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9,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韩皋(字 仲闻 贞 )
僧崇演( 段 闻者 )
释慧闻
僧普闻( 李 圆觉禅师 )
僧惟劲(别称 头陀 号 宝闻大师云、三生藏 )
刘承规(名 承圭 字 大方 )
韩国华(字 光弼 )
陈尧咨(字 嘉谟 号 小由基 康肃 )
赵元称(字 令闻 恭惠 )
闻人建
雍孝闻
李昭遘(字 逢吉 )
闻人安道(字 彝庚 )
叶祖洽(字 敦礼 )
其它辞典(续上)
严震(字 遐闻 冯翊郡王 忠穆 )韩皋(字 仲闻 贞 )
僧崇演( 段 闻者 )
释慧闻
僧普闻( 李 圆觉禅师 )
僧惟劲(别称 头陀 号 宝闻大师云、三生藏 )
刘承规(名 承圭 字 大方 )
韩国华(字 光弼 )
陈尧咨(字 嘉谟 号 小由基 康肃 )
赵元称(字 令闻 恭惠 )
闻人建
雍孝闻
李昭遘(字 逢吉 )
闻人安道(字 彝庚 )
叶祖洽(字 敦礼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4—799 【介绍】: 唐梓州盐亭人,字遐闻。本农家子,以财雄于乡里。肃宗至德、乾元间,数出赀助边,授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委以军府众务。历凤州刺史,为政清严,兴利除害。德宗建中间,迁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反,遣人诱之,震斩以闻。德宗欲幸山南,震奉表迎,李怀光以骑追袭,赖山南兵以免。加户部尚书,封冯翊郡王。贞元元年,入朝陪祭。十一年,加同平章事。卒谥忠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4—799 字遐闻,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代宗时任合州长史、凤州刺史等。德宗建中三年(782),任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朱泚乱时,震保驾有功,加检校户部尚书。贞元十一年(795),加同平章事。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元和姓纂》卷五。《全唐诗》存其与中表互谑诗1首,出于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24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仲闻。韩滉子。德宗建中元年,擢贤良方正科。知音律,善属文。累除考功员外郎。父丧,帝遣使吊问,俾论撰滉行事,号泣承命,立草数千言以进,帝嘉之。皋貌类父,既孤,遂终身不复引镜。历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号称职。俄拜京兆尹,坐事贬抚州员外司马。历授东都留守、忠武军节度使。以简俭治,所至有绩。穆宗长庆中,累擢左仆射,复为东都留守,道卒,谥贞。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皋字仲闻。太傅滉子。擢贤良科。贞元中累拜尚书右丞。元和时授忠武军节度使。入为吏部尚书兼太子少傅。长庆元年拜尚书右仆射。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37 【介绍】: 唐僧。郓州东平人,俗姓段。初于郓州龙兴寺出家。游方问道,参嵩山善寂得心法。后居淮浦都梁山,四方商客多附之。李绅镇淮南时,召其入府谈论,特加归信,延住扬州慧照寺。卒于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东平段氏。出家为龙兴寺慧超法师弟子。游方见普寂禅师于嵩阳。获印心地。后居都梁山。受徒扬化。山当淮泗之会。商旅骈拥。毳袍之客杂处焉。时李相国绅镇广陵。负材学。凌轹侪类。见衲子辄唾去。或有以演名闻者。遣衙吏章幼成。召入府。坐顷之其语嘿背神诣天造。削涯岸。出畛域。固非绅世俗之学。所可企及也。乃大降叹。请居慧照寺。以使承问。四海玄侣。相寻而至者。仅千辈。开成二年终。春秋八十四。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塔葬焉。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崇演。姓段氏。东平人也。出家于本州龙兴寺慧超法师之门。游方问道见嵩阳善寂禅师。示其心法。后居都梁山。当于淮浦。四面来商毳客影附焉。相国李公绅镇抚广陵。而性刚严少所接与偏轻释子。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祇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绅遣衙吏章幼成传意。召演入府。詶对诣理谈论铿然。绅惘然翻不测其畛域特加归信请居慧照寺。化导同声相应仅于千众。开成二年终于净院。春秋八十四。以十月二十三日全身入塔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信安人。登戒𨽹居灵石寺。其平生常以檀施之业。勉世俗曰。五道流转。欲进脩以求解脱。舍福力。其安资哉。每有营治。虽猥贱琐屑事。犹躬亲之。得鱼肉。必手自持归。以饷工匠。一日山行遇虎。辄杖叩其首曰。汝毋噬人。我兹为汝等造功德。汝宜有所助。明日衔一野彘至。则其诚之所感如此。先尝于瀔水铸丈六像。度其金。既足用。而犹未模冶。曰将以待大檀越也。无何而清溪县女子。以其所蓄宝鉴来施闻。为祝之曰。苟发心至诚。则此鉴当于铸日。正著像匈。已而果然。又谒豫章。致黄金数镒。道直𡨥。弃水中曰。使涝漉之。而后得。则诸君福田。庶几其无损。逮归视箧中。则金具在。岂非其慈忍之念发。而鬼物随以加诃护欤。宜世之尊其德也。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慧闻。信安人也。多劝勉檀那以福业为最。常言未预圣位。于五道中流转。非福何凭。尝于濲江铸丈八金身像。州未听许铜何从致。且曰。待大施主。居无何有清溪县夫妻二人。将嫁资鉴来舍。闻为誓咒之曰。此鉴鼓铸若当佛心前。乃是夫妻发心之至也。迨脱摹露像。果然鉴当佛心胸间矣。又尝往豫章。劝化获黄金数镒。俄遇贼劫掠。事急遂投金水中曰。虑损君子福田。请自捞摝舍闻。闻去贼徒泳水求之不得。及闻到州。金冥然已在其院中。若役人用匠不避讥嫌。得物见多自提鱼贯彘肩饲工人焉。又山路虎豹闻或逢之。将杖叩其脑曰。汝勿害人。吾造功德何不入缘。明日虎衔野猪投闻前。弭尾而去。凡举事皆成。归信如流。率多奇异焉。神僧传·卷第八
释慧闻。信安人也。多劝勉檀那以福业为最。尝于瀫江铸丈八金身像。州未听许铜何从致。且曰。待大施主。居无何有清溪县夫妇二人。将嫁资鉴来舍。闻为誓祝之曰。此鉴鼓铸若当佛心前。乃是夫妇发心之至也。迨脱模露像果然。鉴当佛心胸间矣。又尝往豫章劝化获黄金数镒。俄遇贼劫掠事急。遂投金水中。曰虑损君子福田。请自涝漉。闻去贼徒入水求之不得。及闻到州金冥然已在其院。时山路有虎豹。闻或逢之。将杖叩其脑曰。汝勿害人。吾造功德。何不入缘。明日虎衔野猪投闻前弭尾而去。凡举事皆成。归信如流多奇异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俗姓李。据云为唐僖宗之太子。中和初僖宗奔蜀后,断发出家,潜遁远游。至湖南,嗣石霜庆诸。后居邵武龙湖寺,历三十余年而卒。谥圆觉禅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李,唐末至五代初禅僧。据云为唐僖宗之太子。中和初僖宗奔蜀后断发出家,潜遁远游。至湖南,嗣石霜庆诸。后居邵武龙湖寺,历30余年而卒。谥圆觉禅师。《五灯会元》卷六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神僧传·卷第九
释普闻。唐僖宗第三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清真如画。性不茄荤。僖宗钟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百计陶写之终不可回。中和元年天下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闻断发逸游谒石霜诸。诸与语叹异曰。汝乘愿力而来乃生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莲也。闻夜入室问祖师别传事。诸曰。待按山点头即向汝道。闻因契悟。依止数岁。乃请遍游名山。诸曰。逢乾即止。遇陈便住。于是远游。过昭武抵大乾。遥望山巅蔚然深秀。问父老曰。彼有居者否。老曰。有一陈嗣者。久隐其中。因悟师言。即拨草至山。陈嗣一见乃分坐同住。因乞菜种于嗣愿求斗斛。嗣曰。岂有斗斛与之一合。遂入山垦种。后谷口之人相谓曰。前日僧入山经今不出。必为虎所啖。往视之见茅庐一所。行者数人指呼百诺。而重冈复岭菜已青矣。盖耕种菜者。乃山神所投。行者乃虎也。陈嗣觉师之胜乃曰。吾居此每苦恶兽毒虫之多。公来皆屏迹。道德非吾所及。吾种之缘其属公乎。既而道德播闻缁徒云集。遂成巨刹。忽有老人跪请曰。我乃龙也。家于此山以行雨。不职上天有罚当死。愿赐救护。师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汝可易形来。俄化为小蛇。师以锡杖引入净瓶。良久风雷挟坐榻山岳摇振。师宴坐达旦。天宇澄霁蛇自瓶出。有顷复为老人形而谢曰。若非藉师法力则血肉腥秽此地矣。无以报德。山中无水何以安众。当以水延师道场也。即于峻谷穷源刮成石穴涌泉一泓。始虽涓涓终焉衍溢。遂成一湖。今在半山龙湖之名。盖始于此。冱寒不冰大旱不竭。其流四出灌溉田数百顷。邦人神之建祠其上。岁时享祀焉。今遇上元乃师诞辰。龙必朝谢有祥云瑞气之应。院之右十五里有隋义宁欧阳太守之庙。即今福善王也。庙食至是历二百七十馀载。其神极灵祸福此邦。民敬畏之牲牢享祭无虚日。师见而闵焉。一日杖策之祠下。说偈见意。复与之约曰。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是夕里之父老梦神云。我今受禅师戒不复血食。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如是易血食以斋羞。至今遵之。神人相安。神显灵异。护持此山。或云。师尝与神以道力角胜负。庙傍有松巨干参天。师举手拗下拂地三匝。而神实拂其二。遂屈而从之。一日集徒曰。吾将他适。院事付聪教二门人。乃说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以君。我敛目时齐听取。寺众凄然坚请且为佛法住世。师曰。汝等岂不知达磨只履西归普化全身脱去之旨耶。何以去来生灭视吾也。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应供。到彼僧房集。供罢就长者更觅一分与行者。长者谓师独行不诺所请。遂觅水一盂。噀杖为虎高驭而去。至开元寺。而龙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之曰。吾不复归山中。已有聪禅师矣。故龙湖无开山祖师之塔。惟有跨虎庵基。为古今之證。又有禅师照水自写真像。至今存焉。敕谥圆觉禅师。凡有所祷其应如响。而院前有师所坐之杉。至今间生异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福州长溪人。节操精苦,时称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名刹,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不存。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一说永泰(今属福建)人。唐代僧人。节操精苦,时谓“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丛林,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楚王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有《续宝林传》4卷、《南岳高僧传》。《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后二书存诗偈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福州长溪人。操行精苦。奉养尤俭素。人以头陀称之。登雪峰即领指。无底滞。乾化中。住岳之慈报寺。一日诣三生藏。见灯镜光影涉入。叹曰。先达圣人具不思议智慧方便。而使华严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岂区区世间小巧。所能为哉。后有于道观中。设此器者。劲作颂五章非之。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劲笔。开平中楚王马氏奏赐紫衣。号宝闻大师云。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惟劲。福州长溪人也。节操精苦奉养栖约。破纳拥身衣无缯纩。号头陀焉。初参雪峰便探渊府。乾化中入岳住报慈东藏。亦号三生藏。中见法藏禅师鉴灯。顿了如是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因叹曰。先达圣人具此不思议智慧方便。非小智之所能。又岳道观中亦设此灯。往因废教时窃移入仙坛也。有游岳才人达士留题颇多。劲乃叹曰。卢橘夏熟宁期植在于神都。舜韶齐闻不觉顿忘于肉味。嗟其无识不究本端。盗王氏之青毡以为旧物。认岭南之孔雀以作家禽。后世安知。于今区别。乃作五字颂。颂五章。览者知其理事相融灯有所属。属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显华严性悔。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楚王马氏奏赐紫署宝闻大师。梁开平中也。劲续宝林传盖录贞元已后禅门祖祖相继源脉者也。别著南岳高僧传。未知卷数。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可观。后终于岳中也。 系曰。物涉疑似难辄区分。劲公志鉴灯若遗物重获归家也。后之人必不敢攘物归家也。故曰。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龟也。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宝闻大师惟劲。福州人也。素持苦行。不衣缯纩。惟坏衲度寒暑。时谓头陀焉。初参雪峰。深入渊奥。复问法玄沙之席。心印符会。一日谓鉴上座曰。闻汝注楞严经。是否。曰不敢。师曰。二文殊如何注。曰请师鉴。师乃扬袂而去。唐光化中。入南岳。住三生藏。藏中有镜灯一座。华严第三祖贤首大师所制也。师睹之。顿悟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佛佛罗光之像。因叹曰。此先哲奇功。非具不思议善权之智。何以创焉。乃著五字颂五章。览者悟理事相融。后终南岳。师著述。有宝林传四卷。纪贞元后。禅门继踵源流。又制七言觉地颂。广明诸教缘起。又著南岳高僧传。皆流传于世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1013 【介绍】: 宋楚州山阳人,本名承圭,真宗命改今名,字大方。宦官。太祖时补高班,太宗时为北作坊副使。真宗立,历北作坊使兼勾当群牧司,领提举京师诸司库务,改皇城使。以疾致仕。历事三朝,掌内藏近三十年,曾制定权衡法,领修《册府元龟》及国史。全宋文·卷一三三
刘承规(九五○——一○一三),本名承圭,字大方,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雍熙中,勾当内藏库兼皇城司,改崇仪使,迁洛苑使。至道中为同签书提点枢密、宣徽诸房公事,加六宅使。真宗朝,历迁庄宅使、北作坊使、宫苑使、皇城使、昭宣使、宣政使等,自掌内库历三十年。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四。《宋史》卷四六六《宦者传》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11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光弼。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累迁左司谏。淳化二年,契丹请和,朝廷疑非实,国华受命往河朔察之,尽得其诈以闻。真宗即位,入判大理寺。出知河阳、潞州,以善绥缉,诏奖之。累官右谏议大夫、知泉州。代还,道病卒于建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嘉谟。尧佐弟。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累迁右正言、知制诰。以事贬,寻复。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疏龙首渠注长安城。性刚戾,数被挫。为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拜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自号小由基。卒谥康肃,改康端。全宋诗
陈尧咨(九七○~?)(生年据《东轩笔录》卷一四),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尧佐弟。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通判济州。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擢右正言、知制诰。历知光、开封、永兴、邓、秦、同、天雄、郓、河阳、澶等州府。卒赠太尉,谥康肃。《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1—1014 【介绍】: 宋宗室,太宗第七子,字令闻。七岁授检校太保、右卫上将军、泾国公。领鄂州都督、武昌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王,进检校太傅。大中祥符中,从祀汾阴,改镇南、宁国军节度使。累拜太保。体素羸多病,被疾卒。谥恭惠。有集及笔札。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六年(1046)任池州知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闻人安道,字彝庚,嘉兴(今属浙江)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临睦州酒税,通判歙州,知南康军。与苏轼、司马光交善。事见《槜李诗繄》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敦礼。神宗熙宁三年进士第一。哲宗绍圣中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性狠愎,喜谀附,尝密言王圭于册立时有异论,圭遂追贬。坐举王回出知济州,徙洪州,以牟利黩货闻。曾布引为吏部,布罢而出知定州。徽宗政和末卒。全宋诗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集贤殿校理。三年,提点淮南西路刑狱(同上书卷三九一、四一四)。七年,知海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六)。绍圣中,入为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济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以曾布荐,为吏部侍郎(《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四三)。布罢,黜提举建州武夷山冲佑观(同上书职官六七之三八)。久之,起知洪州,改亳州。政和末,卒。《宋史》卷三五四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二七一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三年策进士第一,签书奉国军判官,判登闻鼓院,知湖州。元祐中历职方、兵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进礼部郎中。因对策讪及宗庙,出提点淮西刑狱。七年知海州。绍圣中入为左司郎中,起居郎,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权吏部尚书。元符二年出知济州,徙洪州,改瀛州。崇宁元年入为尚书吏部侍郎,旋罢,为集贤殿修撰,提举建州武夷山冲佑观,出知定州。大观元年十二月再知洪州,改亳,加徽猷阁直学士。政和末,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职官六七之三八,《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