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83,分239页显示 上一页 186 187 188 189 190 192 193 194 195 下一页
卓祐之(字 长吉 )
石全彬(字 长卿 恭僖 )
石元孙(字 善长、善良 名 庆孙 )
王贻永(名 克明 字 季长 康靖 贻永 )
吕长吉
毕庆长
彭思永(字 季长 )
汪湜(号 和静 世称 汪长老 )
邹长孺(字 齐贤 )
孙长卿(字 次公 别称 能臣 )
杜杞(字 伟长 )
范镇(世称 长啸公 字 景仁 蜀郡公 忠文 )
刘牧(字 先之、牧之 号 长民 )
释净源(别称 晋水法师 杨 字 伯长、伯常 )
其它辞典(续上)
黄庠(字 长善 )卓祐之(字 长吉 )
石全彬(字 长卿 恭僖 )
石元孙(字 善长、善良 名 庆孙 )
王贻永(名 克明 字 季长 康靖 贻永 )
吕长吉
毕庆长
彭思永(字 季长 )
汪湜(号 和静 世称 汪长老 )
邹长孺(字 齐贤 )
孙长卿(字 次公 别称 能臣 )
杜杞(字 伟长 )
范镇(世称 长啸公 字 景仁 蜀郡公 忠文 )
刘牧(字 先之、牧之 号 长民 )
释净源(别称 晋水法师 杨 字 伯长、伯常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长善。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博学强记,超敏过人。初至京师就举国子监、开封府、礼部皆第一,名动京城。所作程文,中外传诵。归江南后病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5—1070 【介绍】: 宋真定人,字长卿。石知颙孙。初补入内小黄门,累迁西头供奉官。元昊叛,监鄜州兵救延州,解围去。侬智高攻广南时,任湖南、江西路安抚副使,力战于邕州。后领绵州防御使。迁福延宫使,提举奉先院。卒谥恭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浚仪人,字善长。初名庆孙,字善良。石保兴子。仁宗时为澶州巡检,徙知莫州,有治绩。累迁鄜延副都总管,缘边安抚使。康定初,夏人寇延州,元孙战败被执。及元昊纳款,纵归。帝贷元孙死,安置许州,后还京师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6 【介绍】: 宋并州祁县人,初名克明,字季长。王溥孙。真宗咸平中尚太宗女郑国公主,除驸马都尉。为徐州团练使时,筑堤城南,以御水患。历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枢密使,后加使相。时无外戚辅政者,而贻永在枢府十五年,迄无过失,人称其谦静。卒谥康靖。全宋诗
王贻永,字季长,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王溥孙。真宗咸平中娶太宗女郑国公主,授驸马都尉。历知单州、徐州。仁宗即位,改知澶、定、天雄、郓等州军。康定元年(一○四○)擢同知枢密院事,迁枢密使。庆历六年(一○四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和初卒。谥康靖。《宋史》卷四六四有传。全宋文·卷三六○
王贻永(九八六——一○五六),字季长,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王溥之孙,初名克明,咸平中尚太宗女郑国公主,乃改名贻永。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历知单州、澶州、定州、天雄军、郓州、成德军。皇祐中,擢枢密院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兼侍中。至和初,出领彰德军节度使,以疾辞,拜尚书右仆射、检校太师兼侍中,充景灵宫使。嘉祐元年五月卒,年七十一,谥康靖。《宋史》卷四六四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一八,《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五○。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祐四年(1037)任登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天圣四年(1026)任南雄州知州。宝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任衢州知州。庆历六年(1046)任泉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70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季长。仁宗天圣进士。历知州县,有治状。入为侍御史,极论内降授官赏之弊,又反对外戚秉政、宦侍建节,解台职,出任湖北转运使,历州府。英宗治平中,召除御史中丞,复谏勿称濮王为亲。坐事知黄州、太平州。神宗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全宋诗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南康军判官,移知广州南海县。又知潮、常州,寻召为侍御史。侬智高叛,除荆湖北路转运使,改益州路转运使,召为户部副使。岁馀,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治平初,召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出知黄州,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事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三二○有传。全宋文·卷五七八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南康军判官。历知南海、分宁二县,通判睦州,移知潮州、常州,召为侍御史。出知宣州,历湖北、益州转运使,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朝恩升给事中,复召权御史中丞。神宗时拜御史中丞,后以户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一。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卷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自号和静。好佛,里人称为汪长老。仁宗时,曾纠合众力,于安岩山建华岩禅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军泰宁人,字齐贤。笃志问学,仁宗时预太学试,居上第。闻父丧,哀毁逾礼,自京师至家三千余里,跣足扫庐。有司以八行举,不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69 【介绍】: 宋扬州人,字次公。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郎。通判河南府,平定驻军之叛。知和州,审狱明察。历任益州等路提点刑狱、盐铁判官、转运使等。知庆州,凿井,修道,方便行旅。神宗熙宁元年,河北地震,缮补崩毁城郭仓庾,有功。长于政事,时称能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50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徙居开封,字伟长。杜镐孙。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仁宗庆历中,累迁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平区希范、蒙赶起事。改两浙转运使。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有文集、奏议集。全宋诗
杜杞(一○○五~一○五○),字伟长,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说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嘉靖《建阳县志》卷一三)。仁宗宝元间通判真州(明隆庆《仪真县志》卷五)。庆历六年(一○四六),官两浙转运使,七年,徙河北转运使。拜天章阁待制,充环庆路兵马都部署、经略安抚使,知庆州。皇祐二年卒,年四十六。有文集十卷,已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兵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杜杞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有传。全宋文·卷六三八
杜杞(一○○五——一○五○),字伟长,世为金陵人,徙开封(今河南开封)。以祖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允、大理评事,知建阳县。庆历中为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改判真州,徙知解州。权发遣度支判官事,授京西转运、按察使。旋授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充广南西路转运、安抚使。平欧希范之乱,擢广西转运使、提点刑狱,徙两浙路转运使,改河北转运使、兵部员外郎,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兵马都部署、经略安抚使,知庆州。皇祐二年卒,年四十六。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杜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89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景仁。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第一。累官知谏院,尝连上十九章劝仁宗立嗣,因罢谏职,改集贤殿修撰。英宗即位,迁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遂致仕。哲宗时,起为端明殿学士,提举崇福宫。累封蜀郡公。卒谥忠文。尝与修《新唐书》、《仁宗实录》,著有《范蜀公集》、《东斋记事》等。全宋诗
范镇(一○○八~一○八九),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调新安主簿。召试学士院,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纠察在京刑狱,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英宗立,迁翰林学士。明年,出知陈州。神宗即位,召复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熙宁三年(一○七○)以户部侍郎致仕。哲宗立,起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恳辞不就,改提举崇福宫。数月复告老,再致仕,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谥忠文。有文集百卷,已佚。事见宋韩维《南阳集》卷三○《忠文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范镇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九《范蜀公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全宋文·卷八六二
范镇(一○○八——一○八八),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宝元元年进士及第,调新安主簿,累擢起居舍人、知谏院,言事务引大体。仁宗无子,镇连上十九章请立嗣。乃罢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判太常寺,出知陈州。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反对王安石变法,以户部侍郎致仕。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起提举宫观,欲以为门下侍郎,固辞,复告老,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谥忠文。有文集百卷,又著《东斋记事》十卷(今有辑本)等。见韩维《范公神道碑》(《南阳集》卷三○),苏轼《范景仁墓志铭》(《东坡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64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先之,一作牧之,号长民。举进士。尝从孙复习《春秋》,又以范仲淹为师。以仲淹荐,为兖州观察推官。累官至太常博士。有《易解》、《卦德通论》等。全宋诗
刘牧(一○一一~一○六四),字先之,号长民(《宋元学案》卷二),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仁宗初第进士,为饶州军事推官。改兖州观察推官,知大名府馆陶县。通判建、青、庐诸州,历广南西路、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五十四。有《卦德通论》一卷、《钩隐图》三卷等(同上书),已佚。事见《临川集》卷九七《刘君墓志铭》。全宋文·卷九八八
刘牧(一○一一——一○六四),字先之(一作牧之),号长民。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举进士第,起家饶州军事推官。为范仲淹荐举,除兖州观察推官,改大理寺丞,历知大名府馆陶县,通判建州、青州、庐州。除广西路转运判官,移湖北路转运判官。治平元年卒,年五十四。从孙复学《春秋》,又从范谔昌受《易》。著有《新注周易》十一卷、《卦德通论》一卷、《先儒遗论九事》一卷、《易数钩隐图》三卷。见王安石《刘君墓志铭》(《临川集》卷九七)。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
净源(一○一一——一○八八),俗姓杨,字伯长,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初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历参名师,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尝开法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后主杭之慧因院。屡坐大道场,阐扬圆顿极旨。著述颇丰,有《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华严经疏注》一百二十卷(残存)、《华严原人论发微录》三卷(存)、《仁王经疏》四卷(存)、《肇论中吴集解》三卷(存)等。元祐三年卒,年七十八。见《补续高僧传》卷二,《释氏疑年录》卷七。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净源。字伯常。姓杨氏。生而敏慧。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奋志参寻。初见华严承迁。次见横海明覃。后见长水子璿。尽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住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左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慧因院易禅为教。命师居之。所至。缁素景慕。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證圣正元二疏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三忏法。及作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又疏解仁王般若等经。高丽国王子为僧曰统义天。航海而来。问法于师。朝廷遣侍讲杨杰馆伴。化及外国。其道可知矣。元祐三年冬示寂。茶毗。得舍利无数。瘗于慧因院之西北。寿七十八。先世泉之晋水人。故学者以晋水称之。 赞曰。 法界无尽 一心洞明 奋厥馀力 诠释群经 作式垂范 聿有骏声 慕法者众 海国扬舲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净源。字伯长。杨氏子。生而敏慧。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奋志参寻。初受华严于五台承迁。次见横海明覃。后谒长水璿法师。尽得华严奥旨。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声誉籍甚。开法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屡坐大道场。阐扬圆顿极旨。左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慧因院。易禅为教。请师居之。道风大振。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證圣正元二疏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三忏法。及作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又疏解仁王般若等经。 义天者。高丽国王第四子。辞荣出家。封祐世僧统。元祐初。入中国上表。乞传贤首教。归朝弘扬。敕有司。举可授法者。以诚法师对。 诚法师者。住东京觉严寺。讲华严经。历席既久。学者依以扬声。其为人。纯至少缘饰。高行远识。近世讲人。莫有居其右者。上表举师自代。曰。臣虽刻意讲学。识趣浅漏。特以年运已往。妄为学者所推。今异国名僧。航海问道。宜得高识博闻者。为之师。窃见杭州慧因院僧净源。精练教乘。旁通外学。举以自代。实允公议。上可其奏。遣朝奉郎杨亿馆。伴至慧因。受法诸刹。迎饯如行人礼。初华严疏钞。久已散坠。义天持至咨决。遂得复全。义天。业就还国。留金书华严三译本。一百八十卷。于慧因。师乃建阁。奉安之。时称师为华严中兴之祖。师。之道遂大行海外矣。元祐三年冬。示寂。茶毗获舍利无数。塔于院西北。寿七十有八。义天念法乳。遣侍僧寿介等。过海致祭焉。师先世。泉之晋水人。故学者。称晋水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