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阅听人(阅听人)  拼音:yuè tīng rén
泛称阅读、听闻、观看的人,包括平面、电子及网路等媒体。
《国语辞典》:读书识字(读书识字)  拼音:dú shū shì zì
常阅读书籍而知晓文字。《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
《国语辞典》:小型报(小型报)  拼音:xiǎo xíng bào
为方便读者阅读,而将篇幅缩小为普通报纸一半的报纸。此种报多以通俗的内容为特色。如英国的每日镜报、美国的每日新闻以及国内的国语日报等均属之。
《國語辭典》:读物(讀物)  拼音:dú wù
书籍、杂志、报纸等供人阅读的书刊。如:「书架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读物,深深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
《国语辞典》:博览群书(博览群书)  拼音:bó lǎn qún shū
形容人阅读广博,学识丰富。如:「像你这种博览群书,兼通古今的人还真不多见。」《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览群书,熟闻母训,始得一知半解。」
《漢語大詞典》:电子读物
又称“电子出版物”。通过电子计算机阅读的出版物。即将文字或图像通过电子计算机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需要时又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出来供人们阅读,并可将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复制下来予以保存。
《國語辭典》:电子书(電子書)  拼音:diàn zǐ shū
一种以电子档案形式配上检索条件,储存于磁片发行的书籍。如:「以光碟储存的电子书,因具储存量大、可具多媒体效果,又便于携带的好处,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
《漢語大詞典》:谛读(諦讀)
仔细阅读。 宋 王令 《谢束丈》之二:“ 令 观古之圣人贤者,践事开端,初亦似有可疑者;及諦读而审思之,则有义焉无疑也。”
分類:仔细阅读
《漢語大詞典》:审稿人
阅读并评价手稿的人(如审定可能用于出版或用作电影或剧本的材料)
《漢語大詞典》:熟读深思(熟讀深思)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迴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子语类卷五九:“以此知观书不可苟,须熟读深思,道理自见。”
《漢語大詞典》:书斋剧(書齋劇)
即案头剧。一种不适宜演出,只供阅读欣赏的文学剧本。
《國語辭典》:开卷有益(開卷有益)  拼音:kāi juàn yǒu yì
打开书本阅读,即能得好处。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也作「开卷有得」。
《國語辭典》:可读性(可讀性)  拼音:kě dú xìng
指文章内容吸引人的程度,或文章具有阅读及欣赏的价值。如:「这篇报导非常深入,可读性很高。」
《漢語大詞典》:吝书
吝惜自己的书籍,不愿意借给别人阅读。例如:张氏之吝书。——·袁枚《黄生借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