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绝口(絕口)  拼音:jué kǒu
1.从此不说。《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三国演义》第四回:「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2.刚说的话,尚未离口。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老夫语未绝口,不想贤弟果然至此。」也作「悬口」。
《國語辭典》:钳口(拑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嘴不说话。汉。贾谊 过秦论:「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红楼梦》第二二回:「今日贾政在席,也是钳口禁言。」也作「钳口」、「钳口」。
《國語辭典》:钳口(鉗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口不言。《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单超传》:「上下钳口,莫有言者。」《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百僚钳口,道路以目。」也作「钳口」、「钳口」。
《國語辭典》:钳口(箝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口不说话。《晋书。卷二八。五行志中》:「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钳口。」《西游记》第一○回:「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钳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也作「钳口」、「钳口」。
分類:闭口
《國語辭典》:杜口  拼音:dù kǒu
闭口不言。《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夫后官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谥为孝文,庙称太宗。」《文选。成公缓。啸赋》:「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分類: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漢語大詞典》:挂舌
(1).挂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諠譁不入耳,谗佞不挂舌。”参见“ 挂口 ”。
(2).闭口。 宋 黄庭坚 《赠别李端叔》诗:“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
分類:闭口
《國語辭典》:挂口  拼音:guà kǒu
谈论、提及。引申为放在心上。宋。苏轼送刘攽倅海陵〉诗:「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誇舌在齿牙牢。」也作「挂齿」、「挂齿」。
分類:提及
《漢語大詞典》:胶口(膠口)
闭口。 宋 王禹偁 《别长沙彭暐序》:“抱古人道,胶口而不敢谈;求君子儒,恍目而不得见。”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敛唇(斂脣)
闭口。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老年拗拗:“瀹茗惟以供饭后潄齿,餘则畏其性寒,敛脣避之。”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合喙
闭口。谓沉默不言。 唐 柳宗元 《闵生赋》:“合喙而隐志兮,幽默以待尽。”
《漢語大詞典》:吻噤
犹闭口。 元 曹之谦 《风雪障面图》诗:“僕夫徒行亦良苦,吻噤不语心应语。”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折口
闭口。《孔子家语·贤君》:“佞臣諂諛,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 王肃 注:“折口,杜口。”
分類:闭口王肃
《漢語大詞典》:厮噤(廝噤)
闭口;无言。 明 金銮 《节节高·别怨》曲:“秋来意更深,漫思寻,音书欲写还廝噤。”
分類:闭口
《國語辭典》:缄默(緘默)  拼音:jiān mò
闭口不说。《旧唐书。卷七二。李百药传》:「以为朋党,沉屈者未申,而在位者已损,所以人思苟免,竞为缄默。」《宋史。卷三二一。郑侠传》:「御史缄默不言,而君上书不已,是言责在监门而台中无人也。」
《國語辭典》:衔枚(銜枚)  拼音:xián méi
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军士把箸横衔在口中,以防喧哗,称为「衔枚」。《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三国演义》第三○回:「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
《國語辭典》:缄口(緘口)  拼音:jiān kǒu
沉默不语。如:「一听到敏感的话题,他便缄口保持沉默。」也作「结口」。
分類: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囊括  拼音:náng guā
包罗、席捲一切。《文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唐。陈子昂感遇〉诗:「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國語辭典》:卷舌  拼音:juǎn shé
1.不说话。《文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猛士婴城,谋臣卷舌。」也作「捲舌」。
2.将舌尖往后翘。如:「卷舌音」。也作「捲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