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8,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外阙
司阙
蓬阙
玷阙
玄阙
叩阙
阙党
箴阙
层阙
琳阙
内阙
大阙
疑阙
时阙
三阙
《分类字锦》:外阙(外阙)
公羊传设两观注礼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
分类:
《漢語大詞典》:司阙(司闕)
负责纠正过失的官员。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草茅作箴,敢告司闕。”
《漢語大詞典》:蓬阙(蓬闕)
(1). 蓬莱宫 。神仙居住的地方。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欲逐黄鹤飞,相呼向 蓬闕 。” 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野鹤思 蓬闕 ,山麋忆庙堂。”
(2).借指道观。 唐 王勃 《寻道观》诗:“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规模。”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仙道·道院:“山堂肆考:‘芝廛、蓬闕,皆道士观也。’”
《漢語大詞典》:玷阙(玷闕)
见“ 玷缺 ”。
《漢語大詞典》:玷缺
亦作“ 玷闕 ”。
(1).白玉上的斑点、缺损。也指玉上出现斑点、缺损。 唐 程长文 《书情上使君》诗:“但看洗雪出圆扉,始信白珪无玷缺。”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闕。”
(2).比喻缺点,过失。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復作诗,自著復玷缺之囏难,因以戒示子孙。”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吾与儿辈处,每虑有玷缺之患。”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行有玷缺而才不能供国事者,则无论男女皆不得为公民。”
《國語辭典》:玄阙(玄闕)  拼音:xuán què
1.北阙。位于汉未央宫北。《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至乃历玄阙,排金门,升玉堂。」
2.传说中北方的山名。《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遗屯骑于玄阙兮,轶先驱于寒门。」
3.天帝的居处。后泛指宫殿。《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
《漢語大詞典》:玄谷
(1).幽深的山谷。 汉 应瑒 《慜骥赋》:“赴玄谷之渐涂兮,陟高冈之峻崖。”
(2).道教指肾。黄庭外景经·上部经:“下有长城玄谷邑。” 务成子 注:“肠为长城,肠为邑,肾为玄谷,上应南北也。”
《漢語大詞典》:叩阙(叩闕)
犹叩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控代》:“﹝ 苏辙 ﹞因兄坐诬成狱,众奸攒害,百口难分,特来叩闕陈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 成 入狱,相顾悽酸。谋叩闕。”
《漢語大詞典》:阙党(闕黨)
指 阙里 。论语·宪问:“ 闕党 童子将命。” 刘宝楠 正义:“ 闕党 是 孔子 所居。汉书·梅福传:‘今 仲尼 之庙,不出 闕里 。’ 师古 曰:‘ 闕里 , 孔子 旧里也。’ 闕里 即 闕党 。”荀子·儒效:“﹝ 仲尼 ﹞居於 闕党 , 闕党 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参见“ 闕里 ”。
《國語辭典》:阙里(闕里)  拼音:què lǐ
孔子的故居。位于山东省曲阜县城内。相传孔子在此授徒。
《漢語大詞典》:箴阙(箴闕)
谓规戒过失。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箴闕记言,校文讲艺之官,采遗於内。”
分類:规戒过失
《分类字锦》:层阙(层阙)
唐太宗帝 京篇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分类:
《漢語大詞典》:琳阙(琳闕)
仙宫。宫殿、道院的美称。 宋 欧阳修 《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诗:“琳闕岧岧倚瑞烟,忆陪游豫入新年。” 清 黄景仁 《由烟霞岭至紫云洞精舍》诗:“稍稍开停云,微微辨琳闕。”
《分类字锦》:内阙(内阙)
见上注
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阙(大闕)
很大的缺陷。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景皇 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闕,守文之良主也。”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公於是时,独以先王之法度未尽施於今,以为大闕。”
分類:缺陷
《漢語大詞典》:疑阙(疑闕)
(1).可疑和缺漏处。晋书·礼志上:“又以《丧服》最多疑闕,宜见补定。”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 东坡 云: 南都 王谊伯 《书江滨驛垣》谓:‘ 子美 诗,歷 五季 兵火,多舛缺奇异,虽经其祖父所理,尚有疑闕者。’”
(2).过失。北史·杨异传:“时 晋王 广 镇 扬州 ,詔令 异 每岁一与王相见,评论得失,规諫疑闕。”
《漢語大詞典》:时阙(時闕)
当时政治措施的缺陷。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 薛丞 ﹞周旋进对,补察时闕,言出成謨,大见敬重。”
《漢語大詞典》:三阙(三闕)
指 汉 何休 评论左传《公羊》《穀梁》三书得失的著作。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何休 ﹞作《左氏膏肓》《公羊废疾》《穀梁墨守》,谓之‘三闕’。”后汉书·何休传《公羊墨守》《穀梁废疾》拾遗记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