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7,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闻名得定愿
闻名梵行愿
闻成就
闻忌
闻即信
闻法
闻法难
闻物国
闻陀罗尼
闻持
闻持观
闻持陀罗尼
闻思修
闻城十二因缘经
闻慧
闻名得定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第四十二愿也,(参见:住定供佛愿)
闻名梵行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六愿也。与常修梵行愿同。
闻成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成就之一。经首闻之一字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六成就)
【三藏法数】
闻即我闻也。言我闻者,谓如是之法,阿难自言我曾亲从佛闻,故名闻成就。
六成就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三以一时二字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为主成就,说法之主也。五以在耆阇崛山等为处成就,所说之道场也。六以与大比丘众等为众成就,一座同闻之众也。凡安列此六事,为之證明非虚谬,欲使后之闻者信故,谓之为證信序。五成就合佛与处,七成就离我与闻。旧师多取五成就,天台法华之文句亦由五成就而释之。惟仁王、维摩、观经等则取六成就,嘉祥定为六成就。其曰成就者,于一一句中明各义,具足而不可破坏,故曰成就。又通序中,具足此六事,故曰成就。又具足此六字方成正宗之教起,故曰成就。法华文句一之二曰:「通序五,或六,或七。」同记曰:「五者如文,合佛及处,六则离佛及处,七则离我与闻。」天台维摩经疏一曰:「旧多五义,今依六义。」嘉祥法华义疏一,嘉祥仁王经疏一曰:「若依大智度,直依文贴释,不辨子段。后诸师说亦无定,或五或六,今依金刚仙论作六句分别。」元照弥陀疏上曰:「六缘不具,教则不兴,名六成就。」胜鬘经宝窟上本曰:「天亲灯论以明六事,第四教主,若依三藏(真谛),凡有七事,开我闻,今以六事为定也。」嘉祥法华论疏曰:「一一章中明义具足无馀,不可破坏,故云成就。」盂兰盆经疏记下曰:「六种通名成就者,由假彼六缘成此一经。」此六事成就之證真序,当佛之涅槃时,依阿楼驮之教,阿难请问四事于佛,依其中之第四句,佛告阿难使于一切经之初置此六事也。后分于涅槃经、文殊问经、智度论二等详举缘由。金刚仙论一曰:「所以一切经初置斯五句者,有三种义:一为證成经理不虚,末代生信。二为表异外道以阿爱为吉。三为息于诤论。表己推宗有在也。」(外道经首之字又作阿沤)。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一为證信故,如龙树云说时方人令生信故。二简内外,外经以阿沤一字为首,内教以六事在初。三分经论不同,弟子之论,归敬三宝。如来之经,明于六事。」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佛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佛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为某众等。盖言佛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法体也。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谓如是之法,是佛所说,信受不疑,故名信成就。
〔二、闻成就〕,闻即我闻也。言我闻者,谓如是之法,阿难自言我曾亲从佛闻,故名闻成就。
〔三、时成就〕,时即一时也。言一时者,法王启运嘉会之时也。谓众生有缘,能感佛即现身垂应,感应道交,不失其时,故名时成就。
〔四、主成就〕,主即佛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谓佛为世间、出世间说法化导之主,故名主成就。
〔五、处成就〕,处即佛说法之处也。谓或在天上,或在人间,或摩竭提国,或舍卫国等,即是其处,故名处成就。(梵语摩竭提,华言不害。以其国法无刑戮故。梵语舍卫,华言闻物,以其名闻,胜于诸国,又宝物多出此故。)
〔六、众成就〕,众即菩萨、二乘、天仙等诸大众也。谓佛说法,必有菩萨等大众云集同听,故名众成就。(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闻忌
【佛学大辞典】
(杂语)在远方闻亲近者等死去而为忌也。
闻即信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闻之即信也。不信,则虽闻而如不闻。经曰「闻其名号」者,非闻于耳,闻于心之意也。
闻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闻教法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合掌赞佛,闻法欢喜。」
【佛学常见辞汇】
听闻佛的教法。
闻法难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难之一。得闻正法为难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很难有机会听到正法,是四难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乘圆顿之法,微妙甚深,难解难入,非利根上智之士,闻则惑耳惊心,生疑起谤。如法华会上,五千人等,虽梵音盈耳,犹乃退席而去。故经云: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此举闻法难也。
闻物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舍卫国也。玄应音义八曰:「闻物国,谓舍卫国,十二游经文云:无物不有国也。」弥陀经元照疏曰:「舍卫翻闻物,人物富庶,远闻诸国故。」
闻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闻持陀罗尼。四陀罗尼之一。闻持佛之教法而不忘也。陀罗尼译言总持。大乘义章十一末曰:「教法名法,于佛教法闻持不忘,名法陀罗尼,闻不忘故经中亦名闻陀罗尼。」(参见:陀罗尼)
闻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闻教法而忆持不忘,即陀罗尼也。华严经三十三曰:「闻持无量诸佛正法。」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
【佛学常见辞汇】
闻佛的教法而忆持不忘,即陀罗尼。
闻持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求闻持法之观法也。(参见:求闻持法)
闻持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闻陀罗尼同。持之梵语陀罗尼也。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闻陀罗尼,是四陀罗尼之一。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罗尼。
闻思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慧)
三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闻慧,依见闻经教而生之智慧。二、思慧,依思惟道理而生之智慧。三、修慧,依修禅定而生之智慧。前之二慧为散智,而为但发修慧之缘,修慧为定智而正有断惑證理之用,见成实论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
【佛学次第统编】
成实论云三慧:
一、闻慧 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
二、思慧 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皆能生于无漏圣智也。
三、修慧 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闻慧〕,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
〔二、思慧〕,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皆能生于无漏圣慧也。
〔三、修慧〕,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
闻城十二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贝多树下十二因缘经之异名。
闻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慧之一。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也。大乘义章十曰:「受教名闻,生解名为闻慧。」【又】闻信教法名为闻,思惟法理名为慧。法华玄义一曰:「今使闻慧兼修义观双举。」同十曰:「教门为信行人,又成闻义。观门为法行人,又成慧义。闻慧具足,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佛学常见辞汇】
听闻佛法能生智慧,为三慧之一。
【三藏法数】
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