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5,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晓闻
晚闻
熟闻
闻早
逖闻
书闻
外闻
仁闻
显闻
闻琴
表闻
骇闻
发闻
闻誉
骤闻
《骈字类编》:晓闻(晓闻)
李益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诗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骈字类编》:晚闻(晚闻)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宋 苏轼 再游径山 嗟我昏顽晚闻道,与世龃龉空多学。
《漢語大詞典》:熟闻(熟聞)
经常听到。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 张昭 论将,以 鲁肃 为麄疎, 汉帝 、 吴王 熟闻此义。”《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此 晋国 之大贤人,臣熟闻其名也。” 姚雪垠 《言志篇》:“壮怀常伴荒鸡舞,寒夜熟闻关上鐘。”
分類:经常
《漢語大詞典》:闻早(聞早)
趁早;赶早。《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须知浮世俄尔是,闻早迴心莫等閒。” 金 段成己 《行香子》词:“到而今,一事无成;不如闻早,觅个归程。” 元 白朴 《庆东原》曲:“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掛。”
分類:趁早赶早
《漢語大詞典》:逖闻(逖聞)
在远处听到。表示恭敬。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逖闻新命,窃仰遐风,瞻望门阑,不任乡往之至。”
分類:远处恭敬
《骈字类编》:书闻(书闻)
史记仓公传: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书闻,上悲其意,除肉刑法。
《骈字类编》:外闻(外闻)
宋书谢晦传:见内谋下。隋书高丽传:见下国下。 唐书张镐传:时引内浮屠数百,居禁中,号内道场,讽呗外闻。
《漢語大詞典》:仁闻(仁聞)
仁爱的名声。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 宋 曾巩 《唐论》:“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放於三代。”
分類:仁爱名声
《漢語大詞典》:显闻(顯聞)
显著而为世所闻知。《书·康诰》:“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汉 王充 论衡·答佞:“假令甲有高行奇知,名声显闻,将恐人君召问,抉而胜己。” 汉 王逸 《招隐士》序:“虽身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分类字锦》:闻琴(闻琴)
名胜志:伯牙台在海盐县,台侧有闻琴台。
分类:
《漢語大詞典》:表闻(表聞)
上表申闻于上。宋书·谢灵运传:“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
分類:上表
《漢語大詞典》:骇闻(駭聞)
犹言骇人听闻。 宋 范成大 《判命坡》诗:“ 钻天岭 上已飞魂, 判命坡 前更骇闻。”
《漢語大詞典》:发闻(發聞)
(1).传播;显扬。书·吕刑:“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孔颖达 疏:“ 苗 民自谓是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是腥臭。”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 虞 舜 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内得人心,外破 苏茂 ,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女子之善,既非世教所奬成,其事实亦罕发闻於后。” 清 朱仕琇 《松溪令潘公去思碑》:“他日去柄大政於朝,勋劳天下。究其治迹发闻之处,自 松溪 始。”
(2).犹闻名,传扬名声。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以所进业发闻於乡閭,称道於朋友。” 宋 王安石 《直讲刘仲章可大理寺丞》:“尔以通经发闻於世,允蹈所学,尚何训哉!”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3).发声使人听到。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 孟賁 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螻蚁而发闻。”
《漢語大詞典》:闻誉(聞譽)
听到美名。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郡侯闻誉亲邀得,乡老知名不放还。”
语本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后因以“闻誉”指到处皆知的好名声。 明 宋濂 《送吕仲善使北平采史序》:“ 仲善 姓 吕 氏, 章贡 人。有学有文,其闻誉盖翕然云。” 清 刘大櫆 《郑节母传》:“家虽贫而闻誉流于乡族。”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其必不欲循例奉公,碌碌苟且,蹈巧宦之陋习,损海外之闻誉。”
《漢語大詞典》:骤闻(驟聞)
猛然听见。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老者骤闻此言,色若不豫,但略一筹思,立即转怒为笑。”
分類:猛然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