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泥视(泥視)
谓死板地看问题。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反类 中国 宋 明 间也”自注:“此不过言其有相类者耳,非指其全体也,读者勿泥视。”
《國語辭典》:平均地权(平均地權)  拼音:píng jūn dì quán
国父所倡的民生主义两大原则之一。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因此由地主自行报价,然后由政府照价收税,必要时照价收买,涨价归公,澈底解决土地问题而达成耕者有其田,并且防止地主因地租与地价上涨得到暴利。
《漢語大詞典》:碰头会(碰頭會)
一种不拘时间、地点的少数人参加的交换情况、研究问题的短会。 赵树理 《“锻炼锻炼”》:“这时候,主任 王聚海 、副主任 杨小四 、支书 王镇海 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研究整风与当前生产怎样配合的问题。”《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往往,在朝霞满天的时候,你会看到书记们披着结霜的棉袄,走在歇早工的劳动队伍里;或是捏着圆珠笔,在旁听生产大队的碰头会。”
《漢語大詞典》:识变从宜(識變從宜)
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
《漢語大詞典》:识二五而不知十(識二五而不知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楚 也; 晋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识二五而不知十”谓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夫 回瑗 可弃,而 杨 董 获升,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漢語大詞典》:识微知着(識微知著)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新唐书·杜佑传:“传曰:‘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管仲 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参见“ 识微 ”。
《漢語大詞典》:识微(識微)
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汉 刘向 说苑·杂言:“故 箕子 弃国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过 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盖无平不陂,无往不復,盛衰无常,吉凶靡定,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五:“今世识微之士,谓 俄罗斯 将达於彼岸之时不远矣。”
《漢語大詞典》:识微知著(識微知著)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新唐书·杜佑传:“传曰:‘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管仲 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参见“ 识微 ”。
《國語辭典》:束手无策(束手無策)  拼音:shù shǒu wú cè
面对问题时,毫无解决的办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姐已是十死九生,只多得一口气了,马少卿束手无策。」《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船上管船的舵工,押船的朝奉,面面相觑,束手无策。」也作「束手无措」。
《國語辭典》:如意算盘(如意算盤)  拼音:rú yì suàn pán
比喻一厢情愿的做对自己有利的打算。《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好便宜,你倒会打如意算盘。十三个半月工钱,只付三个月。你同我了事,我却不同你干休。」
《国语辞典》:软科学(软科学)  拼音:ruǎn kē xué
是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为多层次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方案的一门高度综合性的新兴科学。如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预测研究、科学技术理论等。
《漢語大詞典》: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比喻处理工作,解决问题,宁可少一些,但是一定要彻底。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九节:“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漢語大詞典》:上纲上线(上綱上綫)
指把问题提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分析。《人民日报》1981.4.26:“‘左’和‘右’,是指党的方针政策的倾向讲的,至于在一般干部和群众中,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乱上纲上线。”
《漢語大詞典》:绝薪止火(絶薪止火)
汉书·枚乘传:“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絶薪止火而已。”后用“絶薪止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漢語大詞典》:看人说话
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例如:他们是看人说话,没有什么道理可说。
《國語辭典》:考虑(考慮)  拼音:kǎo lǜ
思量、斟酌。如:「这件事须先通盘考虑,然后再做决定,以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