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5,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镇服
北镇
镇物
边镇
自镇
镇戍
镇重
镇星
山镇
下镇
镇遏
归镇
六镇
宝镇
镇圭
《漢語大詞典》:镇服(鎮服)
(1). 周 代王畿之外的九等地区之一。按远近分,每隔五百里为一等,镇服在夷服与藩服之间,属第八等。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夷服)外方五百里曰镇服。” 郑玄 注:“镇者以其入夷狄深,故须镇守也。” 章炳麟 《封建考》:“八紘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参见“ 九服 ”。
(2).强使服从。 唐 韩愈 《上李尚书书》:“非閤下条理镇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李文靖 公 沆 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 郭沫若 《一只手》三:“他觉得他的一片牢骚似乎把那老妈妈给镇服着了,其实她并没有听他的话。”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漢語大詞典》:北镇(北鎮)
北方的主山。指 医巫闾山 。旧唐书·礼仪志四:“五岳、四镇、四海、四瀆,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北岳 恒山 ,於 定州 ;北镇 医巫閭山 ,於 营州 。”宋史·礼志五:“立冬祀北岳 恒山 、北镇 医巫閭山 并於 定州 ,北镇就 北岳庙 望祭。” 金 蔡圭 《医巫闾》诗:“ 幽州 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
《國語辭典》:镇物(鎮物)  拼音:zhèn wu
1.控制、安定情绪。《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2.施法术时用以镇邪或咀咒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边镇(邊鎮)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魏书·高祖纪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还本,违者配徙边镇。”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猛将精兵却聚集在边镇上,内外失去平衡,危险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宋书·张畅传:“且城守备防,边镇之常,但悦以使之,故劳而无怨耳。”魏书·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 晋 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 魏 境。” 清 姚鼐 《〈西魏书〉序》:“当 拓跋氏 之衰,朝廷失政而边镇横,武夫暴兴而国柄移。”
《漢語大詞典》:自镇(自鎮)
(1).自行抑制。《楚辞·九章·抽思》:“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王逸 注:“镇,止也。”
(2).犹自重。后汉书·冯衍传下:“诵古今以散思兮,览圣贤以自镇。” 李贤 注:“镇,重也。”
《漢語大詞典》:镇戍(鎮戍)
(1).镇守,戍守。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 夏口 ,贼之衝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往年镇戍到 蘄州 , 楚 山萧萧笛竹秋。”《元典章·兵部一·逃亡》:“窝主隣佑人等不以镇戍军情为重,隐留在家宿食,不行出首。”
(2).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北齐书·元景安传:“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 突厥 强盛,虑或侵边。仍詔 景安 与诸军缘塞以备守。”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 修默 避之,先往,至一镇戍,方息於逆旅, 郊 续至。”
《漢語大詞典》:镇重(鎮重)
(1).犹庄重。释名·释首饰:“瑱,镇也。县当耳傍,不欲使人妄听,自镇重也。” 宋 陈亮 《铨选资格》:“故朝廷尊严,大臣镇重。”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若 白巖 ( 乔白巖 )者,镇重不挠,真可谓以死卫社稷者矣。”
(2).犹威重。亦指具有权威的人物。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若将军今舍之而去,军无镇重, 易京 之危,可立待也。”
《國語辭典》:镇星(鎮星)  拼音:zhèn xīng
土星的古称。参见「土星」条。
《漢語大詞典》:山镇(山鎮)
某一地区最有名的山。《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山镇曰 会稽 ,其泽藪曰 具区 。” 郑玄 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 孙诒让 正义:“此九州九山,亦并当州重大之名以镇安地域者,故尊之曰镇也。”
分類:地区有名
《漢語大詞典》:下镇(下鎮)
(1).下沉;下降。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寥郭上浮,峥嶸下镇。”
(2). 唐 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新唐书·兵志:“ 唐 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凡上镇二十,中镇九十,下镇一百三十五。”原注:“每防人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及者为下镇。”
《漢語大詞典》:镇遏(鎮遏)
(1).平定;制止。宋书·刘锺传:“ 冶亭 羣盗数百夜袭 钟 垒,距击破之。时大军外讨,京邑扰惧, 钟 以不能镇遏,降号龙威将军。” 唐 颜真卿 《蒲州刺史谢上表》:“将以镇遏艰虞,导扬德泽,拜命之日,以荣为忧。”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二札子》:“不能建明大义,镇遏羣言。”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其大要在镇遏戎狄,使声息相近,动不得逞。”
(2).谓押运护送,防止抢劫。元史·兵志二:“﹝ 延祐 元年﹞枢密院官奏:‘中书省言, 江 浙 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 直沽 ,请预差军人镇遏。’詔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 伯颜 往镇遏之。”
《韵府拾遗 震韵》:归镇(归镇)
周书尉迟纲传:纲请出外,顿于咸阳,大军还,纲复归镇。
《骈字类编》:六镇(六镇)
北史魏孝文帝纪:太和十二年,诏六镇、云中、河西及关内郡,各修水田,通渠溉灌。
又蛮传:超秀死,其部曲相率内附,徙之六镇。小学绀珠:六镇:河东、盟津、滑台、大梁、彭城东平。
《漢語大詞典》:宝镇(寶鎮)
玉圭之类的珍贵玉器。周礼·春官·天府:“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 唐 贾公彦 疏:“此云玉镇,即《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镇圭之属,即此宝镇也。” 宋 李觏 《鲁公碑》诗:“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覩。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
《國語辭典》:镇圭(鎮圭)  拼音:zhèn guī
六瑞之一,古代帝王所持的玉器,象徵安定天下四方。《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做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汉。郑玄。注:「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也称为「瑱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