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5,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时闻落子
声闻百里
声闻过情
声闻数里
声闻于天
声闻于外
束教管闻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如是我闻
仁爱是闻
上闻爵
三月闻韶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居安闻倾
《分类字锦》:时闻落子(时闻落子)
《苏轼·观棋诗》: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与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分类:围棋
《分类字锦》:声闻百里(声闻百里)
汉官仪》:高祖庙钟十枚,撞之声闻百里。
分类:
《漢語大詞典》:声闻过情(聲聞過情)
名声超过实情。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明 张纶 《林泉随笔》:“今观 靖 虽声闻过情,行事举动未悉允当,未尝如 法正 之杀人报怨也。” 清 钱谦益 《答山阴徐伯调书》:“自顾鄙薄,声闻过情,蹶气震怖,如双杵撞胸,抚按不能止。”
《分类字锦》:声闻数里(声闻数里)
闻见近录》:张元每夜游山林,则吹铁笛而行,声闻数里。
分类:
《分类字锦》:声闻于天(声闻于天)
见鸣九皋注。
《分类字锦》:声闻于外(声闻于外)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分类:
《漢語大詞典》:束教管闻(束教管聞)
谓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奏》:“臣等生接昌辰,肃懋明世。束教管闻,未足言道。”
《國語辭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拼音: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虽目睹其物,耳听其声,但因心神不在,所以好像没看见,没听见一般。形容不关心,不注意。《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作「听而无闻,视而无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國語辭典》: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拼音: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形容不注意、不关心。《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也作「听而无闻,视而无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國語辭典》:如是我闻(如是我聞)  拼音:rú shì wǒ wén
如是乃指该经的内容,我是阿难自称。常置于佛经的开头。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佛弟子结集经、律时,由阿难背诵经典,故经典以此为开始,意谓我听到的是这样:「……。」此句在西元四世纪末期之前,汉语译经家多使用「闻如是」的句形,四世纪末第一次出现「如是我闻」的译语。以后渐成定式。
《分类字锦》:仁爱是闻(仁爱是闻)
萧子良《耳铭》:惟耳司听,仁爱是闻;详察巧言,离辨异群。无迷邪谄,炫惑莫分。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上闻爵(上聞爵)
见“ 上闻 ”。
《國語辭典》:上闻(上聞)  拼音:shàng wén
向朝廷呈报。《汉书。卷六。武帝纪》:「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唐。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疏外自待。」
《分类字锦》:三月闻韶(三月闻韶)
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数年学易,伏羲龙马之图;三月闻韶,妫帝凤凰之典。
分类:
《漢語大詞典》: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久聞大名,如雷貫耳)
客套语。谓早已知道对方的声名。《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玄德 下拜曰:‘ 汉 室末胄, 涿郡 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晚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要想拜见拜见。”
《分类字锦》:居安闻倾(居安闻倾)
蔡邕《警枕铭》:应龙蟠蛰,潜德保灵;制器象物,示有其形。哲人降鉴,居安闻倾。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