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介子
(1).古代宗法,长子为宗子,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祭於家庙,庶子则称介子。介,副。以示不敢僭越宗子。《礼记·曾子问》:“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孔颖达 疏:“介子,某介子,谓庶子为大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
(2).指庶子有官爵者。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追讲前人之欢,坐忘介子之丑。” 明 宋濂 《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 庄 宦学有立, 洪武 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3). 春秋 晋 介子推 。《淮南子·说山训》:“ 介子 歌龙蛇,而 文君 垂泣。”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 介子 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4).指 傅介子 。 西汉 时出使 西域 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 张騫 奉使已来, 介子 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 清 黄鷟来 《咏史》诗之一:“ 介子 一书生, 楼兰 立奇功。”
(5).物理名词。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基本粒子的总称。它们都不能稳定存在,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2).指庶子有官爵者。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追讲前人之欢,坐忘介子之丑。” 明 宋濂 《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 庄 宦学有立, 洪武 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3). 春秋 晋 介子推 。《淮南子·说山训》:“ 介子 歌龙蛇,而 文君 垂泣。”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 介子 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4).指 傅介子 。 西汉 时出使 西域 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 张騫 奉使已来, 介子 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 清 黄鷟来 《咏史》诗之一:“ 介子 一书生, 楼兰 立奇功。”
(5).物理名词。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基本粒子的总称。它们都不能稳定存在,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漢語大詞典》:宁王(寧王)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书·大诰》:“用寧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受命曰寧王。” 孙星衍 疏:“ 郑 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寧王’者,《君奭》云‘惟寧王德’, 郑 注云‘寧王者 文王 也’。又注《洛誥》云‘ 周公 谓 文王 为寧王, 成王 亦谓 武王 为寧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 文王 ,“寧”当作“文”。参阅 曾运乾 《尚书正读》。
(2).指 唐 李宪 。 睿宗 长子,封 宁王 。善音律。死后, 玄宗 封为 让皇帝 。 唐 温庭筠 《弹筝人》诗:“ 天宝 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 寧王 。”
(3). 明 朱权 。 朱元璋 第十七子,封于 大宁 ,称 宁王 。自号 臞仙 ,又称 涵虚子 、 丹丘先生 ,著《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太和正音谱》,以及杂剧十二种。
(2).指 唐 李宪 。 睿宗 长子,封 宁王 。善音律。死后, 玄宗 封为 让皇帝 。 唐 温庭筠 《弹筝人》诗:“ 天宝 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 寧王 。”
(3). 明 朱权 。 朱元璋 第十七子,封于 大宁 ,称 宁王 。自号 臞仙 ,又称 涵虚子 、 丹丘先生 ,著《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太和正音谱》,以及杂剧十二种。
《國語辭典》:主器 拼音:zhǔ qì
器,祭器。主器指主管宗庙祭器的人。《易经。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后以主器为长子的代称。《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古者,国君年十五而生子。今君内主尚虚,异日主器何望?非所以重宗庙也。」
《漢語大詞典》:二方
后汉 陈寔 长子 元方 、四子 季方 的合称。二人均有高名。《后汉书·荀韩钟陈传赞》:“二 方 承则,八 慈 继尘。” 李贤 注:“二 方 , 元方 、 季方 也。 荀淑 八子,皆以‘慈’为字。”
《漢語大詞典》:庶长(庶長)
(1).妾所生之长子。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适长称伯, 伯禽 是也;庶长称孟, 鲁 大夫 孟氏 是也。”《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颖达 疏:“《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适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於妻子则称为孟,所以别适庶也。”
(2).官爵名。 春秋 时 秦 国设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卿。 商鞅 变法,制定二十级爵,从第十级到第十八级,属于庶长一等。 汉 袭 秦 制,也置庶长。《左传·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长 鲍 、庶长 武 帅师伐 晋 以救 郑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七,駟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颜师古 注:“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关内侯” 刘昭 注引 汉 刘劭 《爵制》。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2).官爵名。 春秋 时 秦 国设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卿。 商鞅 变法,制定二十级爵,从第十级到第十八级,属于庶长一等。 汉 袭 秦 制,也置庶长。《左传·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长 鲍 、庶长 武 帅师伐 晋 以救 郑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七,駟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颜师古 注:“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关内侯” 刘昭 注引 汉 刘劭 《爵制》。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