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刘渊然( 高道、长春真人 )
刘长春(字 存仁 )
长春姐
朱长春(字 大复 )
李长春(字 元甫 号 棠轩 )
幼朔( 龄 别称 邹长春 )
陆长春(字 景阳 )
杜长春(字 君泰 )
李长春(字 恒阳 )
李长春(字 叔茂 号 东起 )
叶应震(字 长春、苍雷 )
马长春(字 三如 )
邓长春
宋长春(字 柏山 )
其它辞典
丘处机(别称 丘长春 字 通密 号 长春子 )刘渊然( 高道、长春真人 )
刘长春(字 存仁 )
长春姐
朱长春(字 大复 )
李长春(字 元甫 号 棠轩 )
幼朔( 龄 别称 邹长春 )
陆长春(字 景阳 )
杜长春(字 君泰 )
李长春(字 恒阳 )
李长春(字 叔茂 号 东起 )
叶应震(字 长春、苍雷 )
马长春(字 三如 )
邓长春
宋长春(字 柏山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1227 【介绍】: 金登州栖霞人,字通密,号长春子。十九岁出家,为重阳真人王哲弟子,全真道教七真之一。金大定间,居磻溪、陇州等地,结交士人,曾应金世宗召至中都。后仍还居栖霞山中。成吉思汗十四年,应召率弟子李志常等西行。见成吉思汗于西域雪山。问长生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以天道好生为言。赐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十八年东还。在燕以玺书释奴为良达二三万人。弟子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述其事甚详。有《磻溪集》、《鸣道集》、《大丹直指》等。元诗选
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儿时有相者曰:此子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师王真人哲于海宁。戊申,召见阙下,随还终南山,连召不起。己卯,元太祖遣近侍刘仲禄持手诏致聘,迎至雪山之阳,延问至道,答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治尚无为清净之理,太祖然之。癸未,乞东还,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居燕太极宫,改名曰长春。丁亥,天大雷雨,太液池涸,北口岸崩,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杨铁厓曰:余善与余谈丘真师,尝火蒸者三日夜,开如故。赐堇酒者连觥,腹不溃,貌不变,如入内时。命弟子开方丈池,既归池中,以为死,池中涌沸,复起言笑,其道行如此。所作《青天歌》,铁厓醉后辄喜歌之。著有《磻溪集》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赣县人。幼为祥符宫道士,后诣雩都紫阳观,师赵原阳,传其法。洪武二十六年应太祖召至南京,赐号高道,馆朝天宫。永乐中从至北京。仁宗立,赐号长春真人。宣德初,进大真人。七年乞归朝天宫。为人清静自守,年八十二卒。
人物简介
维基
刘长春(1437年—?),字存仁,四川泸州直隶州人,灶籍。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四川乡试第七名举人,五年(146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八名,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四
长春姐,嘉兴人,黄氏婢。寒山陆夫人尝以诗赠之云:“剪破楚山云,绘作芙蓉履。有时渡湘江,片片随流水。”著有《惜春记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长春(1545年—1607年),字元甫,号棠轩,四川叙州府富顺县籍湖广荆州府公安县人。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右春坊右中允,充经筵讲官,进右谕德、左庶子、国子监祭酒,累官南京工部侍郎、南京礼部侍郎、北礼部侍郎、充日讲官,晋礼部尚书。视事二年,十四疏乞骸骨,不许,又五疏请展墓,得旨驰驿归,归家十五年而卒,年六十三。赐祭葬,三十七年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五
长春,字景阳,长庚从兄,隐居种德万历丁亥大疫蚤起见五鬼窃语曰正人在我辈当避之一方竟无染者
人物简介
维基
杜长春(16世纪—17世纪),字君泰,四川重庆府綦江县人。杜长春早年出身国子生,以《书经》中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第二十八名,三十八年(1610年)会试中式第一百五十七名,成三甲进士,获授蕲水知县,任内摘奸罚恶,不畏强权,又经常教育士子,学生都争相学习。之后他调任南城,任内勤劳得士民爱慕之,但因为以奉承上级降为宁国教授,很快再升为承天府推官,他却以不得志请求辞官,到江陵时去世,四川巡抚傅宗龙为他撰写墓志铭。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长春(16世纪—17世纪),字恒阳,直隶河间府兴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长春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举人,到四十一年(1613年)成进士,授峄县知县,期间他平衡处理政务,不故意违反常情,令官司减少、人民安定;同时他在荒年振灾,严禁商人从中牟利,惠及人民。调临淄,转河南道监察御史。崇祯帝即位,他弹劾王永光,改任户部郎中。弘光帝继位,李长春上疏南运和北运的不同,请求改漕粮由民运输,减少保兑充实军饷,朝廷听从。不久升任太仆少卿和太仆卿,南京失守后清朝曾邀请他出仕,但他拒绝,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长春(?—17世纪),字叔茂,号东起,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长春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江西乡试三十三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二百六十六名,三甲三十二名进士,本年获授广州府推官,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考选,升浙江道御史,上疏罢去缉较、录用遗贤、减免漕舟、禁止私谒。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在文华殿单独召见周延儒,他和毛羽健、田时震为此事共同上疏:「汉朝大臣曾说过,公事应当著大臣公开地说;私事则不能接受。这次皇上不在朝堂、不在上朝时召见;而在私下、在退朝后召见延儒,夜深时还开启内阁大门。贤者必定形迹自远,不冒昧获得功名。如果不是,为何任用这样的人。」上疏后,崇祯帝严厉责备他们。之后李长春又弹劾周延儒图谋私利、收受贿赂,崇祯帝生气得将他递捕入狱行刑,六科力救也没有作用。大学士成基命长跪会极门,自辰时到酉时都不起来,才让他免死,派往驻守边疆。不久因为天旱,和钱龙锡、易应昌、张凤翔、杜齐芳一起释放,有「五君子」之称。弘光帝继位,起用他为湖广道御史,转太仆卿。南京失守,他参与义师;得隆武帝擢任右佥都御史兼太仆卿。福京沦陷,李长春隐居不出仕,到八十三岁时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叶应震(16世纪—17世纪),字长春、苍雷,江西饶州府馀干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叶应震是万历三十七年举人叶景先之子,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立刻上奏弹劾杨嗣昌但不报,获授工部都水主事督视河工,节省役费,因和理盐宦官对抗几乎被诬陷。不久他转任青州备兵,惩治骄忠的宗室,严禁部属吏额外徵税,又劝止巡抚闻警而遁,为其筹措兵饷;弘光年间他升为川西道参议,此时父亲病重,告归细心照顾,却仍在月馀后去世,因悲伤而消瘦。某天阳光时突然阴霾密布,见到父亲棺木移动,他流泪说:「先灵告诉我了。」即日扶棺入山下葬。此后叶应震不再出仕,事母孝养,婉拒揭重熙疏荐,母亲去世庐墓二十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三
马长春,字三如,安丘人。顺治乙酉举人。有《竹香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6 【介绍】: 明末清初辽阳人。明副将,守大淩河。天聪间,随祖大寿降清,隶汉军镶黄旗。顺治间官户部侍郎,从多铎南下,转战河南、江南、浙江。积功封一等男。康熙初以老乞归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北蒲圻人,字柏山。康熙间,从征吴三桂,为把总,平岳州有功。又从征福建,克复南日澳,直抵厦门,授都督佥事。官至云南副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