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5,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6 67 68 69 下一页
顾懋勋(字 元俞 号 闻霞 )
孔闻謤(字 玄伏 号 观生、观我 )
孔闻籍(字 知史、义绳 号 碧宿、字载寰 )
邓启隆( 启泰 字 望之 号 贲闻 )
杨士聪(字 朝彻、非闻 号 凫岫 )
孔闻诗(字 知言、四可 号 过庭 )
薛闻礼
陈炳虞(字 铉闻 )
孟绍虞(字 闻叔 号 玄钵 )
明熹宗(庙号 熹宗 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帝、明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帝 朱由校 )
吴闻礼
王应芊(字 崇芳 函闻 )
沈兆昌(字 闻大 号 天目 )
蒋克达(字 非闻 )
其它辞典(续上)
林闻诏(字 叔宣 号 钦之 )顾懋勋(字 元俞 号 闻霞 )
孔闻謤(字 玄伏 号 观生、观我 )
孔闻籍(字 知史、义绳 号 碧宿、字载寰 )
邓启隆( 启泰 字 望之 号 贲闻 )
杨士聪(字 朝彻、非闻 号 凫岫 )
孔闻诗(字 知言、四可 号 过庭 )
薛闻礼
陈炳虞(字 铉闻 )
孟绍虞(字 闻叔 号 玄钵 )
明熹宗(庙号 熹宗 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帝、明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帝 朱由校 )
吴闻礼
王应芊(字 崇芳 函闻 )
沈兆昌(字 闻大 号 天目 )
蒋克达(字 非闻 )
人物简介
维基
林闻诏,字叔宣,别号钦之,福建福州府长乐县匠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授官浙江秀水县知县,擢刑部主事,晋员外郎、郎中。天启五年十二月,南京浙江道御史罗万爵疏参旧枢臣赵彦、旧督臣张我续、原任工部尚书白所知暨南京户部员外陈楚产、刑部郎中林闻诏。得旨:赵彦、张我续、白所知俱已有旨了,陈楚产、林闻诏著吏部即与议复。
人物简介
维基
顾懋勋,字元俞,号闻霞,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礼部观政,四年官中书舍人。
人物简介
维基
孔闻謤(1593年12月7日—1645年?),字玄伏,号观生,一号观我,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二代孙,属息陬户,同进士出身。孔闻謤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1593年12月7日),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六十二名,二年(1622年)与族兄孔闻诗同榜考中进士,礼部观政,四年授行人司行人,七年丁忧,崇祯二年补原职,四年考选,五年授又升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六年升祠祭司员外,升仪制司郎中,崇祯七年(1634年)出任陕西参议,十三年升本省副使,改河西道,后丁忧回乡。顺治元年(1644年)1644年,孔闻謤上书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说:“臣家的宗子衍圣公孔衍植已率领四氏的子孙告于祖庙,都遵循命令剃发。但念在先圣孔子是典章礼仪的宗师,颜子、曾子、孟子三大圣贤共同兴起和维护。他们所制定的礼仪,没有比冠服之礼更大的了。先圣的章甫和缝腋,子孙世世代代谨守,所以从汉朝到明朝,各朝制度虽然有增减变化,但下臣家族服制却三千年没有改变。今日一旦变更,恐怕皇上尊崇儒学重视道德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是否应该蓄发,以恢复先世的衣冠?”清廷于顺治二年十月戊申(1645年12月17日)下旨说:“剃发的严格旨意,违反的人绝不赦免。孔闻謤上书请求蓄发,已经触犯了不赦的条令,姑且念他是圣人的后裔免去一死。何况孔子是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孔闻謤像这样违反法规,玷污了他祖先的时中之道。革去孔闻謤的官职,永不叙用。”不久,孔闻謤就在家中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孔闻籍(?—1634年12月22日),字知史,又字义绳,号碧宿,一说字载寰,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二代孙,孔道辅十八代孙,属防西户。明末政治人物。孔闻籍十四岁的时候补充为四氏学学生,生性孝友,幼年时父亲去世,在居丧期间十分悲痛。除丧服后,孔闻籍每到朔日都要悬挂父亲的画像,痛苦流泪,跪着奉上酒食。曲阜知县出缺的时候,按惯例应当选派孔氏子弟中贤能有文辞的授予此官。孔闻籍被选为第一,他的哥哥孔闻简排第二。孔闻籍认为弟弟不能排在哥哥之前,坚决请求把官职让给哥哥。这年,孔闻籍考中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又考中进士,授官为行人。崇祯二年(1629年),琉球国尚丰王遣使请封。按照惯例应派给事中和行人各一人充当琉球册封使,正使已定杜三策,副使则在萧士玮和孔闻籍中挑选,可是两人互相推诿,互骂至司正杨抡门前,杨抡忍受不了愤怒,于是自请担任副使。崇祯帝便下诏升杨抡为京官,萧士玮降三级并调外任,孔闻籍不准参与考选,调任南京礼部郎中。孔闻籍后出任西宁道副使,崇祯七年(1634年)又转任商洛参议。孔闻籍从西宁道行至到陇西时,听说少数民族入侵,急忙返回,派遣将士御敌,斩获百余人,朝廷于是下诏让孔闻籍留守西宁。没多久,太监中军张仲礼去镇海堡买马,得知商人马安邦有好马,就下令参将白文礼强行买走,且付钱不足。马安邦大怒,活捉白文礼送到黄台吉那里,请他出兵进犯西宁。孔闻籍派遣将士出战,结果大败,有监生打开城门投降。崇祯七年十一月乙卯(1634年12月22日),孔闻籍对妻子朱氏说:“我是至圣的后裔,担任朝廷命官,理所应当与此城共存亡。你怎么办?”朱氏说:“我也是朝廷命妇,又是宗室女子,一定不会让您蒙受羞辱。”孔闻籍便焚烧官署,朱氏与两个女儿以及儿媳颜氏投入火中。孔闻籍看到家人焚烧结束,仰天大呼,投入火中自杀。黄台吉听说孔闻籍的死状后,有所悔悟,叫来马安邦并把他杀了。朝廷得知孔闻籍之事,于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追赠他为光禄寺少卿。
人物简介
维基
邓启隆(16世纪—17世纪),原名邓启泰,字望之,号贲闻,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邓启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式丁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授直隶宁国府推官。任内守贫刻苦,多次平反冤狱;改任山东道监察御史,请求朝廷尽快处分逆党,以正法纪。之后调贵州道,出巡两淮盐政,疏通获得数十万充盈国库。弘光帝即位,升太常少卿,谕祭桂王朱常瀛;永历帝继位后,改任太仆卿,卒年八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48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济宁人,字朝彻,别号凫岫。明崇祯四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左谕德。李自成破京师后,自杀不成,南走江南。入清,流转于丹阳、常州一带,郁郁而死。所撰《玉堂荟记》,记明末世局朝政物态人情,另有《静远堂稿》。维基
杨士聪(1597年8月26日—1648年8月29日),字朝彻,又字非闻,号凫岫,山东济宁州(今山东省济宁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累官至詹事府左谕德。“甲申之变”时,投靠李自成大顺政权,任兵政府少堂(一说为户政府少堂)。清兵入关后,获举荐起用,仍为谕德。著有《玉堂荟记》、《甲申核真略》等书。
人物简介
维基
孔闻诗,字知言,又字四可,号过庭,山东曲阜人,同进士出身,孔子六十二代孙,属盛果户。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戊午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同进士。与族兄弟孔闻謤同榜登科,吏部观政。天启五年(1625年)任中书科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升吏科给事中,条上吏治、边防等八事,崇祯帝称赞并采纳了建议。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礼科右给事中。同年,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回乡。崇祯七年(1634年)孔闻诗出任井陉兵备副使。崇祯十年(1637年)因与镇守内臣意见不合降调大梁督粮道参议。次年,致仕辞官回乡。清兵入关后,孔闻诗被强迫入京,他假装患了青盲,在登上吏部台阶时摔倒不起,于是避免了被逼做官。孔闻诗家居常头戴竹皮冠,身着汉人村野平民传统的服装,绝不穿由于当时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而强行在社会中推广的满族服饰款式,帽子上常常缀着一枚崇祯铜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崇祯末,由府吏官黄陂典史,尝贷金为民纳所欠漕粟。张献忠克黄陂,爱其才,挟与俱去,暮即逃归。后以自认杀张献忠所设守官,被杀。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炳虞(16世纪—17世纪),字铉闻,湖广德安府应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江西安福知县,调广西道御史,审讯宋之普埋尸案时从宽处理,改浙江副使。弘光年间他入朝担任光禄寺卿、太仆寺少卿,监督京营。清召用不出仕,八十岁时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孟绍虞(?—1644年),字闻叔,号玄钵,河南开封府杞县民籍祥符县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举人,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检讨、詹事、礼部侍郎。崇祯初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崇祯元年(1628年)致仕。据《明史·崔呈秀传》,崇祯二年三月定客魏逆案,他与李精白同列名于「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129人之中,被罢斥还乡。李自成三围开封,掘黄河灌城,水冲杞县,他避地淮阴。甲申(1644年)京师陷,仰天号泣,不食数日,忧愤而死。著有《绀雪堂集》十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5—1627 【介绍】: 即朱由校。明朝皇帝。光宗子。泰昌元年九月,光宗死后嗣位。次年,改元天启。即位之初,以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帝性好斧锯椎凿髹漆之事,厌闻朝事,悉委之忠贤。客、魏擅权之局乃定。天启元年,后金(清)兵破沈阳、辽阳。次年,渡辽河,破广宁。关外之局日益危急。此后,魏忠贤屡兴大狱,任用阉党,榜东林党人姓名于天下,生者被杀害,死者被追夺诰命。无耻之徒则为忠贤立生祠,风气之恶,无以复加。天启七年八月病死,因张皇后力,遗诏以皇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
人物简介
维基
吴闻礼(?—1646年),浙江仁和(今属杭州市)人。明崇祯末年进士。南明抗清人物。崇祯十二年(1639年),吴闻礼举己卯科浙江乡试二十五名,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式癸未科三甲进士。南明隆武年间,任兵科给事中。当时,隆武朝廷分福州、延平、邵武、建宁为上游四府,擢闻礼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此地。闻礼主动请求防守分水关,得到隆武帝批准。闽中三关,本为天下险要,后郑芝龙有异志,将关上守兵尽撤,闻礼不能独支。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清兵入仙霞岭。吴闻礼逃往山间寺庙。有人劝其剃发,闻礼不从。不久,闻礼率乡兵出击抗敌,被乱兵所杀。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六九
王应芊,字崇芳。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礼道独,法名函闻。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四。
人物简介
维基
沈兆昌,字闻大,号天目,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二十一名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吏部观政,授福建漳浦县知县,时黄道周予杖归里,讲学于乡,雅重兆昌。郑芝龙拥重兵驻海上,十分跋扈,诸位大员皆惧伏。芝龙派裨将至漳州徵饷,骑马直入,气焰嚣张,道周骂道:「若一叛帅帐下儿,目不识沈令君天下男子耶?」掷其檄弗顾。芝龙怒,立嗾闽督劾兆昌去。入清,朝廷以大理寺评事徵召,不起,筑“老圃堂”,隐居终身。
人物简介
维基
蒋克达(1608-1653),字非闻,贵州安顺府普安县人,赐特用进士出身。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赐特用出身,授桐庐知县。永历元年七月以监察御史,连络滇黔。永历六年(1652年)李定国桂林大捷,擢广西布政使。七年桂林陷,出走,为孙可望杖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