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银钞(銀鈔)
银币;银两。 元 虞集 《御史中丞杨襄愍公神道碑》:“初尚书省改作 至大 银钞,视中统一当其二十五,又铸钱为 至大 钱。”《痛史》第二十回:“不过使他们开一翻骗局,赚几锭银钞罢了。”
分類:银币银两
《漢語大詞典》:金花银(金花銀)
指 明 清 赋征米谷折价上缴的银两。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浙江 等处,每岁夏秋麦米,共折银一百万有奇,即国初所谓折粮银,今所谓金花银是也。”明史·食货志二:“ 南畿 、 浙江 、 江西 、 湖广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米麦共四百餘万石,折银百万餘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亦省称“ 金花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天下漕粟之费,数百万有奇,而上供御用者,名为金花,亦四百万有奇。”清史稿·世祖纪二:“国用浩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
《漢語大詞典》:顶头银两(頂頭銀兩)
旧指顶承胥吏等职所需的银两。 明 萧世延 等《嘉隆新例》卷一:“ 嘉靖 七年正月吏部题奉圣旨,吏役顶头银两积弊有年,屡经禁奏,未见革除,这所言的是。”亦省称“ 顶银 ”。 明 吴应箕 《江南汰胥役议》:“而书役之害,则尤有甚者。书役例无工食,而顶银且倍於隶快,则所得亦必倍於隶快可知矣。” 明 吴应箕 《江南汰胥役议》:“正用之外,又有酒食之费半之,夫庶人役於官者,例给工食以酬劳,以其顶银为本,以工食为利,诚公私两济。”参见“ 顶首 ”。
《國語辭典》:顶首(頂首)  拼音:dǐng shǒu
出钱承受他人的职业或财产。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胥吏》:「其四,京师权要之吏,顶首皆数千金,父传之子,兄传之弟。」也作「顶收」、「顶手」。
《國語辭典》:铢两(銖兩)  拼音:zhū liǎng
比喻极细微、轻微。《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端沐赐传》:「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彊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淮南子。齐俗》:「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
《國語辭典》:实收(實收)  拼音:shí shōu
1.官库收纳银两给发的凭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本来各处办捐的老例,系先填一张实收;由捐局汇齐捐款,解到部里。」
2.所收的实际款目。《清会典事例。卷二一一。户部。海运》:「仍将实收若干,知会江南委员。」
《國語辭典》:市平  拼音:shì píng
1.规定市场中的物价,以使物价平稳。《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毋拘它所。」
2.当地公用的重量计算法。《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又是市平,比钱平小一钱三分半。」
《漢語大詞典》:钱价(錢價)
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清会典事例·户部六九·钱法》:“若钱价过贱,民间贸易之际,物价必致亏损,而姦弊从此而起。”
《漢語大詞典》:金絮
银两与绢。 汉 贾谊 《治安策》:“今 匈奴 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 汉 岁致金絮采繒以奉之。” 宋 陆游 《陇头水》诗:“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輦金絮输胡羌。” 钱仲联 校注引宋史·高宗纪:“﹝ 绍兴 十一年十一月﹞与 金国 和议成,立盟书,约以 淮水 中流画疆,割 唐 邓 二州畀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分類:银两
《國語辭典》:俸银(俸銀)  拼音:fèng yín
旧以银两为俸饷支给官员,称为「俸银」。《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这是家兄的俸银一两,送与长兄先生,权为数日薪水之资。」
《漢語大詞典》:税银(税銀)
犹税金。旧时海关税收按银两计算,故名。《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一》:“各关额税银二万两以上者,仍照前例议叙。”《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一》:“ 粤 海关税银,总以关期报满六箇月内迅速奏解。”
《漢語大詞典》:上兑
旧时向政府交纳捐官银两叫“上兑”。《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拏钱捐官,朋友是不好止住他的,只好听其所为。等到上兑之后,便把店中之事料理清楚,又替东家找了一个人接手,他便起身进京引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这回明保送部引见,要想设法过个道班,却又不愿意上兑,要避过这个‘捐’字,转托了 车老爷 来托我办。”
《漢語大詞典》:算银(算銀)
谓折算银两。
分類:折算银两
《國語辭典》:纹银(紋銀)  拼音:wén yín
中国古代货币单位。成色最佳的银块,铸成马蹄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假如别人将东西去解时,他却把九六七银子,充作纹银。」《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取罐倾了出来,竟是一锭细丝纹银。」也称为「马蹄银」。
《漢語大詞典》:银项(銀項)
银两的款项。红楼梦第一一○回:“银项虽没有对牌,这种银子却是现成的。”
分類:银两款项
《漢語大詞典》:价银(價銀)
指物品、产业按价买卖所应收付的银两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官人家赊了小人棺材,幸赐价银则箇。”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你作速看下一所房子,价银或是二百两、三百两,都可以,你同弟妇搬进去住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恐怕他与店裡的帐目不符,就教他另外立一个暗记号,开支了那七八十吨的价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