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仞利天品》
仞利天衣重六铢,炎摩天衣重三铢,兜率天衣重二铢半,化乐天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衣重半铢。

例句

严吹如何下太清,玉肌无疹六铢轻。 郑仁表 赠妓仙哥

八韵赋吟梁苑雪,六铢衣惹杏园风。 韦庄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

典故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429~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公孙述〉~537~
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好事者窃言王莽称「黄」,述自号「白」,五铢钱,汉货也,言天下当并还刘氏。

例句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典故

《博异志》〈岑本文〉
贞观中,文本下朝,多于山亭避暑。日午时,寐初觉,忽有叩山亭院门者。药竖报云:「上清童子元宝,故此参奉。」文本性慕高道,束带命入,乃年二十已下道士,仪质爽迈,衣服纤翼。冠浅青圆角冠,衣浅青圆帔,履青圆头履,衣服轻细如雰,非齐纨鲁缟之比。本文与语,……问曰:「衣服皆轻细,和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铢服。」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对曰:「尤轻者则五铢也。」
《國語辭典》:锱铢(錙銖)  拼音:zī zhū
锱与铢都是极小的计算单位,用以比喻极细微。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卖官鬻爵,取利下尽锱铢。」清。李文炤〈俭训〉:「况乎用之奢者,取之不得不贪,算及锱铢,欲深溪壑。」
《漢語大詞典》:五铢(五銖)
(1).即五銖钱。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銖当復。’” 清 顾炎武 《钱法论》:“ 汉 承 秦 半两,已为荚钱,为四銖,为三銖,为五銖,为赤仄,为三官。”
(2).见“ 五銖衣 ”。
分類:五铢钱
《漢語大詞典》:五铢衣(五銖衣)
亦称“ 五銖服 ”。亦称“ 五铣衣 ”。 传说古代神仙穿的一种衣服,轻而薄。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岑文本》:“﹝ 文本 ﹞又问曰:‘衣服皆轻细,何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銖服。’”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贫道身微贱,……不着五铣衣,身披一幅绢。”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五銖衣薄太风流,细骨轻驱称远游。”亦省作“ 五銖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五銖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牋替传语。” 清 陈维嵩 《霓裳中序第一·咏水仙花》词:“看尽人间,多少蜂蝶,五銖寒到骨。”
分類:神仙衣服
《漢語大詞典》:铢衣(銖衣)
传说神仙穿的衣服。重量只有数铢甚至半铢。因用以形容极轻的分量,如舞衫之类。 唐 贾至 《赠薛瑶英》诗:“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脸开。” 辽 赵长敬 《玉石观音唱和诗》:“烧残灰刼无凋朽,拂尽銖衣任往来。” 清 钱谦益 《大梁周氏金陵寿燕序》:“兜率之銖衣,一百岁而一拂。”
《漢語大詞典》:六铢(六銖)
(1).四分之一两。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南史·张畅传:“此诸盐各有所宜:白盐是 魏 主所食;黑者疗腹胀气懣,细刮取六銖,以酒服之。”
(2).古钱币名。详“ 六銖钱 ”。
(3).指六铢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岑文本》:“﹝ 岑文本 ﹞又问曰:‘比闻六銖者天人衣,何五銖之异?’﹝ 上清童子 ﹞对曰:‘尤细者则五銖也。’” 宋 叶适 《和李参政》:“传观弓力异常钧,衣我六銖羞问。” 金 元好问 《隐秀君山水为范庭玉赋》诗:“万壑风烟入座寒,六銖仙帔想驂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廿四桥边载野航,六銖縹緲浣红妆。”
《漢語大詞典》:六铢钱(六銖錢)
南朝 陈宣帝 所铸货币名。陈书·宣帝纪:“﹝ 太建 十一年﹞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货六銖钱。”
分類:货币
《國語辭典》:铢两(銖兩)  拼音:zhū liǎng
比喻极细微、轻微。《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端沐赐传》:「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彊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淮南子。齐俗》:「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
《漢語大詞典》:铢积(銖積)
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杭州 径山寺 僧 至慧 ,銖积既充,復欲还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革陋规》:“每两三分五分,銖积而黍累之。” 清 黄安涛 《买输服》:“銖积多艰辛,乃甘跪献诬控之家人。”
《漢語大詞典》:六铢衣(六銖衣)
(1).佛经称 忉利天 衣重六铢,谓其轻而薄。见《长阿含经·世纪经·忉利天品》。后称佛、仙之衣为“六銖衣”。 唐 宋之问 《奉和幸大荐福寺》诗:“欲知皇刼远,初拂六銖衣。” 唐 顾况 《归阳萧寺》诗:“身披六銖衣,亿刧为大仙。” 前蜀 韦庄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诗:“八韵赋吟 梁苑 雪,六銖衣惹 杏园 风。名标玉籍仙坛上,家寄 闽山 画障中。”
(2).常借指妇女所着轻薄的纱衣。 宋 周邦彦 《鹊桥仙》词:“晚凉拜月,六銖衣动,应被 姮娥 认得。” 清 俞兆晟 《吴宫曲》:“自裁白紵六銖衣,回雪流风侍君侧。”
《漢語大詞典》:五铢衣(五銖衣)
亦称“ 五銖服 ”。亦称“ 五铣衣 ”。 传说古代神仙穿的一种衣服,轻而薄。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岑文本》:“﹝ 文本 ﹞又问曰:‘衣服皆轻细,何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銖服。’”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贫道身微贱,……不着五铣衣,身披一幅绢。”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五銖衣薄太风流,细骨轻驱称远游。”亦省作“ 五銖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五銖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牋替传语。” 清 陈维嵩 《霓裳中序第一·咏水仙花》词:“看尽人间,多少蜂蝶,五銖寒到骨。”
分類:神仙衣服
《漢語大詞典》:一铢(一銖)
(1).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商君书·定分》:“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銖。”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2).喻轻微。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诗:“重士过三哺,轻才抵一銖。” 宋 陆游 《夜坐求酒诗》:“清笳嫋嫋已三弄,残火荧荧纔一銖。”
《國語辭典》:五铢钱(五銖錢)  拼音:wǔ zhū qián
一种古代钱币。始铸于汉武帝,重五铢,上有篆体「五铢」两字,自汉迄隋,皆有冶铸,大小不一。《汉书。卷六。武帝纪》:「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漢語大詞典》:分铢(分銖)
(1).一分一铢。后汉书·方术传·华佗:“精於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銖,不假称量。”
(2).形容极少。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人有数妇,暴面於道,寻道争分銖,以给其夫舆马衣资。” 唐 沈亚之 《上使主第三书》:“ 亚之 幸蒙过意,提在宾阶,虽无分銖之能以事万一,然誓将鞭励,孱谨以效终身。”
(3).古代弓上测定射箭远近的标志。《文选·潘岳〈射雉赋〉》:“於是筭分銖,商远邇,揆悬刀,骋絶技。” 徐爰 注:“分銖,弩牙后刻画定矢所至远近之处也。”
《漢語大詞典》:铢黍(銖黍)
一铢一黍。比喻微小之物。 宋 苏轼 《贫家浄扫地》诗:“德人抱衡石,銖黍安可庾。”明史·丘橓传:“苞苴或累万金,而赃止坐之銖黍。” 清 黄宗羲 《郑兰皋先生八十寿序》:“先生泊如恬如,而其中之确如者,又未尝少踰乎銖黍。”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 铜山 西崩, 灵 鐘东应。感召之机,銖黍靡成。”
分類:一铢微小