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举重若轻(舉重若輕)  拼音:jǔ zhòng ruò qīng
举起沉重的东西,却好像是提很轻的东西。比喻虽身负重任或面对难题,但因才力高超,应付起来仍轻松自若。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國語辭典》:老大难(老大難)  拼音:lǎo dà nán
指存在已久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
《國語辭典》:蓝皮书(藍皮書)  拼音:lán pí shū
1.英国国会公布的各种文件。因其封面常用蓝色,故称为「蓝皮书」。
2.伦敦出版的一种关于英语世界的文理学科、企业、政府及各行业领袖人物的名人录。每年修订一次。由英语Blue Book翻译得名。
《國語辭典》:白皮书(白皮書)  拼音:bái pí shū
若干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葡萄牙等国的官方公开文献,因书皮用白色,故称为「白皮书」。为英文White Book的意译。
《漢語大詞典》:款头(款頭)
犹问头。指官府讯问罪人时写在纸上的问题。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诗人 张祜 ,未尝识 白公 。 白公 刺 苏州 , 祜 始来謁。才见 白 , 白 曰:‘久钦籍,尝记得君款头诗。’ 祜 愕然曰:‘舍人何所谓?’ 白 曰:‘鸳鸯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非款头何邪?’ 张 顿首微笑。”按,“鸳鸯”、“孔雀”二句为 张祜 《感王将军柘枝妓殁》诗。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名物》“问头款头”条。
《國語辭典》:快刀斩乱麻(快刀斬亂麻)  拼音:kuài dāo zhǎn luàn má
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复杂错综的问题。语本晋。谢承《后汉书。卷七。方储》:「上嘉其才,以繁乱丝付储使理,储拔佩刀三断之,对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也作「快刀斩麻」、「抽刀斩乱麻」。
《漢語大詞典》:扣住
(1).拴住;扣押住。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张阴捕 听説,一索先把 王溜儿 扣住。”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二木匠 刚从山神庙圪崂下了沟……就被不知哪一部分的侦察员扣住了。”
(2).截止;限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各项支给,俱于前官离任日扣住,不得过领。” 茅盾 《子夜》十九:“我们今天只能扣住了这点数目做做。”
(3).谓抓牢一个问题探求。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不要秘诀的秘诀》:“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
《國語辭典》:苦心孤诣(苦心孤詣)  拼音:kǔ xīn gū yì
1.费尽心思,探索研究,达到他人无法并驾齐驱的境地。如:「他孜孜好学,其苦心孤诣,令我难望其项背。」
2.辛苦经营。《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来,给安龙媒张金凤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文明小史》第六○回:「这也是诸君的苦心孤诣,兄弟何敢辜负?」
《漢語大詞典》:鉴定人(鑑定人)
(1).指对工程建设、新工艺、新产品等具有鉴定资格的专门人员。
(2).法律名词。指能够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查明刑事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并作出鉴定结论的人员。有专职的,如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医等;也有指派、聘请的,如医生、教授、科学家等。
《國語辭典》:见仁见智(見仁見智)  拼音:jiàn rén jiàn zhì
对同一事情,每个人看法各异。如:「至于人类究竟是性善还是性恶,则见仁见智,难有定论。」
《國語辭典》:见骥一毛(見驥一毛)  拼音:jiàn jì yī máo
只看到良马身上的一根毛。形容见识短浅。《淮南子。说林》:「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比喻只了解事物的一部分。如:「学海浩瀚渊博,我不过见骥一毛而已,哪里称得上是大师。」
《國語辭典》:解析几何(解析幾何)  拼音:jiě xī jǐ hé
用坐标系和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与曲线的数学。解析几何中,以坐标表示点,以坐标间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多广泛运用于高等数学、物理学、力学、工程技术及科学研究中。也称为「坐标几何学」。
《漢語大詞典》: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关中 华戎杂错,风俗劲悍; 裕 欲以 荆 扬 之化,施之 函 秦 ,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漢語大詞典》:教研室
教育厅、局和学校中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
《漢語大詞典》:教研组(教研組)
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规模比教研室小。 吴晗 《〈灯下集〉·前言》:“有的是个人写,大家讨论,有的是教研组写,有的是几个教研组写。”
《漢語大詞典》:教育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投资与收益等问题的学科。内容包括:观察和推算在经济发展后各类劳动力的需要数量,探索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结构的计划原理和节约方法,分析和提出教育发展对人力、物质的需求与供给,总结教育发展的可计量的经济效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