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1,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阙少
阙政
观阙
石阙
阙误
仙阙
伊阙
瑶阙
守阙
犯阙
阙员
云阙
窠阙
归阙
过阙
《漢語大詞典》:阙少(闕少)
缺少。《宋书·羊希传》:“官品第一、第二,听占山三顷;第三、第四品,二顷五十亩;第五、第六品,二顷;第七、第八品,一顷五十亩;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皆依定格,条上貲簿。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闕少,依限占足。”《三国志平话》卷上:“天下军马都在关前,闕少粮草。”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住在里面(指监狱),何第安全,真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阙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分類:缺少
《漢語大詞典》:阙政(闕政)
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汉书·严助传:“朝有闕政,遗王之忧。” 颜师古 注:“言朝政有闕,乃使王有忧也。”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中外之议,谓公不司文柄,为朝廷闕政。”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农末之相倾,而平糴之法不立;贫富之相役,而占田之数无限,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
《漢語大詞典》:观阙(觀闕)
(1).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汉书·王尊传:“夫人臣而伤害阴阳,死诛之罪也;靖言庸违,放殛之刑也。审如御史章, 尊 乃当伏观闕之诛,放於无人之域,不得苟免。”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
(2).代称宫殿。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日行临观闕,帝锡洽珪璋。”参见“ 两观 ”。
(3).指庙宇。 元 张翥 《壶洲为上清张道士题》诗:“ 锦水 西头观闕青,仙家原不隔沧溟。”
《漢語大詞典》:两观(兩觀)
(1).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左传·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闕,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
(2).特指 春秋 鲁 阙, 孔子 诛 少正卯 之处。《孔子家语·始诛》:“於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 ,戮之于两观之下。”旧唐书·李义府传:“ 仲尼 为 鲁 司寇七日,诛 少正卯 於两观之下; 义方 任御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姦邪於双闕之前,实以为愧。”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六:“两观餘坡陀,万世示顽獷。”
(3).借指行刑正法之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罪实比於四凶,诛宜行於两观。”
《漢語大詞典》:石阙(石闕)
(1).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立石闕 东海 上 胊山 界中,以为 秦 东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南有 汉 荆州 刺史 李刚 墓……有石闕,祠堂石室三间。” 清 许承钦 《次韵赠邓孝威》:“如衔石闕难为语,屡卸金貂不破愁。” 清 丘逢甲 《谒潮阳东山张许二公祠》诗:“石闕苔荒一径深,悲秋怀古此登临。” 徐迟 《凤翔》:“各地宗教文物,以及许多的古代宫殿,陵寝,寺庙,城墙,桥梁,石阙,砖塔,木塔……这一切都在他心上,都属于他的工作。”
(2). 汉 宫观名。三辅黄图·汉宫:“ 建元 中,作 石闕 、 封峦 、 鳷鹊观 於( 甘泉 )苑垣内。”参见“ 石关 ”。
《漢語大詞典》:石关(石關)
(1). 汉 宫观名。在 甘泉宫 中。
(2).石门。 明 刘基 《次韵退和音上人》:“絶顶浮云锁石关,曲途危磴阻躋攀。”
《漢語大詞典》:阙误(闕誤)
亦作“ 闕悮 ”。 错失,失误。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 周郎 顾。’” 宋 欧阳修 《乞罢郭承祐知邢州》:“不得容庇不才因循,不切糺举,却致临事闕悮。”文献通考·经籍二十:“唯论次多闕误,而事迹粗存。”
分類:错失失误
《漢語大詞典》:仙阙(仙闕)
(1).仙宫。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瑶臺玉甃,尚控霞宫;宝刹香坛,犹芬仙闕。” 宋 无名氏 《神主祔庙导引》词:“中原图籍入宸廷,列圣慰真灵。袞龙登庙游仙闕,亿万载尊承。”
(2).指帝王的宫阙。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聚靄笼仙闕,连霏绕画楼。”
《漢語大詞典》:伊阙(伊闕)
(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 。因两山相对如阙门, 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侵 郑 ,围 虫牢 ,报 伊闕 也,遂侵 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 ,丘陵对于 伊闕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 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 ,辟 伊闕 ,析 底柱 ,破 碣石 。” 清 姚鼐 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有“西登 闕塞 眺 黄河 ”之句。 郭沫若 《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 秦 将 白起 战败 韩国 ,斩首二十四万于 伊阙 。”
(2).古关名。在 伊阙 山上。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
《漢語大詞典》:瑶阙(瑶闕)
(1).传说中的仙宫。 五代 齐己 《升天行》:“瑶闕参差 阿母 家,楼臺戏闭凝彤霞。”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瑶闕琼宫,高枕 巫山 十二。” 清 陈维嵩 《百字令·淮阴阎再彭以破环词索和为缀此章》词:“半规破镜,筭仍飞上瑶闕。”
(2).指皇宫,朝廷。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诗:“独立当瑶闕,传訶步紫垣。” 宋 谢翱 《回銮曲》诗之二:“都人望气归瑶闕,星扫茸头落参伐。”
《漢語大詞典》:守阙(守闕)
(1).守候于宫门。汉书·王莽传上:“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书者日千餘人。”《后汉书·质帝纪》:“或以喜怒驱逐长吏,恩阿所私,罚枉仇隙,至令守闕诉讼,前后不絶。” 晋 潘岳 《西征赋》:“感市閭之菆井,叹尸 韩 之旧处,丞属号而守闕,人百身以纳赎。”
(2).官员等候补缺。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闕通之,盖六七年而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元典章·吏部四·守阙》:“其新官守闕者,不以廉耻自拘,往往挈领家属,前去任所或境内居住。”
《國語辭典》:犯阙(犯闕)  拼音:fàn què
兴兵入犯朝廷。宋。无名氏《梅妃传》:「后禄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济侄张绣统其众,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犯阙夺驾。」
分類:举兵朝廷
《漢語大詞典》:阙员(闕員)
政府等机构中人员的缺额。 唐 韩愈 《与袁相公书》:“伏闻宾位尚有闕员,幸蒙不以常辈知遇,恒不自知愚且贱,思有论荐。” 宋 曾巩 《贡举策》:“拔士几五百,以补闕员而振滞淹。”
《漢語大詞典》:云阙(雲闕)
(1).宫阙。因其高大,故称。 汉 刘歆 《甘泉宫赋》:“云闕蔚之巖巖,众星接之皑皑。” 南朝 宋 鲍照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西上登雀臺,东下望云闕。” 宋 苏轼 《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灵宫导引歌词》:“龙颜髣髴笙簫远,肠断属车音。离宫春色琐瑶林,云闕海沉沉。”
(2).借指朝廷。《魏书·百济传》:“臣建国东极,豺狼隔路,虽世承灵化,莫由奉藩,瞻望云闕,驰情罔极。” 唐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宋 苏辙 《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一:“成命莫回,惊使华之促召;一家竦听,望云闕以驰情。”
(3).为云雾掩映的宫阙。指月宫。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翫月二十韵》:“稍当云闕正,未映斗城悬。”
《漢語大詞典》:窠阙(窠闕)
官职的空缺。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古者为官择人,未尝为人择官。今乃因 冠 而改窠闕,近於为人择官也。”《元典章·刑部八·取受》:“营求勾当贜钱……或要称意窠闕,因不遂愿,告发到官,即係行賕。”
分類:官职空缺
《漢語大詞典》:归阙(歸闕)
归回朝廷。 唐 于鹄 《赠李太守》诗:“归闕功成后,随车有野人。”
《漢語大詞典》:过阙(過闕)
过失;错误。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闕,此常人之议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真宗 为 寿春郡王 开府, 太宗 詔宰臣:为朕选端方纯明有德学无过闕臣僚二人为王友。”
分類:过失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