龄遁世永绝妻孥。吟啸丘壑任怀游处。凡所凭准必映美阮嗣宗之为人也。长富才华乡人驰举。事梁元帝深见礼待。有制新文帝多称述。而恭慎慈敬谦静为心。每从容御筵赐问优异。及梁历不绪。潜志玄门远寄汶蜀脱落尘累。初投兑禅师。兑亦定慧澄明声流关邺。名乃三业依凭四仪恭仰。彫纯假于禅诵兴虑著于篇什。预有学徒问道无倦。会周氏跨有井络。少保蜀国公宇文俊镇之。往爱贤才重其德素。礼供殊伦声闻台省。后齐王续部伏敬日增。任满还雍遂勒归谒。帝劳遗既深。处为夏州三藏。朝省以名文翰可观元非玄侣而冥德没世。将徵拔之。测其器宇有经国之量。朝省总议。或以威恩加之。或以情异转之。然名雅亮卓然曾无易节。天和二年五月。大蒙宰宇文护遗书曰。言念钦属未叙企积。道体休豫无亏虑耶。盖能仁处世志存匡救。非先轮回独尚兹善。既道亚生知才高七步。岂虚缁染沈流当涂。但灵廓妙理三业同臻。冀思莫二。皂白非感耳。怖解偏执赞我时朝。匪惟真俗俱抽。亦是彼我一贯。故令往白。念报雅怀。名答云。辱告深具怀抱。寒暑异域苦乐殊心。辄略常谈且陈事实。贫道禀质丑陋。恒婴疾恼因伛成恭。惟道是务不曾栖息。五十二年。自舍俗缘十有五载。万人归国皆停都邑。羸病一僧独流荒裔。无罪可罚无能可使。百虑九思是所未喻。文多不载。又列六不可十叹息。援据事叙纶贯始终。书略。结云。沙门持戒心口相应。所列六条若有一诳。生则苍天厌之。死则铁钳拔之。洋铜灌之。仰戴三光行年六十。不欺闇室况乃明世。且乡国殄丧宗戚衰亡。贫道何人独堪长久。诚得收迹岩中摄心尘外支养残命敦修慧业。此本志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随缘化物。斯次愿也。如其不尔独处丘壑。安能愦愦久住阎浮地乎。护得书体其难拔。乃与书迎还云。法师秉心弥固栖游世表。玄圭启运。不屈伯夷之节。苍精得历。岂捐嘉遁之志。今遣往迎名达咸阳。贵游奉谒。隆礼厚味弥增常限。以称谓广流藏景难伏。誓当栖玄后德。便闲放无累。乃著宝人铭曰。余十五而尚属文。三十而重势位。值京都丧乱冠冕沦没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乃喟然叹曰。夫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早凋。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烬灭。定知世相无常浮生虚伪。譬如朝露其停几何。大丈夫生当降魔死当饲虎。如其不尔。修禅足以养志。读经足以自娱。富贵名誉徒劳人耳。乃弃其簪弁剃其须发。衣纳杖锡听讲谈玄。战国未宁安身无地。自厌形骸甚于桎梏。思绝苦本莫知其津。大乘经曰。如说行者乃名是圣。不但口之所言。小乘偈曰。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至于颜回好学勤改前非季路未修惧闻后语。功劳智扰役神伤命。为道日损何用多知。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虑降此患累以求虚寂。乃作绝学箴文。名息心赞。拟夫周庙。其铭曰。法界有如意宝人焉。九缄其身铭其膺曰。古之摄心人也。诫之哉诫之哉。无多虑无多知。多智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勿谓何伤其苦悠长。勿言何畏其祸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将盈。纤尘不拂五岳将成。防末在本虽小不轻。关尔七窍闭尔六情。莫视于色莫听于声。闻声者聋。见色者盲。一文一艺空中小蚋。一技一能日下孤灯。英贤才艺是为愚弊。舍弃淳朴耽溺淫丽。识马易奔心猿难制。神既劳役形必损毙。邪经终迷修涂永泥。莫贵才能是曰惛懵。洿拙羡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隆舒污卷其用不恒。内怀憍伐外致怨憎。或谈于口或书于手。邀人令誉亦孔之丑。凡谓之吉圣以之咎。赏悦暂时悲忧长久。畏影畏迹逾走逾剧。端坐树阴迹灭影沈。厌生患老随思随造。心想若灭生死长绝。不死不生无相无名。一道虚寂万物齐平。何胜何劣何重何轻。何贱何辱何贵何荣。澄天愧净皦日惭明。安夫岱岭固彼金城。敬诒贤哲斯道利贞。又著至道论淳德论遣执论去是非论影喻论修空论不杀论等。并文多清素语恒劝善。存质去华不存粉墨。有集十卷盛重于世。不知所终。有弟子僧琨性沈审善音调。为隋二十五众读经法主搜括群籍采摭贤圣。所撰诸论集为一部。称曰论场。有三十卷。披帙一阅俱览百家。亦新学之宗匠者矣。后于曲池。造静觉寺。每临水映竹。体物赋诗。有篇什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擢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有《曲江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为著名贤相。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二十八年病卒。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又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固辞,不许。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为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见徐浩撰碑铭。《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
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长安二年(702)擢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因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眨荆州长史。卒,谥文献。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开元十一年拜中书舍人内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累封始兴县伯。左迁荆州大都督长史。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建中元年加赠司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
唐音癸签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
《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坚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石洲诗话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昭昧詹言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
白华山人诗说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1 【介绍】: 唐时突厥首领。后突厥骨咄禄可汗之子。玄宗开元四年,默啜可汗卒,阙特勤纠合旧部,杀死小可汗匐俱及默啜亲从,拥其兄默棘为毗伽可汗,自任左贤王、突利设,专掌兵马。卒后,玄宗亲为制碑。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处木毗匐延阙律啜。西突厥十姓之一。开元二十一年。与拔塞干部落鼠尼施部落阿悉结部落弓月部落哥舒部落同请内附。二十八年。以处木毗匐延阙律啜为右骁卫员外郎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18 【介绍】: 唐天水略阳人,字载之。权皋子。四岁即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成《童蒙集》,名声日大。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再迁中书舍人。贞元末,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改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德舆综贯经术,其文雅正赡缛。卒谥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载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权皋之子。幼慧,15岁为文已数百篇。德宗时任包佶转运从事、太常博士、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三掌贡士,号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宪宗,直言敢谏,宽和待下。3年后,出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疾归阙,殁于道。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与新、旧《唐书》本传。今有蒋寅《权德舆年谱略稿》。诗文雅正赡缛,为一代宗匠。“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以奉和、应制、酬赠、送别为主要内容,五古、五绝成绩较大,严羽以为有“绝似盛唐者”,“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沧浪诗话·诗评》),王世贞称其诗为“铁中铮铮者”(《艺苑卮言》卷四)。有《权载之文集》50卷传世。其诗,《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
唐诗汇评
权德与(761-818),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居润州丹问(今江苏丹阳)建中中,为包佶转运从事。贞元初,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右补阙。迁起居舍人、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均知制诰。除中书舍人,十八年,兼知贡举。迁礼部侍郎,转户、兵、吏三部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八年,留守东都。复历大常卿、刑部尚书。十一年,出镇兴元。卒。德舆工诗善文,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故时人尊为宗匠。达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权德舆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全唐诗》编诗十卷。
全唐诗补逸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田各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贞元时累官礼部侍郎。转户部。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本官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封扶风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镇兴元。卒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石林诗话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
唐诗纪事
德舆,字载之,元和中为相。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向然可慕。
沧浪诗话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唐才子传
德舆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积思经术,无不贾综,手不释卷。虽动土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
《唐诗品》
权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专词艺,为时所慕。贞元以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公乃独专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体,亦先气格而后讨藻,然气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者也。
《诗源辨体》
权德舆,贞元时人,五言古虽不甚工,然杂用律体者少,中有四、五篇,气格绝类盛赓。七言古语虽绮艳,而格亦不卑。律诗,五言声气实胜,而七言则未为工。
《诗辩坻》
元和诗响,不振已极,唯权文公乃颇见初唐遗构,亦一奇也。
灵芬馆诗话
权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诗多丰缛修整,无可动人。惟《敷水驿》一绝:“空见水名敷,秦楼诗事无。临风驻征骑,聊复将髭须。”颇有风趣。《清明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亦清婉有致。此种甚少也。权公《危语》诗:“被病独行逢乳虎,托风骇浪失棹橹。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皆有矛头淅米之意,然无如“举人看榜”一语之妙,身历扯境者与知之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陆韩卿,而远祖嵇叔夜,风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笔不休,取评冗散。乃如“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亦自工意发端,通体神远。律裁清稳,七言绮丽;离合建除,称名六府;梁陈小体,亦拟简文,而艳炼不如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7 【介绍】: 唐安定鹑觚人,字思黯。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三年,因对策条指失政,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叙用。至穆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官武昌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还朝,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相结,排斥李德裕等,史称“牛李党争”。后出为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僧孺被贬居散地。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谥文简。有《玄怪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15岁至长安习业。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韦执谊命刘禹锡、柳宗元至樊乡造访,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三年(80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因条指失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阙尉。后牛僧孺与李宗闵朋党相结,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称“牛李党争”。穆宗长庆元年(821)拜户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后历武昌节度使、太子少师等职。武宗会昌四年(844)贬循州长史,卒于洛阳,谥文贞。生平见杜牧《牛僧孺墓志铭》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诗4首,残句9。《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残句2。
唐诗汇评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808)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第一,授伊阙尉。以对策直言时政,久不调。后除河南尉,迁监察御史,历礼部、考功员外郎、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长庆三年拜相。宝历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复相;六年,出镇淮南。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复出镇襄州,累进司徒。会昌中,李德裕用事,罢为太子少师,复留守东都。三贬为循州长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长史,复迁太子少师。卒。僧孺与令狐楚、李宗闵交厚,史称“牛党”,与李德裕党交恶,史称“牛李党争”。著有《玄怪录》(一作《幽怪录》)十卷,今存炙本。《全唐诗》存诗四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员、学者。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或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武昌军(今湖北武昌)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穆宗至武宗时曾四次出任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曾撰《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论曰:“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牛僧孺在湖北任职六年,颇有政声。曾耗时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黄鹤楼成为了独立的景观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为纪念卒后被追封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进士。元和初登贤良方正制科。长庆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奇章郡公。罢为武昌节度使。文宗立。复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进太子太傅。贬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年六十九。赠太尉。谥曰文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奇章公始举进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文公、皇甫员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为什么?”对曰:“谓之乐句。”二公相顾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复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二公其口联镳至彼,因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前辈,不遇。”翌日,辇毂名士,咸往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张邦用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八六二
张邦用,字应阙,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登嘉泰二年进士第,开禧间任兴化军军学教授。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58 【介绍】: 元庐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为唐兀氏。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入为中书刑部主事,以忤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守安庆,御来犯军,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为陈友谅、赵普胜军包围。次年正月,城陷,自刭。谥忠宣。为文有气魄。有《青阳集》。
元诗选
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武威。父官合肥,徙家焉。少孤,授徒以养母。与吴草庐弟子张恒游。登元统癸酉进士第二名,除同知泗州。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待制。至正十三年,江淮用兵,改淮东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为副使,佥都元帅事,分兵守安庆。屡败诸寇,拜淮南行省左丞。陈友谅合兵来攻,十八年正月城陷,阙死之。举家赴井,官民将士从死者以千计。事闻,赠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豳国公,谥忠宣。廷心留意经术,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诗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篆隶亦古雅可传,尝读书青阳山中,学者称青阳先生。门人郭奎掇拾其遗文为《青阳集》六卷。同年进士李祁序之,谓廷心以羸卒数千守孤城,屹然为江淮保障者五六年。援绝城陷,与妻子偕死。孤忠大节照映千古,为斯文之光。明太祖嘉阙之忠,立庙忠节坊,命有司岁时致祭。(按忠宣公夫人,宋太史传作耶卜氏,张美和《元史节要》作耶律氏,贾良伯《死节记》作夫人蒋氏。公侄孙宗烈云:叔祖有妾耶律、耶卜氏。叔祖母实蒋氏。子德臣,女安安,皆其所生也。维扬张毅所记如此。
维基
余阙(1303年—1358年),字廷心,一字天心,号青阳先生,河南庐州(今安徽合肥),籍贯甘肃武威,唐兀族,元末政治人物、榜眼和进士。父沙剌臧卜因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当官,于是余阙居住于此。元统元年(1333年)进士。曾担任泗州同知、翰林学士、监察御史,参与编纂《宋史》。至正十三年(1353年)驻扎在安庆,出任都元帅以及淮南行省右丞。至正十七年(1357年)冬,陈友谅包围安庆。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城破,余阙自杀。元朝赠爵豳国公。著有《青阳集》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9 【介绍】: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槜李诗系·卷七
琼,字廷琚,一字廷珍,别号清江,初名阙,字廷臣,崇德人。少颖异,师同邑黄次山及会稽杨廉夫,而学益进。年四十八,始领元乡荐。张士诚据吴,累徵不就,隐居殳山,教授生徒。洪武初,徵修元史,同官李敏卿辈服其史才文重京师。壬子,校士浙省,入为国子助教,乞归。其在史馆时,与金华宋景濂友善,凡有撰著,互相推让,亦一时两雄也。黄岩方行赠诗有云:殳山仙翁发如雪,胸蟠太和吐日月。手中鍊石轻女娲,五色曾将补天裂。其推重如此。著有清江集。其诗博大警敏,矫然不群,评其才质,当不在高、杨以下。有明一代,吾郡诗人林立,以清江冠之,斯无愧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人。洪武初徵修元史,除国子助教。有清江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六
琼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人。洪武三年徽修《元史》,赐金帛遣归。六年,以荐除国子助教。九年,改中都助教。有《清江集》四十卷。 (《四库总目》:琼学诗于杨维桢,然其论文称「立言不在崭绝刻峭,而平衍为可观,不在荒唐险怪,而丰腴为可乐」。盖虽出于维桢之门,而学其所长,不学其所短,宗旨颇不相袭。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诗爽豁类汪广洋,整丽似刘基,圆秀胜林鸿,清空近袁凯,风华亚高启,朗净遇张羽,繁缛愈孙蕡,足以领袖一时。乡曲之言,未免过实。然其诗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虽不能兼有诸人之胜,而驰骤诸人之间,实固无所多让。)
阙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奉新人。宣德间知丰县,勤于民事。
阙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人。弘治中举人。官平凉知府。性纯孝,为政重农爱民。
伊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绍方。工诗,官四川佥事,后隐居不仕。自号天阙山樵,年八十五,犹日展卷吟诗不释,徒步涉山不倦。每荷薪归,以薪易酒,与田夫野老饮酒吟啸。有《伐柯吟》。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普明,字寂照,称阙禅师。嘉兴人。出家嘉善妙常庵,后居杭西山。每静坐,蛇鼠鸟雀嬉游于前,客至,辄纳诸怀以衣覆之。一日归,妙常语弟子曰:“待桂枝香:我西游也。”届期弟子来送。明方扫地曰:“汝不来,吾几忘矣。”遂鸣钟集众,作偈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