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长庆集
长庆体
长庆赤
长庆集
玉杵臼
唐蕃会盟碑
裴航遇云英
黄长庆
陈长庆(字 其白 )
吴长庆(字 筱轩 武壮 )
宋国永(字 长庆 )
典故
我白君元,各自为长庆
词典
长庆长庆集
长庆体
长庆赤
分类词汇
何戡长庆集
玉杵臼
唐蕃会盟碑
裴航遇云英
其它辞典
僧慧棱( 孙 超觉大师 世称 长庆和尚 )黄长庆
陈长庆(字 其白 )
吴长庆(字 筱轩 武壮 )
宋国永(字 长庆 )
典故
相关人物
我白君元,各自为长庆
相关人物
元稹
白居易
《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三〈元稹七·白氏长庆集序〉~6644~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原注:具乐天与予书)。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由是〈性习相近远〉、〈求元珠〉、〈斩白蛇剑〉等赋,洎百节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矣。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翰林掌制诰,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喜雨诗〉、〈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前后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閒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闲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一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诏还,予时刺郡会稽,因得尽徵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国家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閒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至于乐天之官秩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序。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原注:具乐天与予书)。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由是〈性习相近远〉、〈求元珠〉、〈斩白蛇剑〉等赋,洎百节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矣。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翰林掌制诰,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喜雨诗〉、〈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前后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閒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闲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一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诏还,予时刺郡会稽,因得尽徵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国家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閒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至于乐天之官秩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序。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元稹列传〉~4336~
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疾,一日而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有子曰道护,时年三岁。稹仲兄司农少卿积,营护丧事。所著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杂文一百卷,号曰《元氏长庆集》。又著古今刑政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于代。
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疾,一日而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有子曰道护,时年三岁。稹仲兄司农少卿积,营护丧事。所著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杂文一百卷,号曰《元氏长庆集》。又著古今刑政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于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32 【介绍】: 五代时僧。杭州盐官人,俗姓孙。十三岁于苏州出家。唐僖宗乾符五年入闽,历参诸名德,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历三十年。哀帝天祐三年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化世廿余年,授徒一千五百余人。卒谥超觉大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4—932 俗姓孙,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南)人。13岁于苏州出家。僖宗乾符五年(878)入闽,历参诸僧,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山30年。哀帝天祐三年(906)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世称长庆和尚。化世20余年,授徒1500余人。卒谥超觉大师。《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有传,前二书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槜李诗系·卷三十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玄寺,参灵云问佛法。云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棱于是往雪峰玄沙。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捲帘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峰谓沙曰:“此子彻,去也”沙曰:“此是意识著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上堂,棱又口占一颂。峰乃顾沙曰:“不可更说,是意识著述。”天祐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后闽主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得度者不减一千五百众。长兴三年,归寂。全唐诗续补遗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伭寺。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昭庆。后闽王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长兴三年归寂。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于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馀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慧棱。杭州海盐人也。俗姓孙氏。初诞缠紫色胎衣。为童龀日俊朗抗节。于吴苑通玄寺登戒已。闻南方有禅学。遂游闽岭谒雪峰。提耳指订顿明本性。乃述偈云。昔时谩向途中学。今日看来火里冰。如是亲依不下峰顶计三十许载。冥循定业谨摄矜庄。泉州刺史王延彬。召棱住昭庆院禅子委输唯虞后至。及于长乐府居长庆院。二十馀年出世不减。一千五百众。棱性地慈忍不妄许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以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长往。春秋七十九。僧腊六十。闽国王氏私诔之大师号超觉。塔葬皆出官供。判官林文盛为碑纪德云。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二年(1009)任建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陈长庆,字其白,宜兴人,官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4—1884 【介绍】: 清安徽庐江人,字筱轩。咸丰四年领团练攻太平军。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援苏。光绪间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旋以帮办山东军务驻登州。八年率部赴朝鲜,执大院君李是应送天津。卒谥武壮。人物简介
吴长庆,字筱轩,庐江人,光绪壬午平朝鲜乱赏三等轻车都尉,甲申班师,卒谥武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8 【介绍】: 清湖南衡阳人,字长庆。咸丰间,为鲍超部将,与太平军交战。同治间,任云南鹤丽镇总兵,加提督衔。光绪初,调赴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