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退菩提声闻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此声闻,本是菩萨,曾发菩提之心,积劫修道;忽因疲厌生死,退失大心,而證小果,是名退菩提声闻。(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见闻为增上缘
【三藏法数】
增上即增进之义。谓世间之人,或见或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之事,既见闻已,即发是念,是佛菩萨功行具足,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
闻法为增上缘
【三藏法数】
谓世间之人,虽不见闻诸佛菩萨神通变化,但闻说法,赞叹菩提及大乘法。彼人闻已,则欢喜信乐,以此闻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闻思修慧
【三藏法数】
谓人以闻思修之三慧,倍策精进,出生一切善根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饶多闻德
【三藏法数】
饶,益也。谓舍卫国中财宝具足,五欲胜妙,闻于四方,是名饶多闻德。
萤光喻声闻智
【三藏法数】
谓萤火之光,只能自照,不能照物。以喻声闻之人,虽观四谛悟真空理,只能自度,不能度人。故云萤光喻声闻智。(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不闻得闻
【三藏法数】
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闻已利益
【三藏法数】
谓闻是大涅槃微妙经已,思惟其义,复能书写读诵,为他广说,令彼开解。自利利他,则为一切天人之所敬仰,不久得證佛果菩提,是名闻已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声闻性不成佛
【三藏法数】
声闻者,闻佛声教而悟道之人也。谓声闻根性,惟习生灭四谛之法,而證真空涅槃之果,乐著空寂,怖畏生死,不能起行度生,进求佛道,故名声闻性不成佛。(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馨香远闻
【三藏法数】
馨香远闻者,以喻比丘戒德芬馥,为众所闻也。
周遍远闻音
【三藏法数】
足备曰周,普通曰遍,谓诸梵天心光莹净,普映十方,而其音声周遍远闻,而不迫窄,是名周遍远闻音。
常闻法音不退
【三藏法数】
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转也。
名誉远闻
【三藏法数】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莫乐不闻
【三藏法数】
诸佛弟子常当亲近善友,于诸法要广学多闻,究明其义。设若远离知识,则独学寡闻,无所开悟,而于诸行不能进修,是为莫乐不闻。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